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古建文化|博山山头刘家大院

发布时间:2016-08-11 栏目:专题 投稿:忧伤的发箍

在北国第一陶镇——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的古窑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当地人称为刘家大院。据《刘氏族谱》记载:自明洪武十八年刘氏始祖自河北冀州枣强县迁至博山,自八世祖赏德、赏仁兄弟二人定居陶镇,繁衍生息了400余年。

现存的刘家大院由三处院落组成,其一是位于北头井胡同的敦睦堂刘家大门建于清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距今整整一个世纪,至今保存完好,仍在正常使用,但是院内建筑已是上世纪80年代翻建的。其二是位于河南东街10号的毂德刘家大院,是三座大院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建筑毂德堂的建造者刘澍沣是上个世纪初陶镇知名的富商。陶镇清朝中期煤炭业、窑业鼎盛以来,刘家世代经商有道,到刘澍沣这一代成为古窑村第一富户。据《博山县志》载:邑人周汉清1923年投资在陶镇南沟成立鲁兴煤矿,占地面积3849.83公亩,用的全是刘澍沣家的地。刘澍沣每10筐煤抽1筐的地租,收入颇丰。自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刘澍沣陶镇大兴土木,先后建成了四进院落(传说此院落为孙廷铨外祖母家的祖屋,尚未有考证)。前后影壁及大门建成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影壁墙上依稀还有文革期间的毛主席语录。

第一进院落为三间南屋,建于清朝末年,原是佣人和门房居住之处,后为花园,植各种名贵花木及水池假山,现已无存。

二进院落院门为雕花木门,大门门饰有垂珠、砖雕等装饰品,门内两侧为砖雕、拱壁;正房为北屋3间,一明两暗,为青砖小瓦木结构,建筑前有回廊。东西配房各3间,北屋为客厅,东西配房为客房。正房的左侧有一月亮门连接第三进院落,此院为刘澍沣的母亲和三房妻妾居住,为四合院布置,东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修房顶时发现房梁上有“大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建”的字样,据1972年就在此居住的蒋行德老人介绍:北屋为刘澍沣的母亲居住,建得更早,这个院落应该是传说的孙廷铨外祖母家的祖屋,考证的原因是此院落在最后,建的时间最早,很有可能是刘澍沣购得孙廷铨外祖母家的房产后又建了前两个院落

第三进院落西屋的一侧连接四进院落,为厨房、仓库、佣人住处。毂德堂所建毂德刘家大院共有四进院落,有房屋40余间。解放后被先后辟为看守所、粮所、小学校等。前院于1972年3月改建为居民住房,后院于1979年改建为居民住房。

其三是由庆余堂刘澍滨、刘耀枢父子和汉余堂刘澍汉、刘耀柱合用的刘家大门,建造时间最晚。大门建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进大门后有南北两厢房共6间。东大门为庆余堂刘澍滨、刘耀枢父子故宅,是一座青石小瓦结构的二层小楼(当地人称为转堂楼),小楼环南北东三面,楼上楼下共计10间房,楼板为木制结构,原楼梯在室内,现已改为水泥外楼梯。据刘荣祥老人(刘耀枢曾孙)介绍推算,此楼大约建于1890年前后,为光绪年间建筑。北大门为汉余堂刘澍汉、刘耀柱故宅,有北屋3间、东西屋各2间,保持了上个世纪初的风貌,现仍有刘耀柱之孙刘孟久在此居住

相关推荐:

三晋古建走笔 古村郭峪

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南通狼山

100条天津话词语详解

清代琵琶襟马褂特点和样式是什么?清代琵琶襟马褂简介

曹操因与她床上聊天,马虎大意,遭遇最憋屈的惨败,差点丢了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