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新疆吐峪沟石窟:记录昨日佛教的辉煌

发布时间:2016-08-23 栏目:专题 投稿:丰富的雪糕

吐峪石窟东区发掘后全貌。

回鹘地面佛寺

西区中心柱窟壁画

东区出土的《放光般若经》写本残片。

回鹘地面佛寺出土的回鹘文印刷品残页。

新疆吐峪石窟寺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活动于近日圆满结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龟兹研究院、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对吐峪沟东区、西区北部石窟和一处地面佛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文书、陶器、木器、壁画等珍贵文物。

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局长、吐鲁番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肖介绍说,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危岩加固工程,自2010年3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龟兹石窟研究院合作,持续数月对吐峪沟东区、西区北部石窟和一处地面佛寺等进行发掘。初步推断石窟始凿于约公元5世纪,沿用至公元13世纪,其间经历过数次扩建、改建、封闭和维修加固。

专家表示,该遗址洞窟形制和壁画遗存,反映出多种文化对石窟艺术的影响,是我国佛教艺术的宝库。此外,吐峪石窟附近的传统民居建筑使用至今,其建筑技法、构造形制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吐峪石窟

石窟寺,指开凿于山崖上的佛教洞窟,俗称千佛洞。吐峪石窟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麻扎村,西距吐鲁番市约60公里。吐峪沟地处火焰山山脉东段,大体呈南北走向,将火焰山拦腰切断。沟的北口为苏贝希村,有苏贝希文化遗址,南口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麻扎村,全长8公里。

洞窟主要开凿在吐峪沟南段东西两侧的断崖上,约有百余座。其中保存有壁画洞窟有9座,其它主要是僧房、禅窟等。经调查,沟两侧的山坡上还有许多地面佛寺遗址。石窟的始凿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一直延续到唐西州时期(公元7-8世纪)。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主要是重修洞窟和修建地面佛寺阶段。

吐峪石窟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场所,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如何由西域向内地传播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吐峪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0年的考古发掘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考古队发现了保存有壁画的两座中心柱窟,还清理出许多重要的窟前遗迹(包括窟前殿堂、地面、门道、阶梯等),出土了大量的多种语言文字的文书残片,还有绢画、木器、石器、陶器、雕塑、文具、生活用品等。

吐峪沟东区北部窟群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一座中心塔殿窟遗址,其建造方式较为奇特。此窟是在山的斜坡上垂直向下凿出洞窟地面中心柱。中心柱以土坯包砌,四面则依山体用土坯垒砌成墙,窟内地面用方砖铺地。中心柱窟的形制较为特殊,正面原塑一尊大型立像,是窟内礼拜、供养的中心。原塑像早已毁掉,现残存背光及莲座。莲座为宝装覆莲式,莲座上残留两个柱洞。窟内左右后甬道壁面均绘有壁画,部分壁画洞窟崩塌而被损坏。

吐峪沟西区北部窟群后甬道保存较好。其顶部绘有一排莲花。后甬道后壁中部及两端各开一像龛,像已毁,仅存背屏。龛之间绘一排大型的立佛。佛像均身着袒右袈裟,跣足踏莲花,手势各异。身后有头光、背光,头上或罩伞盖,或罩华盖。佛像下为垂三角纹饰带。后甬道前壁主要绘成排的立佛,但毁坏严重,仅存头光及宝盖。较为特殊的是,在西端转角处绘有两身形象奇特的护法类神像,这是前所未见的人物形象。左、右甬道中部两侧壁各有一小像龛。右甬道内侧像龛残存有壁画人物,并发现有塑像手指残块。两壁上部绘成排立佛。

吐峪沟东、西两处礼拜窟的壁画风格均显现出较早的时代特征,和中亚犍陀罗风格较为接近,虽与河西、龟兹、于阗等地早期石窟壁画有所不同,但也有密切的联系。经初步推断,这两处礼拜窟均开凿于公元5世纪前后,属于吐峪沟早期的洞窟。另外,在多处洞窟前还清理出门道、台阶、殿堂等重要遗迹。

回鹘地面佛寺位于吐峪沟东区南部。该寺佛堂内用红土烧成的方砖铺地。堂内中部偏后设像坛,塑像已毁。从出土于倒塌堆积中的塑像残块可知,塑像为贴金彩妆。佛堂四壁下部残存壁画,部分壁画描金。正壁为一排神兽,残存下肢及爪;左右壁和前壁绘回鹘供养人礼佛行列,有的供养人附有回鹘文题名。

壁画

吐峪沟东、西两处礼拜窟的壁画未见重绘的迹象,人物(包括佛、菩萨、供养人等)绘画的色彩主要为赭、蓝、绿、白色。佛和菩萨像均采用龟兹地区流行的晕染法,即肌体裸露部分采用由深到浅的着色方式,使肌体产生凹凸的立体感。这种晕染方式一直影响到河西走廊及其以东的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吐峪石窟显然是这种绘画方式向东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这两处礼拜窟的壁画题材均是现存吐峪沟其他石窟中没有见到的。如k18窟,除了中心柱正壁塑立佛像外,左右甬道均为大型的一佛二菩萨立像为主尊,虽有千佛,但处于边缘位置。这种表现大乘佛教的题材不见于龟兹早期石窟中,也与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的吐峪沟新编k50(吐44窟)不同,后者壁面中心绘一幅小型说法图(一佛二菩萨),周围满绘千佛像,壁面下部绘本生故事画,附有汉文榜题,其题材与构图更接近于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第275窟。k18窟甬道后壁有一排八身仰首凝望的菩萨像,似可推定其与释迦牟尼涅槃图像有关。后甬道绘释迦涅槃图像是龟兹石窟的特色,在克孜尔、库木吐拉等石窟中较为常见。这一题材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吐峪石窟的内涵,还为研究龟兹早期石窟吐峪石窟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出土遗物

出土遗物中最为重要的是文书。据初步估计,文书大小残片约近万数,大块的文书也有数百件之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地区发现文书遗物数量最多的一次。文书内容以佛教写经为主,还有世俗文书和古书注本等。文字以汉文为主,也有其他古代西域流行的文字,如粟特文、婆罗迷文、藏文、回鹘文等。特别珍贵的有汉文与回鹘文双语对译的佛经。部分文书保存较为完整,并有纪年题记。有的经卷还带有卷轴。文书字体风格最早的为公元4、5世纪,最晚的约在高昌回鹘时期。此外,还有绢画、纸画、纺织品及其他文物。这些对于重新认识吐鲁番的历史文化以及各民族、各宗教和谐共存的社会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

老婆饼里没有老婆

夏侯渊定军山大败前曹操曾给过什么忠告?

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 武则天为什么要称帝

母亲嫁给儿子?一代女皇武则天是如何做到的

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CTA)(cta613.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