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天水百里石窟走廊:中国佛教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6-08-28 栏目:专题 投稿:活泼的樱桃

天水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与中道交汇处,佛教石窟寺密集,规模宏大,精品荟萃,石窟开凿艺术佛教造像艺术独特,是印度佛教沿丝绸之路向中原传递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石窟建造艺术发生锐变的重要区域。

丝绸之路自汉唐都城长安向西出发,分南、北、中三线经河西走廊通向西蜿蜒延伸,地处陇山(即关山)之右的天水正好处在丝绸之路南线与中线交汇地带。秦岭逶迤、关山巍峨、渭水滔滔的天水,不仅饱受丝绸之路滋养而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是往来于西域与长安之间的丝绸商人、佛教僧侣、戍边士卒心中温暖的驿站,也是沿古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印度佛教及其石窟艺术进入关中、走向中原重要通道。

自后秦以来,从武山到麦积区绵延100多公里渭河两岸的悬崖石壁上,便出现了一座座凌空开凿的佛教石窟,形成丝绸之路沿线蔚为壮观的石窟林立、数量密集的百里石窟走廊。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天水境内渭河沿岸至今有迹可循的大小石窟不下三四十座,其中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就有麦积山石窟、大象山石窟、水帘洞石窟及木梯寺石窟4座。

天水百里石窟走廊不仅分布密度集中,而且由于地处西域通往中原门户,石窟建造艺术佛教造像艺术与河西走廊、新疆等地深受西方及印度风格影响相比,有很大区别。天水百里石窟走廊石窟建造艺术上更为明显的本土化色彩、佛教造像艺术上世俗化风格的凸显表明,沿漫漫丝绸之路向东传播的印度佛教石窟艺术,在天水境内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其变化的结果是西方佛教及其石窟艺术在途经天水时已经自主地吸收并熔铸了中国本土文化精神,为印度佛教进入关中、中原后迅速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并在印度佛教胚胎上生长出中国佛教参天大树,奠定了基础。

相关推荐:

拜佛礼仪

病人临终前的护理 病人临终前该怎么做?

怒族音乐 优美的怒族情歌是怎样唱的

居延遗址的发掘过程是怎样的?居延遗址简介

金城武的老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