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山南古代艺术重镇:吉如拉康与扎唐寺

发布时间:2016-08-31 栏目:专题 投稿:温婉的小甜瓜

吉如拉康,吐蕃王朝赤德祖赞时期始建的古寺,位于西藏山南乃东县境内,其遗留下的建筑、雕刻、泥塑、壁画等非常丰富,对研究西藏历史、宗教、建筑、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1年6月25日,吉如拉康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建筑分五个时期建造,第一期建筑为纳拉康,始建于吐蕃早、中期;第二期建筑释迦牟尼佛堂及其转经回廊,始建于8世纪上半叶;第三期建筑为嘎登曲工拉康,始建于11世纪;第四期建筑为寺院廊房、集会堂、转经廊及其僧房,始建于16-17世纪;第五期建筑为三个拉康、两个集会堂和经廊、僧舍,系1957年扩建后形成的小建筑群。寺院布局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为寺院主体,由释迦牟尼佛堂、集会堂及转经回廊等组成;北侧建筑主要有纳拉康、嘎登曲工拉康等。

释迦牟尼佛殿

寺院主体建筑位于寺院最南部,属藏式密梁平顶结构,面积67平方米。殿内主供释迦牟尼佛像,左右两侧分立八大弟子、南北力士及供养人夫妇。

转经回廊

围绕在佛殿南、北、西三面,东侧为回廊进、出口,与佛堂大门位置平齐。回廊建筑大部分在晚期扩建修葺时拆除,今仅存南侧东端一段。释迦牟尼佛堂建筑与经廊建筑的结合错落有致,纵横高下都体现出既均衡对称又主次分明的布局特点。相对较低的转经回廊拱卫高大的佛堂,又是一种很稳固的结构形式,体现了古代藏族人民的建筑设计水平。

嘎登曲工拉康

寺院早期建筑位于拉康北侧,内壁有早期壁画,正中为阿底峡,两侧分别是阿底峡两大弟子仲敦巴等。

集会堂

位于释迦牟尼佛殿前,四壁满绘壁画壁画内容均为宁玛派题材,其西壁南侧主绘夏迦土巴佛,北侧绘门喀拉大像,南壁中部绘莲花生大师像,东壁和南北壁中部则依次绘有四护法神像。释迦牟尼佛殿共有13尊塑像,全部为泥塑彩绘。主尊塑像释迦牟尼,余为八大弟子、二力士及供养人夫妇。释迦牟尼佛像位于佛堂后部正中佛坛上,坛座高1.18米,下部为须弥座,上部为仰覆莲瓣。须弥座原普遍覆一层彩绘,现已剥落。佛像通高3.2米,着袈裟,结跏趺坐,基本保存完好。八大弟子和二力士塑像分立于主尊前边两侧。主尊对面门南一侧是菩萨装供养人夫妇立像。弟子和供养人10尊造像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一般高3米。八大弟子塑像中,以右列上首弟子形象最为完整。塑像风格古朴典雅,服饰衣褶线条简洁有力,多为隋唐时期所流行。这些塑像的彩绘是该寺最后一任翁则任期内重涂。释迦牟尼佛堂建筑构件上有许多珍贵的早期线刻艺术作品,各明柱除雕有生动卷草纹饰外,还刻以宝珠、雄狮、龙、虎等各种图案。

寺内佛像

位于扎囊县政府所在地的扎塘寺是在佛教“后宏期”(十世纪后叶,佛教在藏区复兴,是谓“后宏期”佛教)开始不久的1081年创建,原名“阿丹扎塘寺”,意为五有扎塘寺。五有是相对桑耶寺而言,即桑那寺不具有这些东西。所谓“五有”,一是扎塘寺主殿(即祖拉康)底层转经回廊的宽度,比桑耶寺的多一弓(宽0.9米)等,由此看来,扎塘寺建筑过程中,还是吸收了不少桑耶寺的建筑风格。

扎塘寺僧人

扎塘寺建筑布局,是按照佛教密宗的曼荼罗(坛城)建造的。主殿坐西朝东,平面呈不规则的“十”字形·。原高三层,现仅存一层,其他两层在十年浩劫时被毁。主殿为石墙,整齐美观。主殿前面左右两墙角上部各镶有一尊半身木狮、龅牙咧嘴,雕刻细腻。寺外墙上还镶有石刻佛教图案和人物造像等。第一层主要由门廊、经堂、佛殿回廊等组成。

门廊壁画有四大天王及动物鹿、象等。门廊左右两边还各设有一小门,这种现象甚为少见。

经堂棱形柱绘有马头金刚、文殊菩萨和莲花、卷草纹等图案;方形柱雕饰华丽,有莲花、宝珠、卷草纹、龙、狮等,富丽多姿。经堂内遍绘壁画:西面绘有金刚手菩萨、莲花生及扎巴·恩协巴等;南面绘有卓弥·释迦益西、尊者·查巴坚赞等;北面绘有班禅·衮嘎宁波、卓衮·却杰帕巴等。天井周围的壁画主要是萨迦派著名的人物贡却杰布(1034-1102)、贡嘎宁布(1092-1158)、索南孜摩(1142-1182)、扎巴坚赞(1147-1216)、贡噶坚赞(1182-1251)、八思巴(1235-1280)等的肖像,三人一组,姿态各异。经堂大门两边壁上绘有四大天王、无量寿佛、欢喜佛等,形象逼真。经堂左右两边还各有一间密室:左边密室面阔3间进深5间;右边密室已毁。

佛殿大门门扇中间装有铁丝编织网,下边木板上绘有菩萨、四大天王像,上边镶有三对铜狮。门楣之上有斗栱承托房顶。围绕佛殿有一周转经回廊,廊两壁满饰壁画,内容以释迦牟尼本生故事为主,千佛像次之,还有无量寿佛、供养人、观音菩萨、兽头四大天王、护法金刚、大胡子鱼、牛皮船等,尤以护法神像最有特色:红脸、长白须、绾髻,袒裸上身,腰间系短裙,并系一周人头,左弓右箭而立;左手持火团,并夹长柄法器,右手持人头骨并抱长柄法器;两足各踩一人,两人右仰左覆,右边的长法器还插入足下人的胸部。在护法神周围,还绘有羊头、狗头、猪头、狮头人身像及饿鬼等。

扎塘寺最珍贵的是佛殿内的壁画。根据题记、内容、风格,可分为两期:第一期壁画位于殿内南、北、西三面墙壁,显得古老,当属建寺时绘制,其题材主要是释迦像(高约1米)和各种男女半身形象(高约0.5-0.7米),布局合理,色彩古旧,人物像间以花草为饰。

南壁北端壁画:以释迦像为中心,左右两边是各种形象的男女半身像。释迦像面相方圆,大耳,高发髻,外着右袒式大衣,内着僧祗支,左肩下挂3条飘带;右手置胸前,左手置腿面,结论辩印,脚穿黑底花筒靴,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有椭圆形头光和背光。其左右两边有30尊男子汉女半身像(每边15尊:男像5冠,秃头,居上;女像10尊,戴高冠,居下),皆有椭圆形头光,面向主尊。

南壁西端壁画:以释迦像为中心,两边为半身男女像释迦像有椭圆形头光、背光;高发髻,内着宽袖衫,袖口边饰花草纹,外着红色袈裟,袈裟边饰扇形花朵,左肩前挂有三条飘带;双手置胸前结转法轮印;脚穿黑底花筒靴,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左右两边有男女半身像38尊,皆有椭圆形头光和背光;男像居上,身着袈裟,个别的左肩挂一块红布;女像居下,着大翻领宽袖长裙;这些半身像皆呈跪拜状,动作各异:有的双手合掌于胸前,有的右手置胸前,食指与拇指相触,左手或持一物或置右肩前。在释迦像下方左右各有一尊蹲狮,张口吐舌,回首向内;在右边女像下方还有三尊较小的供养人,戴高冠,着翻领长裙,双手合掌于胸前,仰首面向上方主尊。

西壁南端壁画释迦像居中,有椭圆形头光和背光;高发髻,面相方圆圆,大耳,眉间有白毫相;内着翻领宽袖衫,外着袈裟,双手结转法轮印,脚穿花筒靴,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其左右两边有男女半身像35尊:左边19尊,右边16尊。男像居上:左边8尊,右边11尊,为秃头或短发,多面向主尊,有八字胡、山羊胡、串脸胡等,具有回族、蒙古族或阿拉伯人形象特征;皆内着宽袖衫,外披袈裟,双手合掌于胸前或手持笏板或单手置胸前女像居下:左右两边各8尊,头戴高冠,垂发或披肩;面相方圆或瓜子脸、细眉,饰有耳环、项链;着大翻领宽袖长裙,个别有帔帛,腰系垂珠腰带;肤色有白、红、黄、棕、黑、绿、兰七种颜色。在释迦座下方各有一尊蹲狮,形象生动。在狮子下方还有4尊站立女供养人像。

西壁北端壁画释迦像居中,其左右两边有男女半身像或全身像31尊:男像19尊,居上;女像12尊,居下。男像内着宽袖衫,外披袈裟,秃头或短发,手势有的合掌,有的持笏板,有的单手置于胸前,面向主尊,有八字胡、山羊胡、串脸胡等,似乎代表许多不同的民族;女像戴高冠,垂发披肩,高发髻,具有印度风格。在释迦像莲座下对坐着两位女像:在两尊女像头顶部还各有一尊蹲狮,张口吐舌,前爪上攀,一副凶恶相。

壁画

第二期壁画位于南、北两壁的最东端。

扎塘寺是西藏较早的建筑之一。别具风格的壁画,除在同期的夏鲁寺残存外,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西藏早期的壁画、外来影响、服饰等有极高的价值。

相关推荐:

张大千仿画“拾遗”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善恶的因果报应

2016阴历10月15日是下元节吗_万年历

睦剧是什么时候兴起的?睦剧的简介

福星侃史:他因冤案问责被撤职,后又复出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