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新中国佛教的领路人

发布时间:2016-09-11 栏目:专题 投稿:舒适的手机

晚年赵朴初。资料图片

赵朴老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赵朴老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领导工作,一生为佛教事业鞠躬尽瘁,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赵朴老团结全国各族佛教徒,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服务社会,引领中国佛教从百废待举的状态逐渐走向复兴。总结赵朴老生平,他可称得上是如来的使者、救世的菩萨,是新中国佛教的引路人。

我与赵朴老的因缘可以追溯到50年前。1960年至1965年,我就学于中国学院。每次我们学院的学僧在广济寺举行法务活动后,赵朴老必定站在天王殿东侧门出口处,向我们一一亲切点头、含笑致意,送我们上车返院。赵朴老亲切慈祥的形象深刻地印在我的心中。

1981年至1983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赵朴老派我以中国学院讲师身份赴日本京都佛教大学进修。临行之前,赵朴老谆谆指示:要认真考察日本的佛教教育,因为我们自己也要办教育,说不定有可以借鉴之处。我自日本访学回国后,一直在中国学院任教,并担任教务长、副院长等职,在近30年的工作中,深切体会到赵朴老佛教教育方面的高瞻远瞩。

赵朴老牢牢把握佛教事业发展的本质核心,即僧伽教育,一再强调振兴新中国、新时代佛教,关键是提倡和开展僧伽教育事业,认为人才是开展佛教工作的关键。

从我国佛教的历史经验看,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佛教事业建设发展伴随着机遇与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归结于佛教自身建设的开展与深化。赵朴老提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和组织建设。其中,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基础,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和组织建设是保证。“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赵朴老关于人才培养和佛教自身建设的思想,直至今日,不但没有过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反而愈显重要。

赵朴老的积极努力下,中国学院于1980年恢复,各地也复办和新办了多所佛教院校。赵朴老曾数次亲自主持召开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全面规划,适当调整,保证重点,协调发展”的佛教院校发展方针。至今,我国汉传佛教院校已达到40余所。其中,中国学院作为汉传佛教最高学府,肩负着培养中国佛教高级人才的任务。自1980年至2009年,中国学院共毕业本科学僧13届488人,研究生47人。毕业学僧在佛教教育、弘法利生、文化传播、慈善关怀、寺院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学僧已经在全国和地方佛教协会和各大寺院担任重要工作

虽然我们佛教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佛教教育事业的道路依然漫长,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赵朴老曾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时刻提醒我们佛教教育事业任重道远、不能松懈。

相关推荐:

女性职场礼仪

贵州凯里:系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白葡萄酒

湖北无量寿禅寺

陆羽煎茶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