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舍利、塔与佛教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9-17 栏目:专题 投稿:温柔的路人

佛教起源于印度,塔这种建筑也是从印度随着佛教而传来的。那么,塔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佛教经典上得知,塔就是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的建筑物。

舍利,为梵文的音译,也有译作“设利罗”、“室利罗”的,原文的含义为尸体或身骨。据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死后,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珠子,称为舍利子。还有其他的身体、牙齿、毛发等等,也称为舍利。后来又加以扩演,凡“德行”较高的僧人死后烧剩的骨齿遗骸,也称为舍利

佛教中,舍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尤其是早期那种被称作释迦牟尼舍利,更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犹如佛即在此。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和信仰,信徒们都争着要舍利供奉。为了保存舍利,就得有庄严的建筑物。于是“塔”便产生了。

塔的梵文是坟冢的意思。当塔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印度的塔已经过了较长的发展时期,除了坟墓之外,还有在灵庙石窟内建造或雕刻的塔。译成中文的时候,各家所译各式各样,有音译的,有意译的,也有按其形状译的。例如:堵波、私偷簸、偷婆、佛图、浮屠、浮图、方坟、圆冢、高显、灵庙等等。据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载,即有二十多个译名。而“塔”字究竟起于何时,历来在辞书、字典以及佛学经典方面,均有不少的考证。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著名学者阮元,在他的《经室集》续集三《塔性说》一文中,作了概括的叙述:东汉时,人们把释迦牟尼教的教义和传教人都称为“浮屠”。而他们所居住、所崇拜的别无他物只是一座七层、九层、高数十丈,层层有楼梯栏杆的建筑物,古印度文称作“堵波”。晋、宋年间,翻译佛经的人,把堵波这个字与中国的原有东西相比较,没有这样的东西,也没有相应的文字。把它译做“台”吧!而台又不如它的高妙,于是便另外造出一个“塔”字来。“塔”字首先见于葛洪的《字苑》。

“塔”这一字造得很好,它采用了梵文佛字“布达”的音韵,较旧译浮图、佛图更为接近。加上土作偏旁,以表示土冢之意义,也就是埋佛的土冢,这就十分切合实际内容了。

佛教的传播,一是利用佛经来说教;二是以形象化的实物或图画来宣传,佛像、佛塔就是最突出的形象。因此佛教传入我国的时候,佛塔就随之而来了。

“寺”,本来是古代的官署名称,除帝王的宫殿之外,要算是较高贵的了。因此,为印度高僧修建的房屋完成之后,就命名为寺。从此,佛寺这一名称便成为了佛教建筑的一种用语。

印度的塔有两种:一种是埋藏佛舍利、佛骨等的“堵波”,属于坟冢的性质。另一种是所谓的“支提”或“制底”,内无舍利,称作庙,即所谓塔庙。这两种形式的塔,传入我国之后,与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与文化传统结合,均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因为“支提”式的塔在后来中国塔的发展中不是主流。原来有舍利的塔,传入我国之后,即与我国原有的建筑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发展成中国式的寺塔。我国现在的古塔,大多是这种塔,不管它是否有舍利,总是叫着各种舍利塔的名称。

印度最初的释迦牟尼堵波,现在多已不存,或是经过多次毁坏又多次重建,已非原物。我们从现在保存最早的一个建于公元1世纪前后山奇大堵波形式来看,它完全是一个坟墓的形式,中央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冢顶上有竖竿和圆盘,半圆冢之下有基台和栏墙,前面并有梯级上下。半圆冢的外周,还有栏墙环绕。栏墙的四面辟门,安设石制牌坊门。前面牌坊门侧,有技法和艺术都很精美的雕狮立柱。这与我国古时墓前华表柱的安设有些相似。在今印度北部葛拉克波县城外45公里拘尸那迦佛涅处,有一座覆钵式塔,虽然几经毁坏和重修,但其形式与山奇大塔一脉相传,仍是坟冢式样。我国现存的许多喇嘛塔,就是从这一形式发展而来的。

印度的塔也在不断发展。现在比哈尔邦伽雅县的佛陀伽耶释迦牟尼成道处的大觉塔,后面有一株“菩提树”,树下有一坚硬的石座,名金刚座。传说释迦牟尼是在这里坐悟成道的。因此,这座大塔的形式称为金刚宝座式,其形式堵波完全不同了。这种金刚宝座式塔的形式,也在中国出现了。

相关推荐:

《雄州关》【第九场】

佛教文化释义:佛塔的种类有哪些?

彝家女儿出嫁的四大经典婚庆活动

康熙皇帝与甄嬛的交集?公公对儿媳印象如何?究竟说了啥语惊四座

陈独秀到成了“投降派”,他的两个儿子却是顶天立地、铁骨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