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古迹遍野的苏州宗教碑刻

发布时间:2016-09-25 栏目:专题 投稿:酷炫的枕头

苏州碑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宋以后一直处于颠峰状态,明清更是极其所盛,碑刻文化成为苏州历史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宗教寺观的碑刻,更成为研究苏州宗教、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苏州宗教碑刻,内容大致为寺塔兴废、名人题咏、纷争判断记事之类,尤以佛教为盛;现存的碑刻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千年古刹寒山寺碑廊。陈列于此的有66位书画名家的各类碑刻共59碑71方。其中,一首让寒山寺名扬天下的唐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刻就有9通:集北宋王珪、明代文征明字而成的,清代俞樾及近现代张继(溥泉)、陈云、李大钊、费新我、钱太初、刘海粟的墨迹。清代俞樾所书的行草诗碑,字体稳健中见秀逸,精妙中见苍劲,墨拓本久传海内外。进入新世纪以来,寒山寺住持秋爽启动了“中华第一诗碑”的制作,2007年6月底,又一通总高15.855米的大碑落成,碑阳为清代俞樾所书《枫桥夜泊》诗,碑阴刻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心经》,被载入了上海吉尼斯记录。此外,刻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书“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的碑文,及清末变法维新人物康有为有感于寒山寺唐钟流失日本,所题“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诗句,读来令人感慨。

灵岩山寺建于公元前5世纪吴王夫差馆娃宫的遗址,现存佛教碑刻70余块,另有残碑近百块。其中宋碑达20余种,有官府准予灵岩寺的地界碑、佛像碑和上缴公粮碑等;明清时期的,有三种不同版本的《金刚经》石刻。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曾多次登山临寺,现灵岩山寺头山门西墙还砌有乾隆登灵岩山寺礼佛的御碑。报恩寺碑亭中的《张士诚记功碑》,是一块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歌功颂德的图像碑。碑高3.06米,宽1.46米,以高浮雕手法,刻有118位人物,画面分为四层:最上为天空,祥云飞动,云层中有12个人物;第二层雕有正殿、配殿及官员侍者,张士诚端坐正殿;第三层为庑殿、人物;第四层是手执武器的兵将。个个眉目传神,毫发清晰,神态各异,衣褶线条流畅,刻痕深者达5-10厘米不等,其雕刻艺术及难度,在苏州众多名碑中堪称一绝。吴中区旧称吴县,境内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所存碑刻也别具特色,尤以清代帝王、名人诗赋及宗教碑刻见著。光福司徒庙的《松风水月》碑为康熙皇帝所题,庙中所藏的《楞严经》石刻,是明崇祯年间(1628年)以84块长87-92厘米、宽33厘米的青条石,将《楞严经》全文67000余字完整无缺地由王时敏、张炳樊等十余位书画家所书小楷、吴门碑刻艺人章懋德刻石而成,属精品之作。据传,该经文石刻当年由北京云居寺方丈在苏州约刻,刻成后因倭寇侵扰,水路不通,无法运至房山,只得藏于吴地,故亦称为“房山石经”。1956年被列为我省文保;司徒庙还有一块《金刚经》碑,颇为知名,碑长185厘米,宽69厘米,刻石年代与《楞严经》同时,其经文被巧妙地安排在七层宝塔的图案上,造型独特,构思奇巧,可谓独具匠心。身居闹市的道教玄妙观,现存宋代以来的碑刻数十通,大多为本观历年修茸的记录。其中《诏请三清殿上梁文》碑、《吴道子画老君像》碑、《鱼篮观音像》碑、无字碑等,最具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诏请三清殿上梁文》刻于南宋嘉定11年(1218年),由著名刻工张允迪镌石,字行楷,主要记叙玄妙观三清殿的历史沿革。《吴道子画老君像》是苏州道教的经典刻石,青石质地,碑高180厘米,宽88厘米,厚30厘米;碑的上部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楷书唐玄宗李隆基对老子的赞语,下部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老子像,画像庞眉披鬓,双目炯炯,衣袍宽博而身材魁伟,貌极苍古,一派仙风道骨;所画衣褶笔势圆转流畅,有若飘飘欲举,显示了“吴带当风”的艺术特色;右下方为落款,碑刻成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此碑刻工精良,有皇帝和书画名家共同合作,号称“三绝”。《鱼篮观音像》头不戴佛冠,颈不饰璎珞,脚不登莲花座,完全是一派村姑打扮。她明目善眸,着民妇装,梳普通发髻,手提竹篮,篮中盛一尾鲤鱼,这种世俗化的形象使之与信众的关系走得更近。无字碑高约6.5米,宽约2.7米,碑座浮雕狮兽及纹饰,十分壮观。据史载,无字碑原本有字,曾刻有明初文学家方孝孺所撰的碑文,记叙洪武四年清教、设道纪司和革除宋徽宗钦赐玄妙观50顷香火田以充军饷事。后来,发生“靖难之变”,燕王朱棣篡夺皇位,要方孝孺为新政拟诏安抚天下,方宁死不从,被诛灭十族,他所写的碑文也被全部铲去,于是,昔日的有字碑便成了今天的无字碑。苏州伊斯兰教从明永乐年间建第一座清真寺起,逐渐增多,现留伊斯兰教碑刻遗存13块,大多为皇帝钦定,内容类似于保护伊斯兰教的“安民告示”,反映了明清时期伊斯兰教苏州的兴盛及文化的多元性。其中较著名的有明永乐五年(1407年)皇帝敕谕苏州清真寺住持米里闪思丁的碑刻,碑文中嘉奖他“笃志好善,导引善类,又能敬天向上,益切忠诚”,并命当地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否则“以罪罪之”。而基督教、天主教内容的碑刻,留传下来的极少,只有《南怀仁墓志铭》,系光绪三年(1877年)“江左同会诸友”所立,对考察清代基督教在江南的传播有一定价值。

(作者单位: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相关推荐:

西藏的五谷丰收斗——德卡

“立夏”习俗:斗蛋、称人、饯春

汉服文化:汉服的历史

中学生行为礼仪

东巴教祭祀仪式是怎样的?东巴教祭祀仪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