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日常佛教用语中的比丘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09-28 栏目:专题 投稿:舒服的白猫

说起佛学入门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佛门的法器还有人物了,但凡寺院内都有用于祈祷、供养、修行、法会等佛事的法器,高僧身上所佩戴的佛珠、锡杖、钵等都属于法器,当然还有一些佛教的工艺品也不外乎为法器。不过今天小编要来说说丘比,那么大家知道丘比是什么意思吗?

比丘佛教和尚。梵bhiksu。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比丘:巴利文:bhikkhu,梵文:bhiku,又作比呼。意译乞士乞食)、董士、破烦恼(破恶)、除馑、净命。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称作比丘(俗称和尚)。比丘需守二五六条戒律。然而和尚一词在佛教中实际不是每个受具足戒,乃至出家的人可以称呼的。经云:和尚如父,阿奢黎为母。和尚翻译成亲教师,一般只有寺院的住持才能叫和尚。相对应的女子称为比丘尼。沙弥是比丘的接班人,式叉摩娜(学法女)是比丘尼的接班人。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大智度论》卷三列举了比丘的五种意译: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见的意译。

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一说:“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比丘是佛的弟子,当然要从佛乞法,但为什么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学法,一般不作治生产业,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骄慢之心。《金刚经》载:“(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释迦牟尼出家时,净饭王派憍陈如等五名亲信随侍。释迦成道以后,这五人在鹿野苑听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

比丘僧 男子出家进入佛教教团,受具足戒且满二十岁以上的修行僧。原语bhiks!u(梵语)或bhikkhu(巴利语),是由梵语求乞的动词bhiks!转化而来的名词,意指托钵僧。中国将此字音译作比丘、苾刍等。意译作乞士、除士等。在印度,一般出家以后游历各地者为游行僧(梵parivra^jaka,巴paribba^jaka),或称沙门(梵s/raman!a,巴saman!a)。

在印度,比丘或沙门的生活型态是︰须遵守一定的戒律,护持三衣一钵,乞食自活,住于阿兰若处,少欲知足,离诸世俗烦恼,精进修道,以期证得涅盘。《杂阿含经》卷四云(大正2·27a)︰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中略)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无所畏,是则名比丘。而所谓戒律,依各部派所传而有数目上的不同,《四分律》戒本认为须受二百五十戒。

有关比丘的语义,《大智度论》卷三列有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及怖魔等五义,其文云(大正25·79c)︰云何名比丘比丘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中略)复次比丘名破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复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着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盘。

又,《维摩经略疏》卷一更出除馑之义,谓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关于比丘的种类,《十诵律》卷一及《俱舍论》卷十五认为有四种,即︰ (1)名字(名想)比丘︰仅有其名,而行为不如其实者。 (2)自言(自称)比丘︰用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者,或指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自言我是比丘之贼住比丘。 (3)为乞(乞丐)比丘︰从他乞食故名,如婆罗门从他乞时,亦言我是比丘,是名为乞比丘。 (4)破烦恼(破惑)比丘︰能知见、断诸漏结缚烦恼、拔尽根本的比丘

此外,《四分律》卷一举出名字、相似、自称、善来、乞求、着割截衣、破结使等七种比丘,《大宝积经》卷一一四列有阿兰若、乞食、畜粪扫衣、树下、冢间、露处等六种比丘

【结束语】国人常将比丘称为僧人或和尚。实则这三个词汇原意并不相同。僧是梵语san%gha的音译,具云僧伽,指僧团而言,是对出家众(团体)的称呼。和尚是由梵语up-a^dhya^ya辗转讹译而来。原意指有德望的出家人,或对自己的师父的尊称,故又译为亲教师。与比丘一词,涵意不同。

相关推荐:

男子盗墓时发现远处有光 逃跑途中坠沟身亡

吕祖灵签21签是什么意思 吕祖灵签第21签解签_万年历

葡萄酒的'两类'趣说

葡萄酒与中国文化探秘

南京的市民气有什么表现?南京的市民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