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西街庙会是源于勤佛日吗?泉州西街庙会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6-09-29 栏目:专题 投稿:自觉的蚂蚁

每月农历廿六是开元寺勤佛日,同时也是老泉州人逛庙会、感受浓郁民俗文化的传统节日。

西街庙会发端于“勤佛日”,是泉州最具本土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最初庙会只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祭祀祈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西街庙会开始出现贩卖等商业活动,后逐渐演变成集祭祀、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定期的文化集会活动西街庙会体现的不仅是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还承载了展现地方特色、提升当地形象的功能。如今,西街庙会已成为泉州打造旅游特色品牌的重要平台。

庙会源于开元寺勤佛日”

每月农历廿六,开元寺都会举行“勤佛”仪式。从凌晨开始西街香客如潮,这样的热闹延续了多少年,现在几乎没人说得清。

每月这一天,黎明时分开始,数以百计的善男信女涌入开元寺,寺内人头攒动,上至9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的信众加入敬佛队伍。仪式开始后,由一名僧人带领,引诸善男信女在大殿内向佛行礼诵经,后从大雄宝殿出,绕行到东西双塔,再行至拜亭,沿拜亭石条绕行回大殿内诵经行礼。“勤佛”绕行时,僧人手执木鱼,边敲边诵经,信众跟随其后,诵唱“南无阿弥陀佛”。信众们的手提袋里,装满供佛的香烛、鲜花和水果,在大殿前供上鲜花和水果,燃一炷香,许下心愿。“勤佛”形式结束之后,由开元寺寺僧、居士为参加“勤佛”信众和前来拜佛者布施斋面,而布施斋面从来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开元寺法一法师介绍,“勤佛”是泉州开元寺最负盛名的佛教活动之一,在佛教中亦是法会的一种。西街庙会,正是依托开元寺的“勤佛日”自发形成的。

庙会传统从抗战时期开始

据释法一介绍,西街庙会在“抗战”时期就有了。当时,百姓生活艰难,寺里决定开仓赈济灾民,而海内外善信都主动捐资,支持寺院这一善举。于是每月的这一天,各地百姓和香客络绎不绝,到开元寺来吃斋面、参加转佛仪式。这个传统,除了“文革”期间中断过一阵,一直保留至今。

与其他地方庙会不同,美食和商品在西街庙会都只是陪衬,只为了渲染气氛,而祈福文化才是主角。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协会名誉主席陈瑞统说,祈福习俗由来已久,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有着相当深厚的宗教文化气息,体现了泉州人爱国爱乡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直观展现了泉州深厚多元的文化积淀以及传承千年的鼎盛文脉。

庙会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上溯至周代。庙会习俗是各地庙会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它与宗教(包括被视为“准宗教”的民间信仰)寺院庙观的宗教仪式有着天然的联系,如开元寺的“勤佛”(按:“勤”字仅取其泉州方言的字音,与其字义无关)即是。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现象,庙会自产生以来,就与地方经济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且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由每月农历廿六开元寺勤佛”日而形成的西街庙会集市日,亦可视为地方经济繁荣的可喜现象。就社会功能而言,庙会文化还有助于社会和谐。

开元寺的“勤佛”日之由来,“勤”,即闽南语绕圈的意思,最开始,是寺院师父们一边绕着大雄宝殿走一边念经,为寺院内部活动,后来寺里决定每月廿六,开仓赈济灾民。慢慢的,每月这一天,香客百姓都到开元寺来吃斋面、参加“勤佛”仪式。可见,开元寺勤佛”日缘起的初衷,与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友善等具体内容是吻合的,对于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也看到,在当前商品经济大环境中,有些地方的庙会文化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这也是应该值得我们加以注意的。

相关推荐:

商务礼仪基本常识完整版

猴年出生的明星有哪些_万年历

柯尔克孜族礼仪

五邑名人:冯如

清代织物有什么特色?清代织物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