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魅力独特的恭城官话

发布时间:2016-10-06 栏目:专题 投稿:威武的手套

恭城县地处广西的东北角,东面通过龙虎关可以进入湖南的江永县境内,南面与钟山县、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县、灵川县,北接灌阳县,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

境内有瑶族、壮族、汉族等19个民族,瑶族、壮族、汉族为境内的三大民族,主要语言有瑶语、壮语和汉语。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方言,主要通行观音、三江等山区乡镇。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壮语方言,原通行于莲花镇的少数村寨,而今只有极少数老人会讲。

流行在恭城汉语,俗称恭城官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种,是境内各民族交往的共同语言。尽管解放后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成为恭城县教学、工作、宣传的主导语言,但恭城官话现在仍然是住民生活、交往的主导语言。在县外生活、创业的恭城人仍然将恭城官话作为民族识别的“胎记”、联系乡情的纽带,不管他在境外生活多久,一旦集聚在一起,就会用一口亲切的恭城官话进行交流,如果忘了恭城官话,就会被乡友视为叛逆。

改革开放后,恭城县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之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闯出了一条以“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旗帜,一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生态恭城吸引了各地众多旅游者的目光,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游客到恭城瑶乡赏恭城桃花,住生态家园,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

恭城旅游的客人,在与恭城的住民交流中,就会发现恭城住民讲的话好听又有味,既有普通话的词汇,又有桂林话的音调,就如同恭城人的性格,简洁、率直、重情,具有独特的魅力。

恭城官话有自己的声母、韵母,但韵母中没有卷舌韵母;恭城官话的声调跟普通话声调比较,调值各不相同,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现象。

恭城官话的语法也很有特点,喜欢大量使用词缀,如使用“老”“阿”作前缀的有“老哥”“老弟”“阿哥”“阿妹”等,用“子”“仔”“头”“股”作后缀有“哥子”“侄仔”“鸡仔”“石头”“马卵股”等;后缀用于名字后的一般限于长辈对年轻幼辈的昵称,语意上富有亲切色彩,如“德仔”“雄仔”“弟仔”“妹仔”。有趣的是,小时被昵称“弟仔”,到了七十岁,也仍然会被人叫作“弟仔”,可谓常生不老。

恭城官话中有一种“挨”字句很有意思,这个“挨”其实就是普通话中的“被”,但用途、词意更广泛,如普通话“某人被批评了”,恭城官话就是“某人挨批评了”或者“某人挨卵了”;某人犯了错误被关了或者判了,恭城官话就直接讲“某人挨了”,就可表达完整的意思

恭城官话所用的词语跟普通话相差不大,但一部分常用词语却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

游客进入瑶乡,特别是进入农家,房东就会问你从“哪楷”来?“哪楷”就是“哪里”的意思;问你夜饭想吃“死马”?千万不要认为房东晚饭请你吃的是马肉,“死马”就是“什么”的意思。还有类似的代词,“这样”就叫作“丈子”,“那样、哪样”就叫作“那子、哪子”。还有“经常”叫作“常且”,“素来”叫作“路来”等。

住宿农家,不勉要与房东打交道,就得了解房东的身份,了解一些事物的叫法,避免闹笑话。

恭城官话把“父亲、母亲”叫作“爷老、娘老”,“公猪、母猪”叫作“猪公、猪婆”,如果按照“猪公、猪婆”的字面意思理解为“猪爷爷、猪婆婆”那就闹大笑话了。人的“头”叫作“头脑壳”,“额头”叫作“额前头”,“脚”叫作“罢腿”,恭城人杀鸡吃,爱将鸡腿给把爷(小孩)吃,就叫作“吃罢腿”,吃“午饭”叫作吃“晌午”,夏天干农活的比较辛苦,常常在午饭至晚饭之间还要吃餐饭,叫作吃“假餐”。

恭城官话一些小动物的称呼,与普通话相比相差是比较大的。“蟑螂”叫作“骚甲”,“蟋蟀”叫作“竹鸡”,“蚯蚓”叫作“牙虫”,“蚂蚁”叫作“蟒蚁”,“蜘蛛”叫作“袍丝”,“蜻蜓”叫作“羊咩邪”等。

恭城官话中的一些动作语言是很有趣的。

房东“闲谈”叫作“刮聊天”,坐的地方妨碍房东做事情叫作“杠事”,哄骗人叫作“摆溜子”,吹牛、夸海口叫作“lia口子”,在农家遇到熟人叫作“碰倒”熟人,讨好房东叫作“罗连”主人,反之,与房东发生误会,不再理睬对方,叫作不再“lia拾”对方,看舞龙舞狮叫作看“调tiao”龙“调tiao”狮子,看累了想“歇乏”一下,叫作“透困”,如果吃饭是采用aa制的,就叫作“打平火”了。

进到农家想要房东给你一杯“热水”就叫作“赖水”,反之,冷啊冰冻什么的就叫作“更”,吃饭动作“快”就叫作“麻利”,而吃饭动作“慢”就叫作“摸嗦”;房东特别是老人的身体很“强健”,就叫作很“恶辣”,别以为这是骂人的话,房东很“洒脱”叫作“脱甩”,女房东很“漂亮”叫作“挺面”;而“寒酸”叫作“裸水”,“肮脏”叫作“派赖”,“丑陋”叫作“丑拐”。事情没有做好,很“差火”,叫作好“赖拐”,某个同行“很小气、很吝啬”,叫作“麻细”,办事“犹豫”叫作“打楞吞”,“勉强”把事情完成叫作“傲蛮”,这“傲蛮”一词往往作谦词用,某人的小孩考上了大学,亲朋好友就会讲一些赞扬之词,小孩的父母就会说好“傲蛮”了;做事情不“利落”叫作“农馕nang”,某人听到某个坏消息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叹“糟糕”,而讲恭城官话的就会说“该喂”;形容某个东西很“大”,就叫作好“埋mai”或好“莽”。

当然,一些人的话,也得了解几句,免得被人钻空子。称“傻子”叫作“唆仔、醒仔”,称“傻瓜”叫作“二百五”,而对那些穿带花哨、举止轻浮的女性,普通话用“风骚”来形容,恭城官话则用“邪xie”来讽刺。

尽管普通话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恭城官话仍然是恭城人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推荐:

谢山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谢山学派全祖望的经历

肢体语言有哪些?肢体语言的礼仪

佛教教义的核心是什么?佛教教义的理念

“渔王”的儿子竟然捕不到鱼,教训有时候比经验更重要

南美监狱的真实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