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撒拉族

发布时间:2016-10-13 栏目:专题 投稿:冷艳的裙子

服饰

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最早的衣着穿戴,具有中亚游牧民族的风格,男子一般头戴卷沿羔皮帽,脚蹬半腰皮靴,身着“袷木夹”(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腰系红梭布。 妇女衣着同男子,只是头戴赤青缲丝头巾。尔后,男子一般穿宽大的短上衣或长衫、长裤,腰系布带,富有者则系绸带,头戴黑色或白色六牙帽等,脚穿平底布鞋。老年人多穿长衫,做礼拜时,头缠“达斯达尔”(头巾)。 青年男子爱穿白色的对襟汗褂,腰系红布带或绣花腰带,外套适体的黑色短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显得清新、干净而又文雅。结婚时,腰束用红、蓝缎子缝制并绣有各种花卉图案、缀有绣带的“绣花围肚”,脚穿绣花袜子和布便鞋。 中年妇女的衣服较长,裤脚一般触地,脚穿绣花翘尖的“姑古鞋”。青年妇女喜欢穿色泽鲜艳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绿色的对襟长或短坎肩,显得苗条俊俏,喜欢佩戴金银耳环、戒指和手镯等装饰品。 明末清初,妇女外出劳动时,用青布缠头,喜庆节日身披宽敞的绣有花边的披风。后来,改戴“盖头”,披在后面,有如风兜。“盖头”讲究精美,颜色因年岁而有所不同,一般少女和新婚妇女为绿色,象征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中年或婚后生有小孩的戴黑色的,象征成熟练达、沉稳持重;年长者多为白色,象征白净无瑕、自然朴素。 过去,撒拉族劳动人民多穿无布面的羊皮袄或羊毛织的“褐子”,脚穿布鞋或牛皮绉成的“洛提”。如今,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市场的繁荣,男女衣着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妇女们身穿五彩缤纷的化纤、绸缎及毛料时装,头戴质地优良的乔其纱盖头;男子多穿毛料中山服和西服,脚穿新式皮鞋。

居住

撒拉族人聚族而居,自成区域,因此,血缘较近的“阿格乃”和“孔木散”(家族组织)居住在同一区域,虽与回族同信一教,由于居住区域分明,宗教活动的界限也很清楚。对住宅历来十分讲究,庭院建筑别致。住房四周围以土墙,称“巴孜尔”,亦称“庄郭”。筑“巴孜尔”时,同一阿格乃、孔木散的男子都来相助。房屋多为四合院式平顶土房,以土木结构为主,讲究建筑艺术,所选木料质地优良,配置精巧,工艺细致。院落利用经济合理,一般正房坐北朝南,称“撒热”,隔出一间供家长夫妇住,正中作堂屋兼作会客之用,另一间则为客房。与正房相对的南屋为小辈的住处,东厢房多作厨房和储备室,西边为圈房,饲养牲畜。居室必盘火炕,靠墙炕上安放柜或一对木箱,柜上叠放被褥毯等。堂屋正中安放一张八仙桌,上放香炉、盖碗子等,有条件的,还要挂写有《古兰经》经文的条幅。一般庭院里都栽有花木,房后有果菜园,显得朴素、美观、清洁、整齐。东部孟达乡地处峡谷地带,平地较少,山间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居住在这里的撒拉族人多修建三层楼,用柳条编成篱笆,涂泥作墙,撒拉语叫“绕合”。一般上层是卧室,陈设华丽,下层是厨房,也有用作厨房和储备室的。近几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修建了土木结构的楼房,也有不少砖木结构的新型楼房。

交通运输

昔日循化地区交通十分闭塞,山高岭峻,道路崎岖,人们往来靠步行,贸易靠脚户,渡河靠羊皮筏子、“木洼”和木船。“木洼”,又称“独木舟”,撒拉语叫“撒勒”,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渡河工具。羊皮筏,是由4至8个羊皮袋扎连而成,上面横放木头,可乘数人,也可运载少量货物,漂浮平稳,但非“乔瓦吉”(水手)则不可轻易划用。过去,撒拉族人还用“吐鲁乎”(撒拉语译音即“皮囊”)作为渡河工具。 “吐鲁乎”是将羊宰后,先把皮子囫囵剥下,然后将四脚和脖颈处扎紧吹气,使之膨胀,待晾干后放气,再涂以少量盐水用手揉搓,去其毛使其柔软即成。羊皮“吐鲁乎”一般作单人泅渡工具,使用时,扎紧四角,先将衣物装入里面,然后吹足气,扎紧口,系在腰间,双手划动,游水而过。技术高超的人,亦可将其抱在怀里,一只手按住它保持平衡,另一只手用来划水前进。有时,后面可再拖一只装有什物的"吐鲁乎"。如今,在黄河渡口排队坐船的情景已被人们淡忘了,与黄河相依相伴了很长时间的木船、木洼、羊皮筏已凝固为一页交通史话,成为怀旧的对象和收藏家们的珍品。

婚姻习俗

撒拉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分四个步骤:首先要提亲。男家看中某家闺女时,就请媒人(一般是男的)1-2人向女家致意,如女方父母同意后,再征得闺女本人及亲房叔伯的同意;其次是纳定。获女家同意后,男家择定日期,仍请愿媒人女方家送“定茶”,一般送耳坠一对,衣料一件,茯茶两封,女家接受了定茶即表示正式应允,不再另许别人。早期,女方父母应允后,还要请亲房叔伯们同媒人共吃“油搅团”,吃毕,媒人还要带回一些回复男家,以示永无异论;第三为送彩礼,撒拉语叫“玛勒艾恩得尔”。男方通过媒人,按事先双方言定的数目送,其彩礼的多寡,视男家的经济情况而定。最后是迎娶,由男女双方择定吉日(大都是伊斯兰教的聚礼日,即星期五"主麻日"),请阿訇念“尼卡海”,致结婚训词,婚姻始得正式承认。 婚礼一般在隆冬的黄昏举行。开始新郎及伴郎一行到女家念"尼卡海"时,一般不入家门,只环坐于门外野地或广场上,女方长辈要迎出来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再由已婚的至亲陪伴,跪在阿訇面前,新娘在房内炕角跪听。念毕,撒核桃、红枣一盘给众人,并散发"古古麻麻"(油炸小面食),女家还要设宴招待迎娶者,迎娶者先回,次日由女方至亲中已婚的两位女眷和其他亲朋好友送新娘男家。送新娘前,女家要派十多个青年男子,向男家送去陪嫁和妆奁。此时,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纷纷赶来,围坐新娘四周,边看姑嫂们给新娘修面整容,梳妆打扮,边听新娘哭"撒赫斯"(相当于其他民族的哭婚调)。至掌灯时分,男方牵来一匹马或骡迎娶新娘新娘在阿舅和叔伯们的搀扶下,一边退行,一边低头弓腰,哭吟"撒赫斯",缓缓走出大门,从左至右,绕乘骑一周,并徐徐撒完一把粮食(象征家中五谷丰登,到婆家后生根发芽),从右扶上坐骑,由至亲中已婚的两位妇女陪伴,其他亲朋好友簇拥,浩浩荡荡送去男家。沿途的“

相关推荐:

休闲避暑养生地 道教古迹五朵山

红珊瑚的保养方法只会越养越美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点雄黄,赛龙舟

马派相声传人有哪些?马派相声特点简介

大概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 从来就没有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