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长白山号子头

发布时间:2016-10-13 栏目:专题 投稿:多情的小松鼠

号子长白山伐木工人的劳动之歌。

哈腰的挂吧嘿嘿哟

撑腰的起吧嘿嘿哟

往前的走吧嘿嘿哟

……

这是什么歌?谁唱得这么好听?原来,这叫长白山森林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劳动歌,主要分布于吉林省白山、通化、延边等地为主的长白山林区。唱这种号子的人叫号子头。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号子王”王守用长白山出了名的号子头。

王守用从小随着爹来到长白山。他爹是一个有名的号子头,会喊号,挣钱也多。然而,不幸的是,40多岁时,他爹的肺腔被压坏,喊不了号,家庭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王守用身上。那年,王守用才14岁。

王守用问别人,干啥挣钱多?别人说,当号子头,抬木头。他于是一个木帮去了。没想到,人家问他,“血蘑菇”长出来没有?他不明白,被人赶走了。

原来,要想当“号子头”,肩头上必须要先磨出一个血蘑菇”。伐木工人要用木头杠子压肩膀,先压得露出骨头,沾着血水再压两年,肩膀上就会长出一块面包大小的东西,叫“血蘑菇”。号子头要一边喊,一边扭过头来照顾其他工人,所以他的“血蘑菇”会更大更硬。

从前,两个抬木工人见面,往往问:“血蘑菇长出来没有?”

“长出来了。”

“好。上扛吧。”上杠,就是当“号子头”。

如果回答:“血蘑菇没长出来呢。”对方就会说:“还得‘压’呀。”压,就是号子头进行磨炼。不到火候,当不了号子头。

号子头死后,被埋在地下,身体腐烂,但是“血蘑菇”并不会腐烂。在长白山里,人们在刨树种地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个个肉疙瘩。懂得这个历史的人们就会说,“这是号子头的坟哪!”

于是王守用一咬牙就进了山里,一直默默地扛木压肩,两年后,“血蘑菇”长出来了。

血蘑菇”长出来后,王守用开始闯荡山林。

在东北的长白山里,木帮们有句口头禅,要想多挣钱,就“吃杠子饭”。吃杠子饭,就是木头。当年在长白山里,最大的杠子帮叫“野鸡帮”。那一年,王守用18岁,爹已经不在了,家里一帮人指着他生活,于是他就奔了“野鸡帮”。

野鸡帮”在深山里头。往里一走,就听见“野鸡帮”的号子喊得震山响。号子响,说明木头大。没有“木头”,号子“不响”。木头一大,号子一响,黄金万两。木头小,号子“起不来”。号子木头的语言。

王守用朝着响动走上去。见一个又黑又大的老把头,名叫张山的,正领着人干活。他双手一施礼,说:“老把头,马高了,镫短了。今儿个走到这儿,要吃口杠子饭。”

张山瞅他一眼,对下手二杠说:“称一称他。”(比一比的意思

二杠递过一根小杠,问:“大肩?小肩?”就是左肩右肩的意思,这是人家的客气,意思是让你“选择”。这时,来人也要有礼貌,往往说:“师哥,你定。”这句话,也是有分量的。那意思既是尊重你,同时也给你一个下马威:“我既然敢为,就大小肩都能行。”

这个二杠,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低声说:“兄弟,今儿个你‘耍尾’吧!”耍尾,就是后边的一杠。这个活,好干也不好干。如果前面压着步子,后面就比较轻松;如果前面不压着步子,只要前边迈一步,后边要迈三五步,弄不好,当天就“耍”死你。

王守用知道“耍尾”不好干,可是,为了吃这碗饭,又不能不干。于是,他硬着头皮上了杠。

那是一根600多公斤的大树。前边头杠的人就是二杠,他处处时时“压”着步子,没让木头“耍”起来、“甩”起来,最后终于顺利完好地抬了上去。于是,“野鸡帮”收下他了。

这天夜里,王守用来到二杠住的窝棚,咕咚一声就给他跪下了。他说:“师哥!俺一辈子忘不了你的恩情。”他听说,就在前一天,一个自恃高傲的外地人,第三天就被“耍”死了。

从此,他就在“野鸡帮”干上了。

号子头,又被人叫做杠子头。杠子头又叫“哈啦嗨”。这是因为喊号子的人每时每刻嘴里都离不开“哈”、“啦”、“嗨”等一些字眼。“哈”,指人猛地出一口气或喘一口气;“啦”,人在反应一种感受时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音阶;“嗨”,也同“哎”、“咳”、“嘿”,指一个人在受到外界的压力有感而发时的最为直接的呼声。“嘿哟”、“咳呀”、“哎咳”、“哈啦”等,这些双重的语气词,正是抬木号子的核心音域,是东北长白山森林号子的主体语气助词。它传递了生命的自然功能,也记载了北方山林生活和地域文化的鲜明特点。

在“野鸡帮”干了一阵子以后,王守用当上了号子头,开始喊起号子来。

号子分喊号和接号。喊号,称为“起号”。在抬木头时,杠子头先唱,称为起号:得嘟依哟嘿——!大伙立刻接号:起呀——!嘿嘟咕噜啦——!走哇——!

这时,跟的人要紧。号子都是“快撵”。撵什么?撵木头。催木头,是指催人快些“走道”,运送木头到要运的地方。号子音阶快与慢,是在“指挥”着抬木人的脚步快与慢。这都是为了干活、运木。

号子,是发号施令的意思。比如川江号子、长江号子、黄河号子,都是发号施令,长白山森林号子也是如此。号子发出的仿佛是“令”,但这其中含有“技术指标”。所以森林号子又是文化,又是技术。喊号的人要通过号子去指挥每一个人怎么使劲,怎么迈步,怎么走动。千百年了,长白山森林号子在岁月的磨炼中诞生、流传、使用、成熟。于是号子被人一代代固定下来,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文化类别。

伴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长白山森林号子逐渐在机械的轰隆声中退出采伐、搬运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长白山地区林场、储木场引进大批吊车取代大部分人力搬运。到80年代末,方便的小型吊车更是彻底代替了人力搬运。王守用号子,也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几年前,王守用长白山森林号子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被保护的对象。今天,他的号子又响彻了长白山。世界各地的人来到长白山,都说:听王守用给唱两句……

相关推荐:

王云亮的志气:艺术的目标在高处

广西平果:壮乡元宵节灯会醉游人

黎族有趣的传统的游戏

北京-象牙雕刻工艺

美国杂志所拍摄的南越女兵训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