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民俗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6-10-14 栏目:专题 投稿:开放的星月

人们都把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视为心目中的一个结,它结成岁月的网,网着人们心头的苦、辣、酸、甜。

我的故乡是一个蒙汉杂居的山村。村东山脚下有一山泉,水质甘甜、清凉,有苦尽甜来之大吉的含意。记得小时候在乡下,每逢除夕日(蒙古语叫“毕囤”),父辈们总要领着孩童从山沟里拣些石块,往本来就有石头的敖包山上堆放。然后在石堆上插一根木杆,系些五彩布条,点上几炷香,笼一堆篝火,祭拜着。接着往家里挑泉水,直到水满快要溢出缸口。同时,在山上和流淌的泉水中撒些五谷,以祭生灵

这种祭祀活动原本是蒙古民族崇拜自己的祖先,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和对人生平安、六畜兴旺的企盼,然而,旧社会,有人就利用这个传统节日传播封建迷信活动,或者以化缘、行布施等手段愚弄百姓。有的甚至直接施暴,敲诈勒索,搜刮民财,导致人们过节如过“鬼门关”。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一些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愚昧落后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春节的风俗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以祭敖包、祭水泉、祭生灵为例,如今,在故乡看到的是森林茂密、百草丛生、鸟儿展翅飞翔,走兽在密林中穿梭,生态优美的敖包山;砌起的用以保护水泉的池塘。不仅将泉水引入各家各户,告别了挑水吃的历史,而且还使水泉下游的200多亩耕地变成了水浇地。种植的蔬菜还远销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城市。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中还能看到小鱼、青蛙游来游去。当地人都把这种现象说成是敖包水泉显灵。而这个“灵”,特指有生命的植物或是动物之生灵,并非神灵。所以祭祀活动也将背着石头上山、挑泉水、撒五谷、磕头祷告,变为现在的由村里组织的文艺宣传队到街头巷尾,敖包山下、水泉之前搞些“保护敖包环境”、“护林防火人人有责”、“防止泉水污染”、“不准捕杀野生珍稀动物”等文艺宣传活动

崇尚大自然,移风易俗,阖家团圆的喜庆方式和内容也在变。随着有关减免农业税、加大农牧业补助力度、兴建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村容面貌有了明显改观。百货商场、杂货铺、饭馆、文化娱乐厅、合作医疗室方便着村民购物、娱乐、医疗等,希望小学培养着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接班人。这样,每逢春节以新的方式欢庆一番,自然成了故乡的新风尚。就除夕守岁而言,除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给人们带来欢笑外,许多人还通过电话座机或手机向远在异地他乡的亲友互致节日问候和祝贺。这些声音同凌晨子时钟响后,从各家各户传出的燃放烟花爆竹声、儿童们的嬉戏声、成年人的拜年问好声,以及阖家团聚的欢笑声汇成了美好的祝福――民族团结、国泰民安。

相关推荐:

佛经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接亲家伯

10种开发你对葡萄酒的品味 葡萄酒品鉴的方法

酒境分析

湖南邵阳文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