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春天,赴一场顺时而变的凉山傈僳族婚礼

发布时间:2016-11-03 栏目:专题 投稿:魔幻的黄豆
新娘(右)与同伴用手机自拍,记录婚礼 新娘花了三个月时间绣的十字绣结婚照。 新娘进门前的撒羊屎颗粒仪式如今变成了放礼花炮。 参加婚礼傈僳族妇女们在葫芦笙手吹奏的曲子中跳起了舞。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大田湾村幼山社的一场傈僳族婚礼,让这个传统的傈僳族寨子更富春色。19岁的傈僳族女孩张小妹,要嫁到杉木沟村上坝子地20岁的吉云海家,这是寨子里的一件喜事。

听到婚讯,族人纷纷涌来。傈僳族婚礼是不发请柬不通知亲人的,举行了订亲仪式后,亲人和族人便知晓,因此大家会相约参加婚礼。一般看与哪方的血缘关系更亲密,便作为哪一方的客人参加。挂礼也不攀比,多则几百元,少则几十元不等。

婚礼这天,年轻人多是骑摩托参加现在当地摩托车普及,成了主要交通工具。

几位傈僳族姑娘聚在一起给新娘化妆。几位妇女在堂屋里用傈僳语唱起了民歌,歌词大意是舍不得女儿嫁出去,祝福她的婚姻幸福美满。女儿出嫁前,和父母合了一张影。女儿说,她会随时回来和父母一起种烤烟。原来娘家的烤烟是由父母与女儿同种,收成均分。

因为是早春,女方家屋旁的樱花开得白花花的。樱花树下,好多口锅在冒着热气。婚宴摆在家门口坝子和旁边的田里。人们在桌上或地上铺上松毛,以示婚姻常青。以前的婚宴人们坐在柴块上围着吃,现在一般是用桌子和凳子,还用上了一次性的纸碗、纸杯,省却了洗碗的劳累。

送亲前,张小妹的爷爷张清明在堂屋前进行祝福。一番繁琐的仪式后,新娘送亲队伍的簇拥下走出了家。出屋前新娘的裙子不能扫着门坎,预示着不带走娘家的财富。送亲的队伍以前一般只拿一床棉被,现在则十分讲究,有许多踏花被,还有玩具娃娃等。

傈僳族是擅长刺绣的民族,许多姑娘用刺绣表达自己的心声。张小妹花了三个月时间,绣了一幅十字绣的结婚照,表达她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婚姻的期盼。画面是男青年着西服,女子着婚纱,两人手牵着手,正要上前拥吻,富有时代特征。

因为距离男方家远,新娘子坐上一辆扎着花儿的婚车前往男方家,而送亲的队伍则乘上了五辆小公共汽车。汽车在盘山公路间穿行,终天开到了男方家

男方的新房布置用上了彩色汽球,还在大门口摆上大幅的结婚照。如今,追求时髦的傈僳族青年也进城去拍婚纱照。

新娘被簇拥着走进新郎家。进屋前,送亲队伍会扯上棉被遮在新娘头顶上,男方家的人会撒羊屎颗粒,这是一种传统的驱邪仪式。不过今天,两位青年小伙子准备好了两支礼花炮,没看见羊屎颗粒却看见礼花飘飘。

因为要等宴席结束才进行请拜仪式,因此新人们便枯坐着。以前,这里的傈僳族因为盛行早婚和包办婚姻,因此新人可能在新婚之夜排斥对方,就要由伴郎和伴娘陪睡,把两位新人拥在中间,待两人不排斥后才离开,但现在都讲究自由恋爱,因此陪睡之风早就没有了。

婚礼中许多场合要跳舞,69岁的葫芦笙手李正清在婚宴上吹起了欢快的葫芦笙曲,周围一群女人和小孩子跳起舞来。而男子们则在观察,要看到了适合牵手的女子,他们才去牵着一起跳,否则要被人耻笑。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不能当天回家,许多人跳舞要跳到天明。现在参加婚宴,跳一会儿舞,青年们大多就骑摩托回家了。

新娘家的婚宴上,能看到许多汉族宾客。汉族姑娘王萍来自四川资阳市,她跟随傈僳族男朋友,穿着傈僳族服装参加婚礼。男朋友的母亲吉才琼生在典型的傈僳族婚姻家里,即她的父母是姑表亲结婚。到吉才琼这一代已是自由恋爱了,她对儿子的婚姻是这样说的:“他们自己喜欢就行了,我们不干涉。”

相关推荐:

张飞是难得的军事奇才:所指挥战役只有两次失败

千古第一笑话:明朝精锐火器部队亡于一只'鸡'

朝廷的獠牙:明朝拥有古代规模最大国家间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