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鄂伦春族分布的地区是哪里?鄂伦春族信奉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1-08 栏目:专题 投稿:受伤的春天

伦春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一直从事狩猎生产,性情淳朴、坚强,以勇敢强悍而著称,被誉为“兴安岭之王”。

“鄂伦春”的族名,包含两种意思,即“山岭上的人们”和“使用驯鹿的人”。根据清初文献记载,鄂伦春曾经使用过的驯鹿,鄂伦春语称之为“沃力恩”,与“鄂伦”音近,由此很多学者认为“鄂伦春”的含义是“使用驯鹿的人”;而在鄂伦春语中“鄂伦春”是由“鄂伦”(山岭上)和“春”(人们)组成,“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们”,这是鄂伦春人普遍认同的民族自称。

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的游荡,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一般以氏族为中心,在一条或几条河的流域范围内活动。冬季的住地比较固定,春、夏、秋季随着主要狩猎对象栖息地的不同而迁徙。

伦春分布的地域,分为17世纪中叶以前和以后两个时期。17世纪中叶前,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鄂伦春人逐渐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大、小兴安岭地区,分别在呼玛尔河流域,逊河、沾河、乌云河、嘉荫河流域,阿里河流域,多布库尔河流域和托河流域五个流域过着游猎生活

伦春游猎生活的大、小兴安岭,群峰耸立,河流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原始大森林遮天蔽日,灌木茂密丛生,野生可食的野菜、野果和块根植物几乎到处都有,野生动物繁衍栖息。据统计木本和草本植物有500多种,各种珍禽异兽50多种。这里属于寒温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达零下45℃以下,兴安岭9月就开始降雪,积雪期长达7个月,江河封冻期达6个月以上。夏季短促凉爽。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1953年至1958年间,鄂伦春人才走出森林,逐步实现了定居。现在,鄂伦春族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分布在鄂伦春自治旗和扎兰屯市,散居于其他七个盟市、旗县;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于呼玛县、塔河县、逊克县、嘉荫县和黑河市,散居于其他十个县市。

伦春族的人口发展,只有百年的历史可查。据记载,1895年鄂伦春人口约有18000人,1917年约4111人,1938年约3000人,新中国建立前鄂伦春人口的急剧下降,与游猎民族动荡不定的生活方式和近现代社会战争频繁密切相关。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国家积极扶持和帮助鄂伦春族经济社会的发展,鄂伦春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有鄂伦春族7004人。目前,我国的鄂伦春人口已近万人。

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北语支,没有文字,曾经学习使用过满文,现在主要使用汉语。

伦春族信仰萨满教,崇拜各种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但以崇拜祖先为主。

历史上鄂伦春族从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两岸南移到大、小兴安岭地区,长期的游猎生涯,造就了他们勇敢强悍、不屈不挠的性格。

伦春族是狩猎民族,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他们富有代表性的传统居所“仙人柱”,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狩猎对于这个民族生活方式的强烈影响。“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屋子”,是用木杆和桦树皮或兽皮搭盖而成的简易房屋。它类似于美洲印第安人的庐帐住所,容易拆盖,很适合于游猎生活。建造“仙人柱”的原料在森林中随处可找到。由于经常迁徙,“仙人柱”内的摆设非常简单,除了睡铺之外,都是必要的生活和生产用品。

伦春人以食兽肉为主,有狍、犭罕(han)、鹿、野猪等。他们特别喜欢生吃狍肝,喝烧酒和马奶酒。肉的吃法有煮、烤、炖等几种,桦皮桶煮肉和晒肉干是鄂伦春人特有的食物。农业发展以后,他们吃粮食的数量逐步增多,而且特别喜欢吃一种烧面圈,鄂伦春语称之为“布拉曼乌恩”。他们认为吃烧面圈,人会更聪明、更勇敢。

伦春族人的服饰也充分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色。鄂伦春妇女加工的狍皮结实、柔软、轻便,为了适应寒冷气候和狩猎生活所创制的狍皮衣和狍皮帽,独具匠心,别具特色。狍皮衣,鄂伦春语叫“苏恩”,多半保持狍皮的本色,用狍筋搓成细线缝制,形式多半为右偏襟长袍,身上装饰“弓剪形”、“鹿角形”、“云卷形”等图案,既美观又结实。鄂伦春族的狍头帽,戴上去很像一个狍子头,既生动又逼真,而且很保暖,非常精巧别致。

伦春族妇女善于刺绣,从头上戴的到脚上穿的,都要绣上花、鸟、鱼、虫和小动物的图案,显示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鄂伦春族人特别是妇女还很擅长用白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这些物品不但轻巧耐用,而且雕刻的花纹图案形象逼真、美观大方。

狩猎是鄂伦春族人生存的需要,一年四季他们游猎在茫茫的林海中。猎马和猎狗是鄂伦春族猎民不可缺少的帮手,被称为“猎人的伙伴”。鄂伦春人的猎马和猎狗都很通人性,出于这个特殊的原因,鄂伦春人一般不杀马和狗,也不吃马肉和狗肉。

伦春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们常常将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民歌曲调种类很多,风格多样,即兴填词,随编随唱。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模仿动物和飞禽动作的“黑熊搏斗舞”、“树鸡舞”,有表现狩猎的“依哈嫩舞”,还有表现生活和娱乐的“扇舞”、“转圈舞”等。

相关推荐:

二战最可怕的巧合:潜艇被自己发射的鱼雷击沉

“中文”与“汉语”的区别

18岁汉朝公主远嫁乌孙:一生嫁给父子三任乌孙王

陈红《不怕》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