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军人的礼仪-军人礼仪规范-各国军人礼仪

发布时间:2016-11-22 栏目:专题 投稿:坦率的毛衣

部队里要求严格,对意志有很好的锻炼,所以军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军人气质,你知道军人有哪些基本礼仪吗?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军人礼仪,欢迎阅读!

军人基本礼仪

一、军人的称呼

军人之间通常称职务,或者姓加职务,或者职务加同志。首长上级对部属和下级以及同级间的称呼,可以称姓名或者姓名加同志;下级对上级,可以称首长或者首长加同志。在公共场所和不知道对方职务时,可以称军衔加同志或同志。

军人听到首长上级呼唤自己时,应当立即答“到”。回答首长问话时,应当自行立正。领受首长口述命令、指示后,应当回答“是”。

二、军人的着装

军人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保持军容光焕发严整。

1.严格按照授予军衔的命令佩带军衔标志。

2.严格按照规定佩带帽徽、肩章、军种(专业技术)符号、领花。

3.军人着军服时,应当戴军帽。载大檐帽、作训帽时,男军人帽檐前缘与眉同高,女军人帽稍向后倾;戴绒(皮)帽时,护脑下缘距眉,男军人为一指,女军人为三指。水兵帽稍向右倾,帽墙下缘距右眉一指,距左眉两指。大檐帽饰带应当并拢,并保持水平。士兵大檐帽风带不用时应当拉紧并保持水平。大檐帽、水兵帽松紧带不使用时,不得露于帽外。

4.军服应当保持整洁,配套穿着,不得混穿。不得在军服外罩便服。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扣好领钩、衣扣。着长袖衬衣(内衣)时,下摆扎于裤内。军服内着毛衣、绒衣、棉衣等内衣时,下摆不得外露。着礼服,夏常服时,必须内着配发的衬衣,系配发的领带。着冬装时,内衣领不得高于军衣领,女军人内衣领外露部分颜色应当与军服颜色相近。

5.操课和集体活动时通常着军鞋。着便鞋(含凉鞋)时,只准穿黑、棕色鞋(女军人还可以着浅色凉鞋),鞋跟高度男军人不超过3厘米,女军人不超过4厘米。除工作需要和洗漱外,不得着拖鞋、赤脚和赤脚穿鞋。

6.作战、训练、施工、体力劳动时通常着作训服;其他时机和场合通常着常服;参加集会、检(校)阅和外事活动时的着装,按照主管(主办)单位规定执行。

7.参加执勤、操课、检(校)阅或者携带武器、战斗装置时,通常扎外腰带动,其他时机场合需扎外腰带时,根据团以上单位首长的规定执行。担负施工、生产、营建等任务的部队(分队)和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军人,工作时间通常着工作服或者便服。士官和学员非因公外出,给养员外出采购时,应当着便服。士兵探家期间可以着便服。

军服以及帽徽、肩章和军种(专业技术)符号、领花等专用标志不得变卖,不得擅自拆改或者借(送)给非军人军人退出役时,专用标志一律上交。

三、军队内部礼节

为体现军队内部的团结友爱和互相尊重,军人必须有礼节。

军人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着军服戴军帽或者不戴军帽,通常行举手礼。携带武器装备不便行举手时,可以行注目礼。举枪礼仅限于执行阅兵和仪仗任务时使用。

四、军人在下列时机和场合的礼节

1.每天第一次遇见首长或者上级时,应当敬礼首长上级应当还礼。

2.军人进见首长时,在进入首长室内前,应当喊“报告”或者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以进入并向首长敬礼;进入同级或者其他人员室内前,应当敲门,经允许后方可以进入。

3.同级因事接触时通常互相敬礼

4.在室内,首长或者上级来到时,应当自行起立。

5.营门卫兵对出入营门的分队首长上级应当敬礼分队带队指挥员、首长上级应当还礼。

6.卫兵交接班时,应当互相敬礼

五、分队在下列时机和场合的礼节

1.分队行进间相遇,由带队指挥员互相敬礼;遇见首长上级,由带队指挥员敬礼

2.分队在停止间,当上级首长来到时,带队指挥员向分队发出“立正”口令,而后向首长敬礼和报告;当上级首长两人以上到场时,应当向职务最高的首长敬礼和报告团;当职务相当的首长先有一人在场,对后到的首长只由本分队在场职务最高者向其敬礼和报告。

3.未列队的分队,不论在室内室外,当上级首长来到时,由在场职务最高者或者先见者发出“立正”口令(当人员处于从姿时,应当先发出“起立”口令),并由在场职务最高者向首长敬礼和报告。

六、军人和部队(分队)对军外人员的礼节

军人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民群众和外宾接触时,应当讲文明,有礼貌。

1.进见和遇见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应当敬礼

2.与地方党政机关领导人员接触时,对比自己职位高的应当敬礼

3.遇见军队首长陪同的来队外宾时,对比自己职位或者军衔高的应当敬礼

4.参加外事活动与外宾接触时,对比自己职位或者军衔高的应当敬礼

分队遇见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军队首长陪同的外宾和地方党政机关负责同志的礼节,视同分队行进间遇见军队首长上级,在停止间或在未列队的分队军队上级首长来到时的礼节。

七、升国旗和迎送国旗时的礼节

升国旗时,列队军人应当自行立正,行注目礼,位于指挥位置的军官、文职干部,行举手礼;单个活动的军人应当自行立正,着军服时行举手礼,着便服的行注目礼。奏国歌时,应当自行立正。部队迎送军旗时当听到主持迎送军旗的指挥员下达“向军旗——敬礼——”的口令后,位于指挥位置的军官行举手礼,其余人员行注目礼。

八、军人敬礼的时机和场合

1.在实验室、机房、厨房、病房、诊室等处进行工作时。

2.正在操作兵器和位于射击、驾驶位置时。

3.进行文体活动和体力劳动时。

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5.在浴室、理发室、餐厅、商店时。

6.着便服时。

7.其他不便于敬礼的时机和场合。

九、分队敬礼的时机和场合

1.在就餐、文体活动和体力劳动时(集体学唱歌曲时除外)。

2.在演习、实弹射击中和行军休息时。

3.在修理间、飞机库(场)、船坞(码头)、车场、炮场、机械场等处进行作业时。

4.其他不便于敬礼的时机和场合。

各国军人正步

全世界正步的师父都是德国人

正步这种队列行进步伐在英语里是“鹅步(goose-step)”的意思,这种步伐的特点是像鹅走路一样,高抬腿向前迈步,这个英文名字最早出现于1806年。在那之前,正步走原名来自德文的“阅兵步法”(paradeschritt)。

正步的发明人是德国人,应用于普鲁士军队。这种步伐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特点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当今的爱尔兰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迹)。18世纪中,在由佛里德里希大帝率先在普鲁士军队阅兵式中,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正式升级为“正步走”。

为啥要把舞步弄到行军中去呢?此时西方国家对军队步伐的重视,主要是因为热兵器时代初期,用黑火药发射的枪弹射程近、精度差,军队只有排成一排集体开火才能保证杀伤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对敌方的威慑力就是提高己方的战斗力。(我爱学习网(52xx.cn))于是普军结合北欧舞蹈的高抬腿动作创立了“刺步(stechschritt)”,也就是后来的正步

战场上,普军士兵在军官们的高声命令下踢出震撼大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仿佛是一架非人的、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令敌人意志受到巨大震撼,产生自己的螳臂当车无法阻止普军前进的感受,甚至很快放弃抵抗。正因为有如此严格的军事训练,普军才能横扫中欧,并最后统一德意志。

德国辉煌的军事胜利让世界刮目相看,德国的军事思想和管理体制也迅速被世界借鉴,正步走逐渐传到其他国家。

如今,各个国家、地区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都在普军正步的基础上加上各自的改进,但行进时的主要特征为上身直立,两腿绷直和两脚用力砸地,意在展现军威。

德国的军事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军队建设。上世纪20年代,正步开始成为国民党军的主要队列动作之一。

中国按照自己的身材改造了苏联正步

中国解放军历来重视正步的训练,认为这是建立军队纪律性和体现军威的重要形式。但解放军现在引以为傲的“正步走”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还没怎么成型。

开国大典上,当时解放军各兵种并没有统一的队列行进标准,很大一个原因是近代中国引进的军事训练操典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海军历史上受英国影响较深,因此海军方队走的是类似英军的高摆臂大齐步;而陆军沿袭的则是国民党陆军的小幅正步,这正是受德军队列训练影响的结果。

这种混乱的情况直到1950年代,我军系统引进苏军队列训练之后才有改观。

解放军虽然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但还是加了些改动,使它更适用于国人。

比如,俄罗斯正步的特点是踢出时腿要与地面成直角,而脚落地时必然产生冲击,因此行进时跳跃感很强,震荡很大,但这不太符合我们国家的情况,于是解放军将布幅调整到适合中国人体型的幅度;俄罗斯军人踏步时要将下巴扬起受阅,彰显自豪感,下巴抬起视线就自然略为向下,俄罗斯军人受阅时“傲视天下”的气质就来源于此,也不太适合人民子弟兵。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对正步行进步法的整齐划一有着苛刻的要求——“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这是为中国人的身材度身定造的,动作流畅而严整,尤其讲究手臂、腿动作的划一,气势无与伦比。而没有根据自己国人身材,生搬硬套过来的反面例子,就是朝鲜,因为体格不够,又要依照苏式踢腿和跨步标准,身高远远不及俄国人的朝鲜军人踢起正步来就显得蹦蹦跳跳,过分活泼了。

文革结束之后,我国一共进行过三次大阅兵,即1984年建国35周年大阅兵,1999年建国50周年大阅兵和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无疑,每一次阅兵式,武器装备都越来越先进,但是就气势而言,很多阅兵爱好者还是推1984年阅兵式为第一。

最主要的原因,是1984年的阅兵式上,有连续5个刺刀方阵,连续5个霸气爆表的劈枪动作

所谓劈枪,是指分列式方队在通过主席台,下达“向右看”口令、齐步转正步时,所有官兵随着正步的节奏,将上了刺刀的步枪从肩扛改为手持,随即用力向前劈出,变成挺枪前进的姿态。

按照劈枪动作的要求,整个动作过程中,要有极其整齐的“咔咔咔”三声。第一声,在步枪下肩,左手接住护木时;第二声,是将枪身用力转向前方,从侧靠身体的状态变为竖直向前的状态;第三声,是在将枪用力向前劈下,刺刀从朝天转为指向斜上方,枪托拍在胯骨部位。

这三个动作,在“咔咔咔”三声中,方阵立即从扛枪的和平姿态,变成挺枪前进、一往无前,杀气腾腾。

行进中,后排士兵的刺刀距离前排士兵的耳根只有12厘米,却能保持严整步伐前进,任何国家的阅兵式都没有出现过这样严整、连续的震撼劈枪。当时观摩的外国媒体、使节和友人的反应基本上来说是惊叹是!

之后的两次大阅兵,由于枪械换装,大部分方阵使用的新式枪械长度更短,不适宜表演劈枪,这个动作就减少或取消了,再也没有出现过5个徒步方阵连续劈枪行进的霸气场面,就观赏性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中国仪仗队的挑选标准那是很高的

除了阅兵式,肩负着展示国家最高礼仪任务的解放军仪仗队也将“中国式正步”的名誉远播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急需一支仪仗司礼部队。

1952年3月,周恩来开始正式组建我国仪仗队。公安部队首长签署命令:在警卫一团范围内挑选一批优秀骨干,挑选的条件是: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身高适中,相貌英俊。

选拔的具体条件非常严苛,队员身高必须在180~190cm之间,体重80kg左右,五官端正、目光有神,气质与身体协调性要好。最重要一点,仪仗队队员的政治条件,要经过十分严格的政审,报名者所有的亲属都在政审范围之内,完全没有问题才能通过。

征兵过程中,一名普通战士只有一张政审表,而选拔一名仪仗队战士则需要几十张政审表。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组建完毕。

经过这样严密的层层筛选,选出来的都是人尖儿。而训练十分严格,踢正步时,要求“踢腿生风、落地砸坑”,队员们要在小腿上绑5kg重的沙袋,一踢就是上百次、上千次。为了从练兵场走向阅兵场,他们每个人每年平均要穿破7双皮鞋,每一个士兵脚上都有磨破的伤痕。每一个仪仗队队员一年的训练行程都要超过8000km,在服役期间所练正步的路程相当于一次两万五千里长征。由于数万次的端枪、托枪和长年穿马靴踢正步,有30%的队员患过颈椎病、腰椎病,80%的人患过静脉曲张,100%的人脚上长过鸡眼等。

这样训练出来的仪仗队受到了多国元首的好评。以这次红场阅兵为例,中国方阵的平均身高1.88米,是所有参阅方阵中最高的。而东亚人的体型一般不如俄罗斯人粗壮,显得更加挺拔英朗,夹在体格粗壮的俄罗斯方队之间,确实很像“精灵族”。

别的国家怎么走正步?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现在重视踢正步的国家并不多。

美国军人不踏正步,他们就是普通的徒步行进,所以按照中国军队分列式的标准,松松垮垮,没啥可看的。

二战结束后,西德为了彻底摆脱法西斯主义的影响,而用美军的队列动作替换了正步,东德曾使用传统正步的改版步伐,后来在1990年两德统一后也放弃了正步

还有一些地区和国家认为走正步容易让士兵受伤,科学性不够,或者认为正步训练耗费精力太大,也没有太大必要,所以就没有推行正步

当下,全世界大概有近30个国家会在阅兵式中使用正步。迄今为止,确实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件事上挑战中国的地位。

英国嘲笑德国的鹅步,但他们自己也有所谓的英式正步,他们把这称之为“皇家海军式”,特点是手臂抬高到与地面平行,向前挥臂不弯曲,步伐较慢,几乎一步一顿。在香港回归时,中英两军截然不同的走路风格给国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香港警察检阅等仪式直到现在也习惯走英式正步

印度、巴基斯坦等大致都是沿袭英式正步。不过,印度各军种的步伐姿势千差万别,正步并非徒步方队受阅时的唯一步伐,有的步伐轻巧一致,有的则夸张地夸张地挥臂抬腿,好玩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边境换防时均采用夸张地正步行进,颇有一较高下的意味:

不少国家在士兵换岗、庆典上也有较为夸张的动作,具有一定表演性质,例如希腊:

朝鲜的正步走只踢腿不摆臂,腿要踢到尽可能高,双腿夹角超过90度,再狠狠砸向地面,有意思的是,朝鲜军人行进时脚跟先着地,然后重心顺势滚至支撑脚的前脚掌,整个方队给人一种“一跳一跳”的弹簧感,这种走法也很有气势,就是难度较大。

如果你留意上面几张图,会发现他们都是左肩扛枪,而中国军队分列式是右肩扛枪。原因就是——那个霸气值爆表的劈枪动作,只有右肩扛枪才能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