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传统与现代的美丽邂逅

发布时间:2016-12-28 栏目:专题 投稿:虚拟的大门

苗、侗、汉等33个民族聚居的黔东南州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有390个之多。这引起了与会专家和企业家的热烈反应,不仅为雷山旅游献计献策,还签约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6个,项目投资金额达23.8亿元。

热闹非凡的雷山苗年。通讯员姜泽鹏摄

“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苗、侗、汉等33个民族聚居的黔东南州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有390个之多。

由于节日主题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可谓月月有节,最具代表的有芦笙节、吃新节、龙船节、苗年、姊妹节、萨玛节、赶歌会、侗年等。

纷繁多彩的节日集会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千年风情、万年风貌在盛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是黔东南州浓郁民族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瑰宝。

近年来,在“旅游活州”战略的大背景下,黔东南州深入挖掘境内独特的民族节日,将其作为民族风情资源来开发,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让传统节日现代“邂逅”,放大节庆效应,在延续节日魅力的同时,将其锻造成了一块块民族特色旅游的“吸金石”,成为黔东南数目繁多旅游产品中的核心产品。

11月22日,雷山苗年开幕,盛况空前。11月28日,从江侗族大歌节又将拉开帷幕,黔东南冬季旅游激情由此点燃。赴一场节日盛宴,享一段心动之旅,美丽不容错过。

雷山苗年:相聚的符号文化的共鸣

笙歌阵阵、银海灿灿。11月22日,一年一度的雷山苗年系列活动再次拉开帷幕,相聚的信号发出,八方宾客云集,从县城到村寨,整个雷山县沸腾起来,沉浸在浓浓的苗年味道中。

高高竖起的芦笙吹奏起亘古的旋律、缤纷闪耀的服饰舞动出最美的风情。从街头排到巷尾,身着盛装,手持民族乐器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载歌载舞,成为一道流动的壮观风景线。

“太震撼、太壮观了。”现场,来自乌克兰的游客丽娜被眼前的盛况吸引,举着相机都忘了按快门,“不虚此行,你看那些姑娘身上的衣服简直太漂亮了,让我有了留在这里拜师学艺的冲动。”

今年的苗年以“走进蚩尤魂系家园,体验中国雷山苗年”为主题,将持续到12月底,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体活动共19项,活动内容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年来之最。

从2000年起,雷山县为贯彻实施“旅游强县”战略,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措,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举办了第一届苗年节,开启了把雷山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的有益尝试,这项以往只在民间自娱自乐的传统节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从已经举办的历届苗年活动来看,每届都有鲜明的主题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参演的群众演员多达2000余人,参演的苗族支系有长裙苗、中裙苗、短裙苗和黑苗等,着装有便装、盛装和古装等,使用的道具和乐器有纺车、粑槽、粑棒、木鼓、铜鼓、高排芦笙、多管芦笙、六管芦笙、四向六管芦笙、巨型芒筒和普通芒筒等,不仅是县内群众的大联欢,也充分向世人展示着雷山的苗族文化风采。

随着这一民族文化旅游品牌闻名遐迩,苗年逐渐成了海内外游客相聚雷山的一个“符号”,节庆效应开始凸显。

首先,通过苗年活动带动,民间节日文化成为雷山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族节日苗年节、鼓藏节、爬坡节、敬桥节和招龙节等,已成为雷山旅游的热点和亮点,推动该县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2015年,雷山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其次,由于连续推出苗年文化活动,该县的民族文化特别是苗族文化不断得到搜集、挖掘、提升和应用,雷山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项、省级9项、州级5项、县级76项。以县级而论,雷山县是全国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份。

如今,在雷山妇女中的苗装普及率超过100%(部分汉族和其他民族妇女也穿苗装)。芦笙也吹得更加响亮,县内有高排芦笙、多管芦笙、六管芦笙、四笛芦笙等万余把。其中,方祥高排六管芦笙和多管芦笙供不应求,销往全国民族地区和旅游景点景区。

苗年节上,文化的共鸣还体现在节日系列活动重头戏之一旅游客商座谈会上。

今年的座谈会上,雷山县将旅游发展定位为全县景区化、全域旅游化,打造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版。这引起了与会专家和企业家的热烈反应,不仅为雷山旅游献计献策,还签约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6个,项目投资金额达23.8亿元。

相关推荐:

王一亭对海派书画艺术的传承创新

松赞林寺 最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

年三十白天贴福有讲究

药酒的贮存要求

吃西餐时如何使用餐巾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