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依饭节——仫佬族的喜乐愿

发布时间:2016-12-30 栏目:专题 投稿:清脆的酸奶

佬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仫佬族人,一年中的每个月几乎都要举行内容不同的节日活动,但其中最隆重、独特和传说最多的节日,便是“依饭节”。2006年,依饭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依饭节”亦称“喜乐愿”“贺香火”,属于宗族性的民间祭祀活动依饭节的初始年代,史籍中少有记载。但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少数民族成分识别调查资料和《仫佬族风情志》等各方资料可知,仫佬族依饭节基本起始于1386年左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祭祀的主神为“依饭公爷”“梁善利侯王”“白马姑娘”,以及本宗族的历代祖先。在民间传说中,对于依饭节的来历说法不一:有的传说佬族先祖“依饭公爷”在迁至广西罗城时正值隆冬,为纪念先祖荫护而确定每年冬季择吉日祭神;有的则传说佬族先祖在身陷囹圄时,被一位手持大刀的姑娘相救并获赠一匹白马,使先祖最终脱离险境。先祖为感谢白马姑娘恩德,将获救之日定为“依饭节”。

在广西罗城县的四把乡双寨村中寨屯,一般每三到五年举行一次依饭节举行时间均在农历立冬日或立冬后某日,节日长度一至三天。由公推或轮流担任的“头首”负责节日的组织与筹备。活动仪式宗族祠堂或头首家设祭坛举行,届时请三至五位师公主持仪式依饭节全部仪式程序共有启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七部分,其中每个程序都伴有歌舞,但以“请圣”“唱神”“合兵”几个程序为重,舞蹈动作以古代流传下来用于祭祀的罡步为主。

在仫佬族依饭节祭祀中除富含“驱鬼除疫、祈求吉祥”之意外,还特别强调“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在“依饭道场”的祭堂门上贴有“依饭三年乐一举,轮成万户庆子仓”的对联,门楣上挂十余张写着“恭迎”“承驾”“保安”“集福”等字样的彩纸。更有意思的是,在祭品中会有用芋头或红薯做成的贡品牛,仫佬人用四根香梗竖插在芋头上作“牛脚”,插两颗猪獠牙作“牛角”,再贴上几根麻丝作“牛尾”,其形象乖憨可爱,是寓意人畜平安的吉祥之物。

该项目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梁殿甫说,仫佬族依饭节活动在“文革”期间被中止,但从1982年得到恢复至今一直兴盛不衰。梁师公现带两侄子为徒,是“依饭道场”仪式的下一代传人。梁殿甫表演的舞蹈动作洒脱、收放自如,“依饭舞的全部动作都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师公不得擅自增删与即兴作舞,我们所表演的舞蹈全部由父辈传授,未做过任何变动。”

相关推荐:

为了我们爱的人,我建议… ​

三国著名战役军事分析之---诸葛亮平南之战

朱元璋军事化管理明朝 两口子亲嘴要受处罚

宇桐非《害怕孤独》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