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到龙塘苗寨过姊妹节

发布时间:2017-01-01 栏目:专题 投稿:真实的白猫

农历二月十五日,我去了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过姊妹节了。这种节日举办地点在施秉和台江两县交界河——清水江的南北两岸所有的苗寨。有的是二月十五,有的是三月十五。 苗族姊妹节,苗语叫"喽嘎良",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一起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它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 “姊妹节”前夕,苗族姑娘会邀约着伙伴到山上去,她们都上山去采撷南烛木叶、姊妹花等花草树叶来,将它煮出汁液来,然后用来泡糯米,米粒成色之后,捞取出来蒸煮。熟了之后,五颜六色的糯米饭就好了。为了让节日的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姑娘们还要拿着捞篼到河边或田里去捕鱼或捞虾。在这一天,无论是哪一家的田,她们都要去捞,没有任何人会骂她们的。她们将鱼或虾集中起来,混合着煮,后来还加些菜叶。这节日鸭蛋是不能少的,她们会不经过父母的同意将鸭蛋偷了出来,还找一些碎银子,用来购买鸭子,然后就集中于一家(这家最好不要有大男孩),共同动手煮菜煮饭。 夜幕降临,各种饭菜做好了,外地的小伙到来了,他们不约而同地汇集于村子中的游方场——苗族青年谈恋爱的地方。他们吹着口哨,唱着情歌,有意将声音放得更加的悠扬。姑娘们知道,于是悄悄地叫着男孩们进家里吃饭去了。 饭毕,他们会邀约着进游方场上去,对歌谈情,男人们会用尽了横身解数,希望赢得姑娘们的芳心。深夜人静时候也就是男孩们要离开的时候,同时也是恋爱是否“收获”的时候。男孩们开始向姑娘们讨姊妹饭了。他们会唱着那千年不变的歌:送点嘎良吃,半夜挡蚊子,蚊子不叮人…… 挡蚊子是假,讨情爱是真,因为那彩色的糯米团里放着姑娘的信物。姑娘们会在掐成团的糯米里放着不同的东西,以表达对男方的不同感情。打开黛帕,糯米饭倘若放着一对红筷,则表示姑娘愿与成双成对;如果只有一支,那绝不是遗忘,而是姑娘客气地暗示水伙子不要再徒然单相思;倘若糯米饭上摆有辣椒葱蒜,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对待尚未成熟的爱情,姑娘们会摆上树叶或松针,暗示讨要绸缎或线线,得到这样的物示,小伙子豪不沮丧,谁都明白,红丝线最终将牵连起的会是什么。 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水江一带她显得特别的动人和美丽。她能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苗族社会没有离婚的现象,也可能是来源于感情基础稳定的原因,而这种感情基础,就是经过姊妹节这样的场活里历炼出来的。 随着打工时代的到来,人们观念有了变化,如今真正还靠“姊妹节”来达到恋爱和婚姻的目的已不太可能。这次我到龙塘过节,男女女孩们上课的上课去了,打工的打工去了,找一个姑娘出来踩鼓都是找不到。节日仿佛只留下一个符号。不过,走亲访友的习俗还在继续着。姑妈或舅爷还是要提着鸡和糖果来走亲,苗族的酒歌还能在长桌宴上掠过。鼓点还是敲击着,虽说年轻人少了点,可大家还是亦步亦趋跟着鼓点动着。围着长桌吃饭的老人还给我们摆起他们年轻时去讨姊妹饭的那种满足感。唯一感到令人沮丧的是——那个曾经欢快的游方场上空无一个。 苗族姊妹节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妇女掌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大权,统治社会一切事务的习俗,以及男女情爱生活景象。此间,古老悠久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剽悍惊心的舞龙斗牛娱乐活动,宁静温馨的农家田间生活与追求返璞归真的现代旅游活动交织互动,是人文生态演化进程的一大奇观。姊妹节同时也是社区内人们走亲访友、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的活动舞台,是民族内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的纽带。

相关推荐:

古代江南佛教艺术

毛南族文化 毛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

专家谈腊八: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本为佛教节日

如何包饺子?制作饺子的技巧介绍

《黄庭经》的由来是什么?《黄庭经》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