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由此及彼的“外国冬至”

发布时间:2017-01-02 栏目:专题 投稿:温婉的柚子

早在20世纪上半叶,沪人称圣诞节为“外国冬至”。这当然并非正式称谓,但有其来由,说起来倒还有点趣味。

“外国冬至”者,谑名也。之所以有此戏称,固然有日期上相近的因素:冬至节在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圣诞节则晚于它三四天;但两者比并相称还不只出于这个原因。

更有意思的是冬至冬至日、冬至夜,冬至日的前夜为冬至夜;圣诞节也是先一夕称作圣诞夜,过了圣诞夜即是圣诞日。两者有相似点。“外国冬至”云云,何尝是随便起一个俗名,虽有戏谑成分,却无忽视西俗的用意。

圣诞之有夜与日,如今知者甚众,冬至也是如此由夜而日,则知者反寡。我国古代人对二十四节气最早知道的是二至:夏至、冬至冬至日的前夕冬至夜,则有历史的原因。古代的历法,历代不一,我们现在所说的农历其实是夏历,创于夏朝,殷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又提前一月,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新正,冬至日即在这个月内,周人以这一天为一年之始(元旦),它的前夕就定为除夕;秦代又弃夏商周三代历法,更提前夏历十月过正月,汉初尚承秦历,汉武帝时改用夏历,此后历代沿承(自然有过多次修订),于是周代的除夜(大年三十)就成了冬至夜了。我们因此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而西俗也有圣诞重于年的样子。

冬至夜、冬至日,就与圣诞夜、圣诞日在某些人心目中有了对应性,“外国冬至”的世俗名目也由此而得。

相关推荐:

切斯特菲尔德

莫里哀

名医李时珍的生平 李时珍在医学上的贡献

赵咏华《相见太晚》歌词

陈柏霖《南城》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