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感恩大海 与海共舞

发布时间:2017-01-02 栏目:专题 投稿:无私的蜜粉

晒制海盐技艺

每年9月中旬的象山开渔节前后,象山都会变得格外热闹,开渔节吸引了浙江乃至周边省份的很多游客。开渔节前,是象山渔民为出海捕鱼做准备的日子,也是各类民俗节庆最火热的时节。带着对大海的敬畏和爱恋,长达数月的休渔期结束后,整装出海的渔家希望把满心的欢乐传递给更多的人。东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而象山开渔节更是透着十足的原生态范儿:渔区民俗文化巡展、妈祖巡安、开渔节大典……质朴的典礼仪式、简陋的服装道具,由渔民们一手操办的节庆让开渔节真正成为属于渔民的狂欢节。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位于东海之滨的象山半岛,境内有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石浦港,海洋文化非常丰富,有“中国渔文化之乡”的美誉。半个多世纪前,一部经典艺术影片《渔光曲》让这座渔业重镇声名远播。9月14日至16日,恰逢象山开渔节举行,本报“美丽中国·海疆行”报道组一行来到这里,见证了这次节日的盛况。在象山石浦渔港,眼前的场景让记者震撼——数千艘飘扬着红旗的渔船停泊在水面上整装待发,渔家忙碌地修补渔网、检查设备、装运物资,为出海做着最后的准备,开渔时千船竞发的紧张气氛扑面而来。

象山“中国开渔节”从1998年起已连续举办15届。开渔节前一天是“渔民狂欢节”的高潮。9月15日,鱼灯队的刘阿姨一早就换上“鱼鳞装”,拿着鱼灯出了门,准备参加开渔节前的重头戏——渔区民俗文化巡展。不料,巡展开始没多久,游行队伍就因突然袭来的暴雨停下了脚步,等待雨势变小才继续向目的地石浦海峡广场进发。“自己热闹热闹嘛,下雨也不要紧的,大家还很开心。”雨衣下的刘阿姨发丝上滴着水,笑着对记者说。在海峡广场集结的游行队伍不顾仍然淅淅沥沥的雨水,脱去雨衣就上场表演。神采奕奕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他们刚刚被大雨淋过。

今年80岁的老渔民楼阿斌这天也起了个大早,与村民们一起为下午的巡展做准备。楼阿斌是村里跑马灯队的核心成员,打得一手好三番鼓。虽然他年事已高,打起鼓来却毫不含糊,那股精气神儿引得记者纷纷上前拍照。为了在今年的巡展上表演跑马灯,楼阿斌所在村的渔民们自己制作了道具,虽然纸糊的马儿显得粗糙、笨拙,却毫不影响他们在广场上欢快地穿梭跑动。

渔区民俗文化巡展象山举办多年,游行与展演相结合的互动性活动已经成为当地渔民展示、传承渔区特色民俗文化的载体。与其他地域的民俗活动不同,象山民俗文化巡展透着浓浓的渔文化特色:象山特产大黄鱼、梭子蟹变身渔民的头饰和灯饰,变装后渔民身上的“渔”元素和“海”元素让人眼前一亮。舞鱼灯、滚龙灯、跑马灯的民俗活动和如意娘娘省亲的民俗仪式等也都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展示。“渔民民俗文化活动的热情超乎我们预料。”负责渔区民俗文化巡展的石浦镇文化馆馆长苏文伟对记者说,“前些年民俗活动传承得不好,我们就开始组织渔民,引导他们把民俗活动搞起来。没想到大家的参与热情非常高,现在的民俗活动完全成了自发的,人气很高。”开渔节一年年如期举办,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先进,而如何更多地融入当地的民俗风情,成为苏文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苏文伟又对祭海仪式的细节进行了多处调整,使整个仪式更加贴近渔区风俗。

巡展结束后,“渔民狂欢节”也伴随夜幕降临达到高潮。数以千计的黄鱼灯、鳌灯、带鱼灯、虾灯和蟹灯次第点亮,将十里石浦渔港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派洋洋喜气。在三番鼓的伴奏下,一顶精致的轿子里,妈祖娘娘正身端坐,几位渔民扛着大旗、抬着轿子一路来到渔港一艘被彩灯装饰一新的渔船上。在这里,一项名为“妈祖巡安”的民俗活动即将开始。

入夜,石浦港上灯火辉煌,数艘用彩灯装饰一新的渔船驶出港口,载着妈祖娘娘在平静的港湾中巡游。三番鼓欢快而有力的节奏打破了暗夜海港的寂静,将祈祷平安的祝福送给每一艘经过的渔船。夹杂着淡淡腥味的海风吹来,像是预示着开渔后的收获。“这里的开渔节做得真好,让人觉得真是渔民在过节。”在载着妈祖娘娘的渔船上,一位从福建来到象山渔民记者说。事实上,举办开渔节象山人的创举。上世纪90年代初,象山渔民率先提出,应定期实行海上禁渔,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与采纳。此后,国家规定每年6月份东海开始禁渔,9月中旬开渔。在国家规定的开渔日首创开渔节,其意义在于休渔、开渔有了国家法定的期限,标志着海洋法制时代的来临。

9月16日中午12时整,数千艘渔船驶出港口,那种壮观的景象令人震撼。然而,这种壮观更让记者为休渔而感动。几代渔民默默坚守着他们与大自然的那份无声承诺,渔文化处处透着渔民对大海至高的敬畏和深沉的爱恋。也许,正是这种敬畏与爱恋成就了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渔村和被冠以“中国开渔节”之名的节庆活动

作为全国唯一以海洋文化保护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象山海洋文化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形态多样,集中了中国海洋文化的典型元素。“象山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体现了象山人民面向海洋、依赖海洋、与海为伴、与海共舞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洞察力、文化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象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吴健说。

记者手记

除了象山记者又先后走访了舟山、台州、温州等浙江沿海市县,一个共同的感受是,各地海洋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加强,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工作都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现实问题也同时存在,这些问题使海洋文化生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重重挑战。

一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多样的生活方式,直接冲击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基础和传承动力逐渐减弱,出现传承人断层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海洋文化生态出现断裂,经过几千年传承与发展的中国海洋文化生态系统和生态链的完整性受到损坏,海洋文化信仰的弱化、海洋文化生活方式和习俗的改变,直接导致海洋文化的濒危。

二是自然环境的变迁。海洋文化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密不可分,其产生、存续依赖一定的自然环境,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依存环境和目的指向,丧失原有功能,因而处于濒危的边缘。同时,随着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与发展,由于规划落实不到位、不具体,大量新建筑和旧房改造对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的挤压现象严重,也威胁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是生产技术的变革。海洋文化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力或手工生产为基础进行,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大大挤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与传统渔业生产相伴而生的海洋文化逐渐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所取代,传统海洋文化存续受到巨大的挑战。

四是保护经费的短缺。受经费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民俗活动的开展受到影响,很多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滞后,直接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与传承

专家声音

中国美术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其全:要拓宽文化视野广度,从社会的结构变化、地理环境、海防地位、航海事业以及渔业发展、渔业生产商贸习俗、民间信仰相融合等多方面,综合研究海洋文化保护与发展等重大课题。同时,要丰富文化内涵,培育海洋文化要全面、科学、真实地还原我们曾经拥有的历史状态。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倪浓水:海洋文化保护与发展一要利民。二要拓展。目前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象山,今后要拓展到舟山等涉海地区。三是海洋文化研究要纳入高校学术体系。四是保护范围要更广泛,要从陆地向海岛、海洋延伸,内容上可向盐史、海塘、移民方面扩展。五是进校园,扩大海洋文化普及力度。

相关推荐:

唐代书法家:杨凝式

公关交往会面礼节

中国古代最残忍的刑罚,打PP算轻的了

关羽的“刮骨疗毒”是怎么一回事?

这么热,没有空调的古代都是怎样降温解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