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雪域高原同庆春节、藏历新年

发布时间:2017-01-07 栏目:专题 投稿:贤惠的蛋挞

2月10日零时左右,市民用光柱描画数字2013,期盼藏历新年的到来。

今年公历2月9日既是农历春节的除夕,也是藏历新年的“古突”之夜,双节齐至,使今年雪域高原的年节更具韵味。

古突”中的“古”藏语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突巴”(面疙瘩汤或糌粑粥)。民俗专家称,藏历腊月二十九吃“古突”最早起源于民间驱鬼辟邪的习俗,仪式比较隆重,此习俗流传过程中后来又增加了许多趣味的内容。

双节齐至年味儿更浓

大红灯笼高高挂。

在人头攒动的拉萨年货市场上,来自山南地区加查县的拉宗老阿妈在购买“古突”的食材——萝卜丝、青稞、人参果、豌豆等。按照传统习俗,藏历腊月二十九日晚,会家家团聚吃藏历新年的“年夜饭”——古突

中新社报道,拉宗老阿妈说,在做“古突”时另做一些包有辣椒、羊毛、木炭、石子、人参果、豌豆等的面团,其寓意分别为刀子嘴、心肠软、心黑、心硬、有福气、聪慧等。

当晚家住拉萨市林廓北路的格桑一家三代人的“古突”之夜其乐融融。奶奶吃到第一碗就咬到了包有辣椒的面团,这让孙子抓住了“取笑”奶奶的法宝,全家最和蔼可亲的奶奶这晚却成了“刀子嘴”。次仁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连续咬到木炭和石子,他的小脸变得通红,全家乐得捧腹大笑,拿他取乐。

藏历新年农历春节的年俗有许多相通、相融之处。藏历腊月二十九的“古突”即是农历除夕夜的“团圆饭”,以示辞旧迎新;无论藏历年还是春节,都会挂灯笼、吉祥结,贴对联、贴福字,增添节日气氛。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农民次仁卓玛说,每年藏历年前她都会到年货市场卖藏文对联,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居民、农户、商店都贴对联。

西藏的一些地区,春节同样是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阿里地区普兰县的农民巴桑说,虽然普兰藏历新年已经过完,但普兰各族民众又迎来了农历春节,在春节期间将举行歌舞表演、拔河、抱石头、赛马等活动,共庆农历春节

来自甘肃天水的拉萨“的哥”张师傅在拉萨生活已有18年,他在9日迎来了他在西藏的第18个除夕夜。“拉萨环境好,年味浓,过年挂灯笼、贴对联,气氛热闹红火,不想离开这里,拉萨就是我们的家”。张师傅说。

张师傅的女儿在内地上大学这次过年没能回来,但在老家读高中的儿子已回拉萨过年了,在除夕之夜准备一家三口吃个“团圆饭”。他们的这顿年饭中,既有“古突”,又有春节除夕之夜的传统饭菜。

傍晚时分,拉萨的大街小巷已高高挂满了红灯笼,在夕阳的余辉下,古城拉萨红妆素裹、喜庆洋洋。晚上9时许,雪域高原的“古突”与除夕之夜响起了鞭炮声,西藏各族民众携手辞旧迎新,喜迎藏历水蛇新年与新春佳节。

归国藏胞“回家20年的幸福”

“现在算起来,已经快20年啦,我觉得现在安宁、舒服的生活就是我的归宿。”午后的阳光透过阳台洒在夏果堪珠·益西班典家客厅的藏式地毯上,一缕缕奶香从杯中的甜茶里散发出来,在空气中慢慢地稀释开。夏果堪珠·益西班典坐在自家的客厅里娓娓道来。

“1994年5月份,我回到中国,回到西藏,回家是我在海外时的‘信念’。”这位平和安详的耄耋老人清楚地记得,自己“回到家”距今已近20个年头。

夏果堪珠·益西班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的活佛。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叛乱时,他受裹挟出逃印度,后辗转到瑞士定居,漂泊至花甲之年,才终于一了心愿,回到了他的故乡。

“虽然在海外漂泊了大半辈子,但我没有加入外国国籍。因为我一直相信,有一天,我会回家。”夏果虽然语气平和,但言谈中透露着坚定,“现在我回来了,过得非常开心。”夏果摸了摸膝盖笑道。

下午4点30分,夏果在保姆卓嘎的陪同下转经回家,“每天去转经两次,上午一趟,下午一趟”,转经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说起自己的两个女儿,夏果显得格外高兴,他从两本经书底下拿出一本家庭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看介绍。“虽然在海外,但她们也都信奉藏传佛教,在瑞士有我们的一个寺庙,她们会到那里去朝拜,四个孙子孙女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呢”,夏果说,他会让孩子们养成说藏语的习惯,而且要用心了解西藏的文化、历史和发展。

藏历年期间,除了和亲朋好友相聚言欢外,夏果还有一件事要做。“哲蚌寺会举行新年法会,我要去朝佛的”,虽然很多当年的僧友们已经不在了,但他仍然会时不时去看看。“几十年了,哲蚌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你看现在寺庙和文物,都做了很多修缮”,夏果说道。

节日期间为困难人群发放生活补助

藏历新年期间,家住拉萨市八廓古城绕赛一巷的丹巴老人和老伴卓嘎早早地开始忙碌,迎接藏历新年

“我们老年人,每到藏历新年最先要考虑和准备的是传统的供奉品”,丹巴老人说,几天前二老已经准备好了过年用的切玛盒、孜扎(卓)等供品。

已经85岁高龄的丹巴老人依然保留着一门好手艺——亲自塑家里用的酥油花。他说,冬天再冷也不能不塑酥油花,为佛祖供奉酥油花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也是藏历新年不能或缺的供品之一。

藏族信众根据佛教礼仪,不分四季地在佛祖释迦牟尼像前供奉酥油灯、净水、鲜花等。但由于西藏的冬天太冷,没有鲜花,所以聪慧的祖先就用酥油塑了一束鲜花供奉在佛像前面,从此供奉酥油花渐成传统,沿袭至今。

丹巴老人的老伴卓嘎也已到76岁的古稀之年了,二老膝下无子女,是拉萨城镇低保户。近日,元旦、春节藏历年“三大节日”到来之际,西藏为43万多名企业退休人员、五保供养对象、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了“政府惠民购物卡”。丹巴老人和老伴也领到了每人900元人民币的一次性生活补助。

顿珠卓玛是十分乐观的老人,已经75岁高龄的这位老阿妈依然像一个快乐的孩子。她会为买到一双新年穿的新鞋向周围人“炫耀”很久。她希望穿上儿女买的新衣服,迎接属于全家人的快乐新年

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嘎冲村63岁的村民拉巴次仁老人和老伴领到了西藏自治区团委送来的新年慰问品和慰问金。拉巴次仁说,儿子在县政府的帮助下送到北京学厨艺,二老住上了安居新房,衣食无忧,希望每年都能迎来更加喜庆祥和的新年

村民达瓦坚参说:“住进了安居房,我们没有花一分钱,不仅领到了生活补助,还送来了过年慰问金,心里感到很温暖。”

午后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窗口照射在嘎冲村达瓦坚参家的客厅里,窗台上摆放着各种鲜花,一旁还有一盆刚出苗的青稞苗,这同样是供品,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相关推荐:

内画鼻烟壶有什么艺术特点?内画鼻烟壶的流派

国务院是什么时候承认基诺族为我国的少数民族?

东莞东坑卖身节的故事:惩恶篇之直鱼钩

六合螳螂拳的思想境界是什么?六合螳螂拳的口诀

老照片直击 当库页岛还是中国最大岛屿时岛上居民的真实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