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望果节上看“三新”

发布时间:2017-01-12 栏目:专题 投稿:明理的老师

望果节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地区。藏语“望”指农日,“果”即转圈的意思、“望果”节可译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日子”。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时候,农民们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对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眼看着即将收割的庄稼,呼吸着麦田飘来的清香,都为此感到欣喜陶醉,唱起古老的丰收歌谣。转完麦田以后,照例要举行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其中有藏戏、歌舞、跑马、射箭、拔河等,相互竞争技艺,节日气氛十分热烈。

这些天,拉萨河谷地带的农牧民都准备充足的酒食,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或者在广场四周的草场上野餐,或者在村子里邀集亲朋好友宴饮;

这些天,拉萨的青年男女在晚上围着篝火跳舞,直到深夜。特别是在堆龙德庆县、林周县、曲水县拉萨产粮大县,望果节都持续三四天,安排的文体活动根据节期的长短或繁或简,较远的农民夜里就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吃喝玩乐,尽兴方归。

这些天,记者先后踏访堆龙德庆县乃琼镇贾热村、林周县边角林乡当杰村、曲水县纳乡纳村等地,与农牧民群众共度望果节,共同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生活和新风尚。

建设新农村

拉萨河缓缓流过拉萨广大农区,粗犷的山峰之上白云飘飘,路边河滩上杨树点绿……一座座两层小楼跳入我们的视线,方石砌墙,木头做顶,檐下和窗边均用七彩作画,每家每户的门上都立着一面国旗。还没走进村庄,一片桑烟缭绕,青稞酒的芳香弥漫在空气中,热烈的歌舞声震彻心肺,在高原耀目的阳光下,有些眩晕。

走在堆龙德庆县乃琼镇贾热村、林周县边角林乡当杰村、曲水县纳乡纳村的乡村路上,满眼尽是新农村建设描绘出来的新风貌——

“原来我们的房子是两层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畜,现在实施人畜分离,住房结构也由原来的土木结构,逐步转向石木结构。”乃琼镇贾热村的达瓦介绍说。旁边的小伙儿凑过来补充道:“是安居工程!”达瓦冲他笑了一下,继续跟我们聊:“我们一家4口人,2007年享受国家政策,盖了新房,有110平方米,还有院子,国家补贴了2.4万元,当雄地震后,又帮我们加固了房屋。”

林周县边角林乡当杰村的赛马会上,我们遇见了马队的领头益西曲扎老人。马队的领头都是村里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长者,“要穿白色衣服、骑白色的马,代表吉祥,就像我们的房子都是用白色刷的墙。”益西老人慢悠悠地端起桌上的碗,喝了一口甜茶,“我们家在安居工程之前就是两层楼,所以政府补贴了4162元,装修了一下,挺好。”

家住曲水县纳乡纳村64岁的班觉老人是当地的“三老人员”,“家里比较困难,一直也没钱盖新房,多亏国家的好政策,又有驻村干部的帮助,现在住进了新房。”对班觉老人全家来说,搬入160平方米的新房,让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

自安居工程实施以来,拉萨市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几年来,拉萨市上下一心,紧盯目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3.95万户安居工程建设任务,22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21万余农牧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安居工程建设,可以说是拉萨农牧民在住房方面的又一次跨越。

走进曲水县纳乡纳村,一排排藏式住房整齐排开,一条条街道整齐划一,村委会的露天广场上,来自拉萨朗玛厅的演员正为村民们送上望果节的祝福。才纳村良好的村容村貌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形象,这个如世外桃源般和谐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小村庄让人流连忘返。

纳村的变化,缘于与安居工程同步实施的“八到农家”工程。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整合资金108亿元,实施水、电、讯、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

走访了三个村子,家家有电视,家家通电、通水。“我就是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藏族歌星,才立志要走出农村去外面的世界看看。”20岁的扎桑是林周县边角林乡当杰村人,长得清秀可爱,现在在拉萨的一家朗玛厅唱歌,她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明星。她的姐姐在村里开了个理发店,生意不错,每天能挣两三百元。

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决定在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要求,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投资5.27亿元,在50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试点。这是继农牧民安居工程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一批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型村庄散布于高原大地。曲水县纳乡纳村凭借自身地理优势以及综合环境的提升,一个个实验基地、合作项目落入这里。“全区唯一的国家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还正在推广的秸秆养畜项目,既解决了饲料问题又解决了焚烧秸秆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

展现新生活

一扇典型的藏式铜制大门,上面精美的雕刻着吉祥八宝的图案,门环上系着一条崭新的哈达。用力推开门,眼前豁然开朗,整齐宽敞的庭院种满了娇艳的鲜花;庭院的左边是两层小楼,考究的藏式风格透露出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右边有一排水泥平房,径直走去是三间仓库,里面整齐地堆放着草料、农具,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几个人惬意地躺在庭院的草坪上聊天,中间摆着青稞酒壶、风干牛肉、苹果、葡萄等食物……

记者的闯入,丝毫没有打搅到主人的雅兴,表明来意后,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进了客厅。50多平方米的客厅装修花了9万元,藏式的吊顶配上欧式的水晶吊灯,混搭的风格也蔓延至乡村;一排藏式立柜上摆着录音机、电视机,最中间还立着装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央领导人画像的相框。主人名叫旦巴贡布,是曲水县纳乡纳村的致富带头人。2008年,安居工程的雨露滋润着这片土地,旦巴贡布一家7口花费50多万元建起了这座3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如今,一家人在这座房子里生活了近3年,这不仅是一座房子,更是幸福生活启航的港口。

藏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对服饰的要求可见一斑。在林周县边角林乡当杰村的望果节赛马会上,记者遇见了一群盛装打扮的妇女。今年43岁的其美央宗,外穿棕色氆氇无袖长袍,内穿粉色鲜艳的衬衫,腰系七彩“邦典”,脚踏花纹绚丽的“松巴”靴,乌黑的头发掺进多彩丝线扎成大辫背在身后,头顶拉萨妇女传统的三角“巴珠”珠冠,耳带金银镶绿松石的精美耳坠,胸前挂着银质宝石点缀的“噶乌”,朴素端庄,美丽大方,温柔和善。她对着一辆车的倒车镜,翘着小指头,把耳鬓的碎发划进发夹里。见有人在打量她,扑哧一下,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原来,她和其他四名打扮精致的妇女将作为赛马前敬酒仪式的礼仪队欢迎四方来客,年逾不惑之年的她们,也许更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养鸭大户”白玛央金是当杰村有名的女强人,一进帐篷左手摘下太阳帽,右手顺势把头发往后捋了几把。“平时,我一般穿汉装的时间多,方便。今天过节,才打扮了一下。哈哈。”说完便哈哈大笑了起来。只见她把头发束起辫子,紫红色立领绸缎质地的衬衫外面罩着素色的长袖藏装,袖口和领口都有金色的镶边,除了一副简单的耳环没有更多的饰品,干练、简洁是她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达瓦是当杰村的赛马选手,他说,以前赛马的服装、马鞍都是自己准备,现在是村委会统一组织,今年还穿上了新的服装,连马鞍也是新的。

在乃琼镇贾热村,一个年轻的少女卓玛一边发短信,一边告诉记者:“现在的很多藏族年轻女孩喜欢那种融入现代服饰因素的藏装,这种藏装在拉萨的很多藏装店里都有。”党支部书记桑旦对记者说:“我们这里对传统服饰是很讲究的。”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觉木隆藏戏,发源地就在贾热村,这里不仅孕育了传统文明,同时也在吸纳着外来文化。

“柏油马路就从我家门口经过。”

“以前从亲戚家回来满身都是灰尘,现在路好了,灰尘也少了。”

“路通了以后,从我们村到柳梧新区只要20几分钟。”

随着机场高速的建成,乡村道路的整改陆续完工,位于高速公路沿线的曲水县纳村村民率先享受到了“福利”。农村通行条件的改善,增加了农民与外界的沟通机会和沟通范围,促进了信息的顺畅流通,加大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对招商引资和产业开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才纳乡党委书记达瓦次仁挽起袖子,一边比划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后,才纳乡要依托交通便利这一大优势,大力发展三产,主要是旅游休闲度假,我们有丰富的资源,这里是西藏牦牛舞的起源地。随着才纳大桥的贯通,才纳乡将会成为拉萨河谷农区集民俗体验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旅游环线上重要的一环。”

在去乃琼镇贾热村的路上,一辆公交车从我们身边驶过。“我们拉萨可以坐公交车”,当地一位村民背着一个大旅行包下车了,他趁着望果节农闲,刚从拉萨买了些零食和日用品。为了实施“车头向下”政策,规范县乡客运市场,“十一五”期间,拉萨市积极向各方争取资金,拓宽渠道,先后投资540万元在具备建站条件的曲水县、尼木县、当雄县、达孜县建设了三级客运站。下一步,随着乡村公路整改的完成和完善,“出门不湿脚”不会再只是传说。

倡导新风尚

望果节的第二天,我们刚到乃琼镇贾热村的村口,就听见藏戏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曲调,这里正在上演最著名的觉木龙藏戏《白玛翁巴》,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觉木龙藏戏团曾多次出现“垮掉”的境况。2002年,自幼喜欢藏戏表演的村民琼达和卓玛在许多人看好以经商或打工为自己挣得一份收入时,她们两个却有了经营藏戏的大胆想法。两个农家女把藏戏当做产业一样去经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不但作为农民自身有了出路,琼达的藏戏队越来越兴旺,随着他们不断接到商业演出的邀请,队员们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村里,许多人都把孩子送来参加藏戏队,不仅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得到了丰富,队员们家里的收入也有了提高。贾热村党支部书记桑旦还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还有运输车队,共有24辆大货车,依托附近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经营货物运输,去年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回味这3个村的望果节,给人的惊喜始终不断。边角林乡当杰村的一角,一面白色的电影银幕挂在墙上。

我们这里每周末晚上都会放电影!”

“一般放什么电影?”

“红色电影、老电影。”

“喜欢吗?”

“那肯定嘛,有时候下雨,我们都不走,一直看。”

一番交谈后,村委会副主任贡嘎指着村委会的方向说:“我们这儿还有图书馆,大部分是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村民很爱看,这些书籍对村民的吸引力非常大,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活习惯。”自2008年全区农家书屋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已有2000多个行政村建起了农家书屋。

“我的儿子丹增在拉萨三高读书,明年毕业。”

“我的孩子叫扎西次旦,在西南大学学物理。”

“我的孩子索朗,在西藏民族学院学医学。”

“我的女儿在重庆西藏中学读书。”

父母骄傲地对记者说着自己孩子的学校。

“现在家境比以前好多了,家里年青一代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儿子将来起码要读到大学,最好是掌握一项技能,以后还能回来帮助乡里更多的人。”白玛央金对儿子的未来充满希望。

“我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是有了好政策,有了领导的关心,我们一家现在住进了新楼,今年开始还有养老保险可以拿。”今年60岁的乃琼镇贾热村村民维色尼玛老人白色的衬衣扎在裤子里,腰上别了一支手机,显得特别精神。

“村里有医疗卫生所,乡里有合作医疗社。我经常感冒,因为加入了医疗保险,买药基本免费。”才纳乡纳村64岁的班觉老人说。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年院,一年活白干。”这是过去拉萨河谷地带农民看病就医的写照。如今,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把就医费用降到最低,合作医疗政策实实在在落到了老百姓头上。

在边角林乡当杰村的赛马会上,在播放广播的喇叭下面,三张桌子拼成一条长桌,后面坐着一排女护士,桌子上还有几个医药箱。“我们是藏大医学院的学生,在乡合作医疗社实习,今天乡里的医生带我们过来,主要是怕有人受伤,带了点治疗擦伤和扭伤的药。”

几天时间与乡村干部的接触,还了解到村委会还有电脑可供村民使用,让普通农民也能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方便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政策法规、种养殖技术。才纳乡还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党员的远程教育,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在才纳乡纳村望果节上,村委会还会组织当地老百姓举行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藏族歌舞,也有现代的街舞,还有老百姓把身边的故事改编成小品和说唱。除此之外,每逢“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植树节等节日,村委会都会召集村民参与文艺表演、学习各类知识,组织他们进行义务劳动。连续种植两年的“妇女林”,幼苗在茁壮成长,它不仅绿化了乡村环境,更温暖了老百姓的心。

记者离开各个乡村的时候,望果节上播放的音乐还在继续,音乐结束后,农牧民的幸福生活还在继续。

“希望我能像阿佳组合一样成为明星。”扎桑信心十足。

“希望有学习专业养殖技术的机会,想扩大养殖规模,集饲料、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场。”白玛央金憧憬着未来。

“希望自己的身体争气,多过几天好日子。”班觉畅想着未来美好的幸福生活。

……

望果节期间,记者一行走过一个个洋溢着喜悦的村庄,穿过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真切而真实地看到,希望就在前方……

相关推荐:

《锁麟囊》【第九场】

湖州竹派

教师节如何送礼物?教师节的礼物

撒尿牛丸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撒牛丸发展史

羌族服饰 羌族服饰有啥来历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