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水•鼓•舞

发布时间:2017-01-14 栏目:专题 投稿:失眠的小懒虫

群山环绕,葱郁清幽,清泉流瀑,沟渠聚河,流经万山皆陡独此平的土地,……因为水,铸就了500年的苗族水鼓舞”。

一天,昔日宁静的土地,因鼓喧闹,随鼓而舞。

一天,男孩穿上纯紫黑的家织布衣,头戴家制头巾,腰上系着花带,女孩着上盛装,一身银白,富有与美丽,一览无遗。

一天,因水、因鼓、因舞,有一场美丽的狂欢。

鼓场上,围着中心的木鼓,里三层,男人,外三层,女人。在咚、咚咚、叭哒叭哒咚、叭哒哒咚、咚、叭哒叭哒咚的节奏里,男人紧随两手的甩动,右转一圈,向前走两步,又后退一步,抖抖身,左转一圈,脚向内用力一踢,大吼一声,吼得地动山摇!女人要温柔,不需要踢脚吼声,需要小步轻摇,老人手牵着孙子,一起在水鼓场里跳舞。

一天,周围村寨齐聚大稿午踩“水鼓舞”。

一天,踩的是流传了500余年的苗族水鼓舞”。

水鼓舞”是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所独有的节日文化活动。苗语称“zuknieled”,“zukniel”意为踩鼓,“ed”有水流、雨水等意。据考证,水鼓舞之辞源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水中踩鼓而得名;二是因祈求上天降雨以保丰收而得名。

据传,某年因久旱不雨,寨子里有位叫告翌仲的老祖公在今天起鼓的地方挖井取水,不慎被倒塌的泥土掩埋,他托梦给子女说:“这个地方很好,就让我在此长眠吧!”第二天恰逢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后的第一个丑日,其子女带上香烛纸钱前去祭奠,刹时间天降大雨、积水成溪,人们便在小溪里击鼓跳舞庆贺,欢呼着打水仗、掷泥嬉戏。此后,每当遇到久旱不雨,当地群众便会邀约在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后的第一个丑日上午,在溪边举行“起鼓仪式,后来在年成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年,人们也在溪边击鼓踩鼓,渐渐相沿成俗变为大稿午村的“水鼓节”。这一天,周边村寨男女老少齐聚大稿午村水鼓舞,好不热闹。

过去,水鼓舞只能在这一天才能踩,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起鼓仪式

一天清晨,男人们倒披蓑衣、头戴斗笠、下穿女裙,敲打着木鼓,拉着一只白公鸭,挑着箩筐和酒坛从“赶栋榔”(地名)出发,挨家挨户上门走寨,各家各户也就将事先准备好的祭品和香纸放入箩筐。之后,男子们将收集到的祭物和香纸挑到小溪边,由寨老主持“起鼓仪式

起鼓仪式庄重而神圣,首先由寨老右手拿刀,左手提鸭子,一边吟颂祭词,一边杀死鸭子,把鸭血洒向四周以祭先人,同时众人焚香烧纸,顿时整个田野人声鼎沸、烟雾缭绕。祭祀仪式结束后,两名男子抬着木鼓架于小溪中央,于是大家就在水中跳舞狂欢,一边依着鼓点踩鼓,一边拊水掷泥嬉戏,待大家全身湿透,脸上、身上尽是田泥时,节日气氛也到了高潮之时。在过去“起鼓仪式只有男子参加,如今女子也渐渐溶入参与掷泥嬉戏、高唱苗族飞歌助兴。

敬过祖先便喝酒吃肉吆喝,酒过三巡又在溪里踩上几圈,又进稻田里抓上几把稀泥拊水搓泥,如此交叉往复直到酒尽人欢、日渐西下之时,方才收场回家。

第二个阶段是十三天后的卯日大稿午村的晒坝上举行盛大的踩鼓活动。当天上午,各家各户准备丰盛的饭菜等周边村寨的亲戚朋友到来,早早吃完饭后,女人们便仔细打扮起来,穿上精美的节日盛装渐渐聚拢到寨边的晒坝上。这一天是水鼓节最为热闹的一天,从台江、镇远、施秉邻县的几十个村寨的女人们穿上苗族盛装,万余人汇聚在大稿午村。早有寨老安排人将一只大鼓置于场坝中央,由鼓手敲击着节奏,大家以鼓为中心围成一圈一圈翩翩起舞,最里一圈为小孩子,向外为年轻姑娘和新媳妇,再向外是年长的妇女、老人,最外一圈才是中青年男人。小孩子、年轻姑娘、新媳妇都身穿眩目的盛装,头戴高高的银质头饰,脖子上戴着粗粗的四五根银质项圈,着一身银衣,下穿百折裙,脚穿跷头花布鞋,显得高贵典雅、雍容华贵、光彩照人。老人们则头戴礼帽、身穿深色绸缎长衫,戴着墨镜。中青年后生一身黑色布衣,着装各有不同。

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后一天的聚会踩鼓活动,这一天是再过十三天的卯日,大家再聚大稿午村踩鼓,这一次来的人就比前两个卯日少得多。

虽然是相同的鼓点,但踩鼓场上男女们的舞步却不尽相同,女人们舞步轻盈,转身较多,亦步亦趋之中,身上银饰互相碰撞,丁丁作响,成为整个踩鼓场上最亮的风景。老年人的步伐稍快,动作沉稳,转身较少。中青年男人的舞步稳健刚劲、热情奔放、激越狂野,高抬腿,双手随鼓点而大幅度舞动,每一个转身都发出高亢的吼声“呦……”。五六名妇女则在外围引吭“苗族飞歌”(2010年5月被文化部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赞美、激励参加踩鼓的人群,和着激越的鼓点,充满浓郁的民族气息,充分展示苗族水鼓舞”的无限魅力,体现了苗族人民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苗族水鼓舞”是我国唯一在水里跳舞的民俗活动,是一种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结合的原生态舞蹈,被誉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2006年列入贵州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摘取了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群文组金奖。

(作者单位:贵州省剑河县文化馆)

相关推荐:

中国道教名山,你知道多少?(三)

城步汀坪瑶族欢庆瑶年“酒粑节”

“灶神星”七夕后上演“冲日”

孙膑的三匹马,告诉你会统筹才有未来

二战3个反派大boss的最后结局,最后一个真让人羡慕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