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新疆之春二月二

发布时间:2017-01-14 栏目:专题 投稿:魔幻的早晨

虽然乌鲁木齐的天空时不时飘着小雪,依然有冷风拂面,可仍无法阻挡春天的脚步,农历“二月二”转眼就到了。这是一个虽没有被正式命名,却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统节日,俗称为“二月二,龙抬头”。在南方,这一天又称为花朝节、踏青节,人们会到郊外踏青迎春。到北方,又称为春龙节,各地的人们都会以不同形式的习俗来度过这一天。在新疆,从乌鲁木齐到一些地州县城,古时起遗留下来一些民俗,时至今日,仍流传于普通人们之间。

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这便是民间所说的“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今年的农历二月二,恰逢一个巧合,和二十四节气中“惊蛰”为同一天,都是公历3月6日。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开始萌动,而“龙”,也从沉睡中苏醒,这两个日子的重合,让春之气息,更加浓郁。那么为什么二月初二,“龙”要抬头,从节气和天文方面来说,究竟有什么来历和说法呢?

中国从古时就有对龙的崇拜信仰。《左传﹒桓公五年》说:“龙现而雩”,意为惊蛰后龙将出现,人们就要进行祈求降雨的祭祀。唐朝时农历二月初二是“迎富贵”的特殊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到了元朝,二月初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说,“二月二,谓之龙抬头”。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学者夏冠洲说,农历二月是一个从冷到暖的过渡期,随着春天的一步步临近,农民们就要着手计划春耕播种了,这时湿润的土壤对于一年的好收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雨水就成了必要条件。再者,从节气上说,二月初处于“雨水”、“惊蛰”、“春分”之间,恰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之时,人们在此时祈求龙王降雨,期望这一年都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龙神何来?中国古代天文学解释,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然后再根据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这便是民间所说的“龙抬头”。在南方,二月这天花开满园,人们都要去郊外赏花迎春,吃春饼等,在浙江温州人们还要吃芥菜饭。有的地方人们还要薰香驱虫,而女人们在这一天也不能拿针线,因为怕伤了龙的眼睛。山东等地区要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

这一民俗,在新疆也有着悠久的渊源和流传。约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当年的迪化(今乌鲁木齐)便有二月二民俗的演绎。当年在迪化出生,一生没有离开过乌鲁木齐市,今年已78岁的老人马贵仁回忆说,每逢二月二,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们都要提前剃头,刮干净胡子,女人们也收拾打扮一番,带着老人孩子去听戏。

那时候大西门的新中大舞台,还有别的戏院在这一天都要演秦腔、京戏、新疆小曲子,曲目虽不同,但剧目基本上都是一种,主角都是王宝钏王宝钏何许人也?唐懿宗时期朝中宰相王允之三女儿,因相中了贫困的薛平贵,在二月这天将绣球抛给薛平贵,被父母赶出家门,嫁于薛平贵为妻。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18年。后来薛平贵当上了西凉国的国主,寻回王宝钏并做了正宫娘娘,可惜18天后便撒手归西了。当时戏里就有“二月二日龙发显,王三姐打扮彩楼前,那王孙公子千千万,彩球单打平贵男”的唱词,在台下看戏的大妈大婶们,看到王宝钏抛绣球时都笑吟吟的,看到最后薛平贵接她回宫,都边抹泪边感叹,王宝钏的苦终于熬过去了。

马贵仁老人用地道的新疆话说:“那个时候,我还小呢,母亲早早就让我把头发理好,换上身干净衣裳,从来不照镜子的我在那天也要照照镜子,就跑去听戏了。为啥要收拾打扮呢,看《王宝钏彩楼飘彩》那一段,我就巴望着王宝钏在抛绣球时,把绣球抛到我身上来。干净整齐了台上的王宝钏才能看见我呀,绣球才有可能扔到我这个方向来。王宝钏一抛绣球,台下的观众都鼓掌叫好,吼起来了,呵呵,大家都想在这天讨个好彩头,这一年的运气都好!”

龙神庇佑杨柳青

在乌鲁木齐还有一些人,在二月这天都要吃糖饼和煎焖子(意为煎龙鳞,用粉块熬制,比凉粉略硬,用油煎好后浇上汁食用)。这些人就是到新疆100多年的老天津杨柳青人,他们吃的两种风味食品也是天津所特有的。新疆人民出版社编辑李颖超是老天津杨柳青后人,她多年来收集采访杨柳青人的故事。她说,在新疆杨柳青人之所以如此重视二月这个节日,还有一个非常传奇的故事。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时,数百名天津杨柳青的货郎赶大营随军做生意,来到迪化定居下来,后来他们的家属坐马拉大车也陆续来到这里。传说清末有一辆家眷车行至甘肃境内,黎明时分来到一片草地上,突然拉车的马停止不前,并轻轻的打着响鼻,车上的人都睡着了,车把式觉得奇怪跳下车察看,发现几匹马盯着前方四五十米处,他注目细看,草地上竟然卧着一条金龙,身上的龙鳞都闪闪发光。龙听到了远处的动静,飞跃而起,龙爪在空中舞动,逐渐升空。这时发呆的车把式才大声喊起来:“快起来看龙啊!”车上的人爬起来看时,龙已飞往高空,只见天空中飘来一朵彩云,龙头龙身钻进云里,最后龙尾在云外摇摆几下,便消逝不见。

这件奇闻在20世纪初在边城一时广为流传,说者皆有声有色,听者在惊叹之余,却在质疑这件事的真假。但老天津杨柳青人却将这事看得非常隆重,认为真龙在他们面前显灵,是对奔波在他乡的杨柳青人的庇佑。所以,二月这天龙神从沉睡中抬起头来,天津杨柳青人都要祈望龙神继续显灵,让好运在新的一年伴随他们,便用天津人的风味小吃虔诚地祭祀龙神,祈求龙神降福。

头羊蹄祈龙神

在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汇集之地,汉文化最为浓厚的巴里坤县,那里的人们二月二的方式也和别的地方不同。那就是用羊头来进行祭祀,庆祝春龙抬头

巴里坤县多年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许学诚老人,对巴里坤的各种民俗了解得特别详细。他回顾道,巴里坤以前叫镇西,那时的农户们,在入冬时都要宰羊储备冬肉,羊头羊蹄则要捆好吊在房梁上。来年正月一过,人们就把羊头羊蹄取下,先用火燎去上面的长毛,然后再用烧红的烙铁将残毛烙去,将羊头羊蹄收拾得非常干净。到二月初一夜里,将羊头羊蹄下锅用文火清炖。到了二月这天人们就把羊头羊蹄作为供品供献在家里的供桌上,上香磕头,祝福蛰龙苏醒,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让快要下田劳作的他们有个好收成。

这羊头羊蹄供献完春龙后,还有很多用处:一是羊蹄子的短骨可以做呜呜子风车,将两个羊蹄子的短骨捆绑在一起,穿上双线,使其旋转起来扯动双线,利用其惯性正反循环飞转。那时候,二月二祭祀过后,家家孩子手上都扯着这个风车,玩得高兴。1984年出生在巴里坤大河镇的马庆,现在乌市某公司工作,他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还在玩这个呜呜子风车,当时感觉有这么一个风车特别得意;二是当地的姑娘们用煮过羊头的浓汤,配以烧碱来洗头发,据说用浓稠的肉汤洗发,不仅让头发光亮顺滑,还可以让人好运相随;三是人们将煮过羊肉的肉汤再慢熬蒸发,使之成为凝胶状,再切成小块,晒干了作农用胶。需要时加水熬成胶水,用来粘合农具,不仅牢固,而且吉祥。

许学诚老人所说的这种二月二过法,在昌吉州东三县都大同小异,记者家在奇台,记得小时候,曾见过人们用羊汤胶粘合铁掀把,真的是很牢固,几乎看不出粘合之处。

二月二,剃龙头

当然,全疆各地的男人们,在二月这天,都会有一个不约而同的举动,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这又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之一了,一定要在二月这天理发。

上一年的腊月,也就是春节前,民间也有说法“有钱没钱,剃个头过年”,无论男女老幼皆要实行,不仅是要有个全新的面貌过大年,还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说法里,正月里是不能剃头的。正月里剃头老人要折寿,而年轻人剃头,舅舅命丧。所以在正月里,理发店的生意都很清淡。虽说这个说法有些封建迷信思想在里面,可这个习俗却一年年流传下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都固守着这个传统。

二月这天,老人孩子都要剃头,以图一年有个好彩头。因为中国人自认是龙的传人,龙都苏醒抬头了,传人们也要理发修整面容,抬头以全新的面目迎接春天。

相关推荐:

法国同龄节

乌孜别克族的文化 乌孜别克族服饰图片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六级资格认证考试

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几个国君,其中一个谁都想不到那么死,太恶心了

秦始皇开了一个好先例,让后世的皇帝都喜欢上了干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