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舟溪苗族芦笙节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7-01-15 栏目:专题 投稿:傲娇的牛排

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日,苗族姑娘们穿起节日的盛装。小伙子们手捧着金色的芦笙,约同亲朋父老,迎风踏雪,争先恐后涌向凯里县舟溪公社甘香囊芦笙堂,欢度一年一度的芦笙节。芦笙节是当地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游方”的好时机。

据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舟溪南寨子里有位聪明美丽、心灵手巧的苗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旺阿旺绣的花,五彩缤纷,不但颜色鲜艳,而且还有阵阵清香,能招来一群群蜜蜂和蝴蝶;阿旺喂猪,长得又快又壮,膘肥肉厚一一年四季都有猪杀;阿旺的歌喉,更是金嗓子,象春风,赛银铃,唱得娃娃拍手笑,唱得老人乐孜孜,唱得小伙和姑娘们手舞足蹈。

阿旺的美貌,人人赞扬;阿旺的勤劳,个个称道;阿旺的聪明,远近闻名;阿旺的歌声,名扬四方。阿旺的心地更好,她尊老爱幼,处处帮助别人。阿旺的父亲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寨子上的乡亲们也为有阿旺这样的好姑娘而引以自豪。

可是,贪婪凶残的野鸡精。对阿旺垂涎已久,暗暗地把魔爪伸向阿旺。提起舟南后山上的野鸡精,没有人不切齿痛恨的。它一阵妖风,把人们辛苦一年种好的庄稼,几十亩几百亩地抢掠一空;它经常变成猛鬼,咬死耕牛;它还变成恶狼,叼走小孩。如今,它又想把阿旺占为己有。

开始,它变做远方的财主,登门来相亲。尽管它花言巧语,还是被阿旺的父亲婉言谢绝了。接着,它又变成俊俏的后生,上门来求爱。不管它如何装模作样,聪明的阿旺,一艰就看穿了它的虚情假意,坚决不答应。

鸡精恼羞成怒,暗骗不成就明抢。一天傍晚,它刮起一阵妖风,搞得天昏地暗,趁人们忙乱之际,张开魔爪抓走了阿旺姑娘。野鸡精的暴行,激怒了乡亲们。大家拿起火把,将后山团团围住。青年猎手们组成“打鸡队”,决心打死野鸡精,救出阿旺姑娘

正义和邪恶的激烈搏斗开始了。野鸡精发出阵阵怪叫声;人们吹起一支支牛角,敲响一面面铜锣,淹没了野鸡精的怪叫。野鸡精张开巨翅,扑向人们;“打鸡队”的猎手们射出一支支利箭,吓得野鸡精慌忙逃回后山。可是野鸡精是千年的老妖,练就了一身功夫,除咽喉部分之外,全身刀枪不入。“打鸡队”的猎手们一时也无法把野鸡精射死。就这样,人们与野鸡精的搏斗相持了一场。

这时,远方来了一位苗族青年猎手,名叫茂沙茂沙是大力士,能力举万斤。茂沙是神箭手,能百步穿杨。茂沙勇敢正直,专爱斩妖捉怪,为民除害。当值听到野鸡精的暴行后喊,立即骑上骏马,翻山越岭,急忙赶来参战。

鸡精被围在后山,对阿旺又无可奈何。它凶相毕露,使出绝招。它刮起妖风,扑向“打鸡队”。这阵妖风刮得沙飞石走,地暗天昏。人们睁不开眼,张不开手,野鸡精就飞过来用利嘴啄人们的跟睛。正在危急的时候,茂沙赶到了。他怒发冲冠,手杖宝剑,急忙迎了上去。

茂沙与野鸡精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翅来剑往,从后山打到前山,又从前山打到后山乡亲们齐声呐喊,为茂沙助战。野鸡精斗了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使尽全身解数也斗不过茂沙妖风吹不倒茂沙,利嘴也敌不过茂沙。野鸡精计穷力虚了。突然它拔地而起,妄想远走高飞,逃之天天。人们射去的箭,一支支都被野鸡精抖落了。这时,只见茂沙不慌不忙地插剑入鞘,拿出神弓,搭上神箭。他屏住气息,“嗖”的一声,神箭正中野鸡精的咽喉。野鸡精发出几声惨叫,从天空摔了下来,撞死在后山上,邪恶的妖怪得到了可耻的下场。

人们救出了阿旺,齐来向茂沙致谢。茂沙从野鸡精身上拔出三支野鸡毛,送给阿旺,并且嘱咐她多多保重,便跨上骏马,谢绝了乡亲们的挽留,踏上了新的征途。

茂沙的英勇顽强,受到乡亲们齐声称赞;茂沙为民除害,不计个人名利,豪爽正派的品格,也深深打动了阿旺的心,阿旺胸中油然生起对茂沙的爱慕之情。她把心事告诉了老父亲。可是,茂沙游猎四方,漂泊不定,他为打野鸡精而来,射死野鸡精后,连一碗酬谢的水酒都没有喝就告辞而去,现在又到哪里去找他呢?

阿旺思念茂沙,茶不思,饭不想,一天天地消瘦了。老父亲很着急,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寻找茂沙的好主意。当时,正是新春佳节,老父亲后山砍来翠竹,做成一支支芦笙,并且请乡亲们四处传递消息:元宵节后,古历十八日春回大地到舟溪甘香囊来跳芦笙。消息传得很快很远,正如老人所希望的那样,茂沙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古历十八日,茂沙和许多青年人一道来赴芦笙会,阿旺一眼就看见了他。老父亲送给他一把最好的芦笙阿旺为他插上那三支野鸡毛,并亲手把自己织的花带系在芦笙上,大大方方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茂沙非常高兴,当即从自己手上取下银手镯,送给阿旺。这一对有情人,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定了亲。

茂沙是勇敢的猎手,也是尊老敬贤的好后生。他恭恭敬敬敬地请老父亲首先吹笙领舞。老父亲高兴地接受了请求,并且提出了芦笙会的三条宗旨:一是喜迎新春;二是预祝农业丰收;三是愿苗族青年男女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大家一致表示赞成。芦笙欢快地在甘香囊堂上吹响,姑娘们和小伙子们伴随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人们尽情地吹奏,尽情地欢跳,一直跳了三天。第三天傍晚,也就是古历正月二十日,茂沙提议:时令不等人,春耕大忙就要开始了,我们现在暂停跳芦笙,大家回去一心一意闹春耕。乡亲们认为茂沙说得对,并请老父亲插草标为号,芦笙顿时息音。

就这样年复一年,舟溪芦笙节成了苗族人民固定的民族传统节日。他们先在凯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县其它地方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舟溪芦笙节保留了最早的习惯:小伙子们爱在自己的芦笙上插上野鸡毛,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爱情的表示。姑娘们则总是盛装打扮,跳芦笙时则往往把花带系到自己心爱的小伙子的芦笙上。而且,舟溪芦笙节总是老人先吹笙领舞开始,最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插草标结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贯彻,民族传统节日得到了恢复。这几年舟溪芦笙节一年胜似一年。一九八一年的芦笙节,周围数十里的苗族群众,男女老幼三万多人参加了盛会。省、州、县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来到舟溪,和苗族人民一齐欢度佳节。苗族人民风趣地说:“打死野鸡精,有了芦笙节。打倒“四人帮”,芦笙更悠扬。”

摘自贵州民间文学丛书《节日风情与传说》贺淮波搜集整理

相关推荐:

青海塔尔寺里的跳神

福建十二月歌谣

富裕县隆重纪念柯尔克孜族东迁节

福建莆田方言有什么笑话?

女儿国国王为什么要“娶”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