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最后的花山节

发布时间:2017-01-15 栏目:专题 投稿:细心的爆米花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群众,载歌载舞记者龙宇丹/摄

鲜艳的民族服饰、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日前,安宁草铺镇权甫村委会天井山村苗族群众们,迎来了他们阔别11年之久的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但在这欢乐、热闹的节日气氛中,村民还夹杂着一丝不舍。为让步中国石油云南炼化基地建设,这将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举行的最后一个花山节了。

搬迁前热热闹闹举行一次花山

“这是村民搬迁前的心愿”

18日下午2点,在苗族姑娘的歌声中,客人陆续到达现场。进场前,客人们必须喝完苗族姑娘递过来的白酒才能进入花山节现场。

此次花山节在权甫村委会所辖的天井山村与乐营村之间的一块开阔平地举办。铺着红地毯的舞台就设置在一块平地上,旁边还有一个清澈的小水塘。舞台旁边,立着两根4米多高的花杆。四周山坡上,围满了身着节日盛装的村民

村民介绍,“花杆”是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他们会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扎以鲜花、彩旗。“花杆头”(竖花杆的人)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花山节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随后宣布花山节开始。花山节不仅要载歌载舞,还有斗牛、摔跤、拔河、爬山等项目,要持续两三天。

下午3点半,富民县小水井合唱团以一曲《五十六个民族》,拉开文艺表演序幕。随后,各个村落的文艺表演队都拿出自己的看家好戏,为这个隆重而有意义的节日助兴。

“这是村民搬迁前的心愿。”一直在现场忙个不停的天井山村小组长陈梅琼说,他们村是草铺镇最为贫穷落后的村子。村民的主要收入就是种植烤烟。全村有156户401人,只有6户人家是汉族。中国石油云南炼化基地落户权甫村后,村民就希望在搬迁前办一次花山节。她介绍,因为受到经济条件限制,他们村已经有11年没有举办过花山节了。每年节日到来,村民们只能三五成群地在村里唱唱跳跳,谈谈心。

为完成村民心愿,一年来,她一直为此奔走。“现在,终于办成了,也算帮助村民完成了一个心愿。”说完,陈梅琼轻松地笑了。

搬进漂亮的商品房,有欣喜也有不安

“没有地种了,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去打工”

走进天井山村和与之毗邻的乐营村。因为村民大多数跑去观看花山节,村庄显得很宁静。说到即将搬进安宁市区居住,乐营村76岁的马韩义老人担心自己会“不习惯”。“没有地种了,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去打工。”老人说,城市生活虽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特别是像他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他说,花山节是他们苗族的传统节日,本来是在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六举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拔河、爬山……”搬进城后,过年就不会这样热闹了。此外,老人还担心,融入城市生活后,因为找不到地方,像花山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就很可能无法举办了。

天井山村的张鲜花说,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他们还担心到城里居住后,生活成本肯定要大幅提高。“我们又没什么手艺,出去打工也不太现实。”农村的居住条件虽然比不上城里,但也衣食无忧。

眼看就要从住了几代人的土坯房中,搬迁至城市中漂亮的商品房。除了欣喜、期盼,大多村民也毫不掩饰,进入城市后的生活会怎么继续。采访中,大多村民都表现出对新家的期盼,同时也有着“怕不适应城市生活”的不安。尤其是老人,流露出了更多对村庄的眷恋与不舍。“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都会支持政府的决定。”村民杨开梅说。

草铺镇党委副书记陈顺华介绍:

村民的新居连卫生纸都会准备好”

草铺镇党委副书记陈顺华介绍,去年9月10日,中国石油云南炼化基地就在权甫村开工奠基。该项目一期占地2.4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权甫村委会所辖的上权甫、下权甫、核桃箐、天井山、碗窑、石坪、乐营7个村民小组及草铺村委会所辖的吴海塘整体搬迁和草铺村民小组部分搬迁,除草铺村民小组外其余8个村小组共计728户2549人。

为妥善解决搬迁村民的安置问题,草铺镇与光明磷肥厂协调土地397亩建盖单元楼房进行安置,设计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住房4200套,预计安置人数14000人,预计投资19亿元,“下个月就要开工”。大约在2013年,村民就能搬进新家。村民安置房建好后,政府还将出资为村民装修房屋,购买家居用品。“厕所的卫生纸都将为他们准备好,每人还有两套新衣服。”

他表示,村民搬迁进城后,当地政府还将大力扶持壮大权甫村的集体经济,确保村民人均分红收入,“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收入。”

此外,政府还将针对当地企业需求,对搬迁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说到村民进城居住后的生活和不习惯。陈顺华表示,政府对此早有考虑。村民统一搬进小区居住后,政府会定期聘请一些文艺人士到小区丰富村民娱乐生活。当地官员表示,苗族传统的花山节也将随之搬进城市。

云南省民族学会苗族研究会负责人表示,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村寨的和谐搬迁非常重要。“要让村民走得高兴,走得愉快。”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传统的保留传承,不仅是有识之士的忧虑,也该是政府的忧虑。“我建议可以像建设绿色蔬菜基地一样,也建立一个原生态的民族生态文化基地,保护传承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少数民族村落,搬迁在所难免,但要做到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政府在帮助少数民族奔小康的同时,也应该保留少数民族特色,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相关推荐:

《牡丹亭》第03出 训女

“文革”劫难下的“黑画家”:黄永玉遭批判

从江侗寨二月初七祭“萨玛”有什么过程?

阿昌族春节“吃春客”是怎样一种习俗

中国茶道的思想有什么?中国茶道与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