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大曲中的微生物群

发布时间:2017-01-28 栏目:专题 投稿:迷路的春天

大曲中的微生物群是比较复杂的,有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它将直接影响到大曲酒的质量和产量。为了了解这个复杂的菌系,有助于控制工艺条件,促进酿酒有益菌的生长,以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因而先从大曲制造过程中微生物群消长的动态进行分析,并对成品曲中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以求对大曲制造及大曲性能有进一步了解,逐步摸索制造大曲的规律,从而达到科学生产。但由于大曲微生物群是依靠自然界带入的,而且制曲原料、工艺和制曲车间的自然条件是不完全相同,因而各酒厂所制造的大曲,其菌系极为复杂,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动

大曲中的微生物数量与组成对大曲酒酿造的关系非常密切。常德市酒厂对该厂大曲(以本地产小麦为原料)进行培菌阶段微生物数量变化的研究,得知在整个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在低温期出现高峰;到高温期显著降低;出房期曲皮部分略有低落而曲心部分略有升高。见表4-5。

此外,不论在哪一种培养基上,曲皮部位的菌数都明显高于曲心部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与大曲的水分、温度、通气等的变化有关。在低温期大曲水分充足适宜,养分及氧气甚为丰富,而且此时温度、通气等条件配合得亦好,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从而导致菌数的显著上升,并形成高峰。随着水分的逐渐蒸发,到出房期曲皮部分水分已下降到14%以下,故菌数呈缓缓低落的趋势,而曲心部分水分尚有16.5%左右,少数耐干燥菌类尚能发育,故菌数略有升高,在高温期水分的影响不明显见表4-6。

再从大曲品温变化情况来看(见表4-6),低温期品温在30℃左右,适宜于各类中温性微生物生长。当进入高温期,品温达55-60℃左右,大部分菌类为高温所淘汰,即高温是造成菌数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到出房期温度的影响又退居到次要地位。

此外,大曲微生物数量变化与通气状况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而通气状况受大曲孔隙情况与水分的影响。原料粉碎度粗,通气性好,过细则易导致嫌气条件,故在新踩的同一块大曲中,特别是在曲皮部分同时具备好气与嫌气条件,因此好气性菌类与嫌气性菌类都能旺盛生长。而在曲心部分则由于空气通透性差,对好气性菌类生长不利。在分离菌类时,则都采用好气培养,故曲皮部分的菌数要显著地多于曲心部分。出房期,由于曲皮部分水分大量散失而导致曲心部分空气通透性大为增加,加之曲心部分水分散失相对少一些,这就为后期曲心部分的菌类生长创造了条件。

再从大曲微生物优势类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期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酵母菌,再次为霉菌。在肉汁琼脂上尚有一定数量的放线菌发育。其中曲皮部分酵母霉菌数量远高于曲心部分细菌数量相差不多(见表4-7)。

大曲培养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在大量衰亡,霉菌中的少数耐热种类逐步取而代之,成为优势类型,但此时细菌尚有相当数量,且芽孢杆菌数量有明显的增多,特别是在曲心部位。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高温期菌数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细菌酵母菌大量衰亡所引起的。此时的糖化力在曲皮部分远高于曲心,说明糖化力的高低与霉菌的分布密切相关,即淀粉酶的形成主要来自霉菌。在出房期,曲皮、曲心之间糖化力的差距显著缩小(见表4-8),这是与曲心部分微生物数量(主要是红曲霉)略有升高相一致的。

(二)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

1.东北大曲中的微生物群方心芳曾对81种东北大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其结果是霉菌占绝大多数,酵母细菌比较少。霉菌中以毛霉、根雷、念珠霉为主,曲霉比较少。差不多所有的大曲,都含犁头霉,其次是念珠霉,而酵母占末位。并认为在自然发酵大曲中,有用的根霉、毛霉、曲霉占绝对优势。

原沈阳轻工业学院于1962-1963年曾对辽宁省老龙口大曲与丹东大曲中的发酵菌类作了初步探讨。根据微生物分离的结果,说明这两种大曲酵母菌种类较多,既含有具发酵力的酵母,又含有产酯酵母,但发酵力和产酯力均不太高。对分离得到的几种酵母,从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来作初步鉴定,产酯力强的属于汉逊酵母(hansenula),发酵力强的属于卡氏酵母。从老龙口大曲中分离得的霉菌种类,按数量排列如下:根霉、毛霉、曲霉(黑曲霉、黄曲霉)、念珠霉、犁头霉而无青霉;从丹东大曲中分离得到根霉、曲霉、念珠霉、犁头霉、青霉。从分离的结果知这两种大曲霉菌根霉数量最多,而且糖化力也最强。以大曲中分离得的优良根霉与日本根霉进行对比试验,其糖化力与发酵力的数值均不及日本根霉(rhizopusjapanicus),但已接近日本根霉糖化力达日本根霉的82%左右;发酵力达62%左右)。

2.汾酒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1965年轻工业部发酵所和山西省轻化工业厅在汾酒厂进行试点,获得汾酒大曲微生物主要有:

(1)酵母

酵母菌属,在汾酒发酵中起主要作用,酒精发酵力强,在大曲中含量较小,通常在大曲中心比较多。

②汉逊酵母,在汾酒大曲中具有较强的发酵力,仅次于或接近于酒精酵母(酵母菌属),多数种类产生香味,同样在曲块中心较多。这种酵母认为在汾酒酿造中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香味,是有益微生物。其中汾酒一号、汾酒二号目前已被应用于液态白酒生产。

③假丝酵母属和拟内孢霉属,是大曲数量最多的酵母,曲皮多于曲心。拟内孢霉在成曲期更多,假丝酵母主要在潮火前期量多,经过“大火阶段”高温淘汰后,则明显减少。

④白地霉,是一种近似酵母霉菌,菌落呈白色茸毛状,故名。在制曲前期(踩曲至潮火阶段)较多。

故在汾酒大曲中,含有丰富的类酵母酵母属,但大曲中的酵母属,一殷生成酒精能力不强,通常不超过5%。汉逊酵母属具有产酯(水果酯香)能力,在生香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酒精发酵能力。

(2)霉菌

根霉属,在曲块表面形成网状菌丝体,这些气生菌丝呈白色、灰色至黑色,产生明显的孢子囊,在制曲期生长在曲的表面,后期则以营养菌丝形式深入到基质中去。

②犁头霉属,在大曲中含量最多,但糖化力不高。网状菌丝呈青灰色至白色,纤细,孢子囊小。

③毛霉,有一定的糖化力,蛋白质分解力较强。与根霉、犁头霉的区别是气生菌丝整齐,菌丛短,淡黄至黄褐色。

④、黄、米曲霉群,是汾酒大曲主要的糖化菌,糖化力和蛋白分解力都很高,曲块表面可观察到黄色或绿色的分生子穗。

⑤黑曲霉群,作用与黄曲霉相似,分生子穗呈黑色,在曲中含量较少。

⑥红曲霉属,有较强的糖化力,一般在清茬曲的红心部分最多。

汾酒大曲中,黄、米曲霉有较强的糖化力、液化力和蛋白质分解力。含量较多的犁头霉和少量的根霉糖化力虽较差,但也是大曲糖化酶产生菌。

(3)细菌

①乳酸菌汾酒大曲中合有丰富的乳酸菌。“潮火”前期乳酸杆菌属和乳球菌群约等量,“潮火”后期是乳球菌群多于乳酸杆菌属。乳球菌群中主要是足球菌,另外有乳链球菌。汾酒大曲和酒醅的乳酸菌以同型发酵为主,糖类发酵产物中只有乳酸。

乳酸细菌和醋酸菌一样,在一般白酒生产中均作为主要有害菌,而在大曲中存在少量的此类菌,认为对大曲酒中酯的形成是有利的。

②醋酸菌在大曲中含量较少,能利用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也能氧化乙醇生成乙酸,在汾酒大曲中醋酸菌的生酸能力很强,据认为有助于汾酒形成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香味物质。

③芽孢杆菌大曲中含量虽然不多,但它繁殖迅速,特别在高温、高水分,曲块发软的区域,常有芽孢杆菌繁殖,其中枯草杆菌有水解淀粉及蛋白质的能力,是大曲所含细菌中最多的一种。

有的芽孢杆菌能形成白酒芳香成分双乙酰等。

④产气杆菌大肠杆菌科中的产气杆菌等在大曲中存在较少,它们都有较强的v.p.反应(乙酰甲基甲醇反应),并和2,3-丁二醇、双乙酰、醋翁(酉翁)等香味物质的生成有关。

汾酒大曲细菌种类甚多,上述几种是主要的,并对它们进行了微生物学鉴定。尚有多种细菌还有待进一步查明它们在汾酒酿造中的作用。

从以上资料可看出大曲内有复杂而丰富的微生物群。大曲酒中各种组成分,几乎都是这些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代谢产物,从而直接影响酒的风格。

相关推荐:

群英会?借东风【第九场】

Chen Kaige to shoot Mei Lanfang biopic

浴佛节的由来及其浴佛节的意义

阿昌族生活习俗及其日常民族禁忌

佤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佤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