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丧葬的文化特征是什么?丧葬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7-02-13 栏目:专题 投稿:美满的黑猫

人类丧葬既是物质现象,也是意识反映。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生产方式的进步,生活方式的丰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丧葬更成了一种深层次、多元化观念形态驱动下的行为模式,包涵了极其博大的文化内容。它既有理性的概念,情感的表达,又有着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既有着宗教的投影,阶级意识的自我表现,又有着共同的宇宙观、生命观、人生观。人生四大事:生、老、病、死。即佛教所说的四大烦恼,无边的苦海。事实也是如此。人类无法选择并设计生的模式,但却可以选择死,并且能自主的创造设计死的仪轨,死的象征死的价值,以及通过死的葬俗表达人的意念、理想,憧憬未来的种种象征符号。从这一角度出发,死的礼仪不就是人类整个生活方式总和的重要链结吗?它不是表达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上的一切事物整体的组成部分吗?通过对文化定义的全方位认识,人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葬俗中包括了一方地域、一方民众、一个阶级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经济状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生活方式。

既然如此,葬俗就一览无余地透射了浓郁的文化色彩!对死亡以后的“去处”,以及如何兑现“去处”的手段,那道道琐细的工序就是人类社会生活自身设计的历史遗传。之所以葬俗能成为历史遗传,不仅仅因为葬俗有着人的生物因素、自然心理,及其所处的生物环境,更主要、更起作用的还是人的社会心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类葬俗也是象征符号系统的体现。不论是亲人的悲泣,还是宗教职业者的诵经祈祷;不论是选择葬址,举行葬礼,还是祭奠悼念等活动,没有一样不是一种象征意义,表达了一定的理念。这种象征符号是这个民族、这个地域全体成员在心理上共同理解和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模式的行为规范。人类创造的葬俗象征符号,是最鲜明最集中最广泛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历史、民族、地域性行为模式之特点,它规则了人类死亡这一一再发生的人类活动,及其物质布局和社会布局;它建造了人们的经验和知觉,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决定人们选择的知识和信仰的有组织的系统。葬俗人类行为模式中最具典型性的活动人类葬俗还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协调关系的愿望和能力。它不断协调人类生存环境中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相互不断得到协调和谐,最终达到维持生态平衡的客观作用。

无论是最早的野葬,还是归土为安的土葬,或者是火葬、塔葬、水葬等众多葬俗,其产生和演变,都历史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作为人类的任何成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物质的人,是离不开自然世界,离不开物质生活的,尤其临近死亡,更是感觉颇深。葬俗中有了与自然界产生平衡的能动力,努力寻求维持生态平衡的手段,使人类保有一个和谐的生存自然环境。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并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丧葬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之一;丧葬也是人类社会交互作用的产物之一;丧葬表达人类的心理之结构;丧葬还是人类精神财富生产方式之一;丧葬更是反映了人类创造活力的本质。弄清了丧葬折射的文化现象,透溢出的文化特质,我们就不难理解世界屋脊上的雪域藏族,其葬俗为何纷呈多样,独具特色;就不难理解这块神奇大地上葬俗演变的大幅度跳跃变化;就不难理解青藏高原展示的人类葬俗文化垂直面的博大性、深遽性、包涵性,其文化价值和对世界文化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关推荐:

书画毡的作用

喀麦隆共和国国庆日

酒的入门知识 酒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知识?

道教文学有哪些?道教文学的历史发展

数十年如一日独宠后宫的独孤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