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祭祀的意义是什么?祭祀的时间介绍

发布时间:2017-02-14 栏目:专题 投稿:长情的大白

祭祀的意义和时间?祭祀是什么呢?是古代儒教礼仪的五经重要之其一,祭祀举行公开的仪式是向神灵祈求致敬膜拜,祭祀表现了是对神灵祖先的敬重,让天地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团结和谐而产生的活动。祭祀我们想到祭天地、祭鬼神、祭人祭祖,祭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以及祭祀时间,下面我们祭祀对象祭祀的起源、祭祀的表现、祭祀时间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祭祀对象祭祀对象古有三大类:一是至高神明(如上帝或天),二是鬼神(如先圣先贤以及自然界的神祇),三是祖先(开朝先人或亲祖如贤帝大禹)。由于古人相信“人死为鬼”,所以鬼神祖先有时可以合而称之。至于上帝或天,则祭祀是天子的特权,有如受天所命的职责,一般人是不能祭祀天的。

二、祭祀起源:最早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神灵塑像面前陈列摆供食物和供品,并由主持者来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逐渐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春秋时代,常提及一句话,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在于祭祀与武力。若是武力太弱,难免会被强国并吞;若是忽略祭祀,则国家无以凝聚民心,甚至会因而成为大国征伐的借口。譬如:商汤起而反抗夏桀的暴政时,他出兵征伐就从葛国开始,亦即“葛伯不祀,汤始伐之”。祭祀有“报本反始”的意含,对于自身拥有的一切,能够心存感恩,并且因而显示谦卑恭敬之态度。一个人若是参与祭祀,将可暂时摆脱世俗的功利考虑,有如在神明面前省察自己的言行与动机;一个国家若是重视祭祀(包括今日所见的宗教活动),将使百姓饮水思源,存心仁厚,而不至于为了争夺现世利益而伤害公义。

三、对祭祀态度表现《论语·尧曰》记录一段孔子的教材,有如古人生活的重要守则,是所有从政的官员们都应该熟读的。其中清楚指出:国家所应重视的是“民、食、丧、祭”。这四件事中,“民、食”涉及“人之生”﹔“丧、祭”涉及“人之死”。若是不能妥善安排丧与祭,则民与食在面对必然的死亡终局时,只能陷于无意义的困境中。反之,丧与祭将使百姓向往某种永恒的生命,因而更有勇气与意愿去承担现世的责任。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慎终为丧礼,追远为祭祀,其效应是使民风趋于淳厚。值得思索的是:丧祭纯粹只是为了“民德归厚”,或者,还应涉及百姓对鬼神的信念!孔子对丧礼所要求的是真实情感,那么,对祭祀呢?祭祀对象鬼神。在此先描述他对祭祀态度。首先,我们看到“子之所慎:斋、战、疾”(述而)一语。孔子以慎重的态度对待的三件事,依序是:斋戒、战争与疾病。斋戒列为第一,而斋戒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祭祀。由此可知,孔子定期举行祭祀。斋戒时,有一定的规矩:“斋,必有明衣,布。斋必变食,居必迁坐。”其次,孔子祭祀中的表现,有一段简单而含意丰富的数据。“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在“子曰”之前的一小段话,应该是学生对孔子祭祀态度的观察。在学生看来,“孔子祭祀有如受祭者真的临在。祭鬼神有如鬼神真的临在”。在此,两个“如”字代表孔子态度是虔诚而庄重的,而学生们也只能由这样的态度来省思:孔子真的“相信”受祭者或鬼神的临在吗?学生们的省思与好奇,促成了孔子的解释。他说:“我不赞成那种祭祀有如祭祀态度。”由此可知,当时大概有不少人“祭如不祭”而态度散漫的。由此再可知,孔子绝不会为了应付风俗习惯而勉强自己去祭祀

然后,我们看到“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朋友送的礼,即使是贵重如车马,孔子也不作揖拜谢,但是唯独对于朋友祭拜祖先的“祭肉”,他就十分恭敬地接受。这表示精神世界的价值绝对地超越于物质世界之上。除了定期的祭祀之外,孔子还有一项较为特别的习惯,就是:“虽疏食菜羹,必祭,必斋如也。”(乡党)这又无异于“每饭必祭”了。对神明世界怀抱如此虔诚的心态,难怪他可以宣称“丘之祷久矣”(述而)。不过,祭祀的归祭祀若是真正谈到“祷”,则其对象只有一个,就是天。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这句话明白涉及孔子对天的信仰。我们孔子祭祀的说法与做法,可以肯定他有深刻的宗教信仰与情操。

四、祭祀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清明节:四月初五,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寒食节、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等。清明节扫墓祭祀、祭祖,大部分在这一时间举行。端午节:五月初五,是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可以纪念屈原、祭祀祖先。鬼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所以要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来让他们早早地回去。七月十三: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据说他将救助一切行善的人。十月初一:天气渐凉,民间有给亡人送寒衣的习惯。十一月十六:此日祭供有请求佛主超度亡灵的意思。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祭祀迎春之日。同时,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祭供,以消罪生福。另可按逝者卒日进行祭祀

相关推荐:

齐白石法源寺结缘陈师曾

独特的宗教艺术:藏传佛教坛城沙画

丹东话初级测试有什么题目?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餐后结账礼仪

看看周总理是如何评价自己伯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