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中国元朝时期汉族人的丧葬礼俗

发布时间:2017-02-16 栏目:专题 投稿:糟糕的柜子

我国古代汉族中有“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的原则,把丧葬看做重大的庄严事情,元代也不例外。有元一世汉族丧葬基本上承袭了周代丧礼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周代丧礼实在太繁复、琐碎,故而元代有所增改,还有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和与其他民族间来往的加强,元代汉族丧俗中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1、葬式元代汉族的葬式主要有土葬火葬土葬:是我国古代通用的形式。元人也多采用此法。其葬法是用棺材盛尸,挖葬穴,深埋土中,以土丘为标志。关汉卿杂剧《五侯宴》,“楔子”:“我是这本处王屠的浑家。近新来我所生了这个孩儿。未及满月之间,不想我那妇主亡逝,无钱埋殡。因此上将这孩儿但卖些钱物,埋殡他父亲。”埋殡,出殡和埋葬,可见元代普通百姓中施行土葬。宫大用撰杂剧《范张鸡黍》,第三折《柳叶儿》,白:“可早来这坟院中,埋了这棺槨,一壁厢掩土,烧纸烧纸。下了葬了。停留了也。”本戏文描写的是元代中上层人士埋殡之例。此类描述在元杂剧中多见,足证元人土葬习俗的盛行。元代汉人埋葬死者时,还有一些暖墓、引灵等种种程序。《元典章》卷三十,《礼部》卷三,《丧礼》,“畏吾儿丧事体例”条称:“一件,休似汉儿体例行者,……休煖墓儿者,休引灵者或是拣那个七条里。”煖墓儿,即暖墓,说明元代汉人中流行暖墓、引灵等习俗。暖墓,在死者入葬的前一天夜里,家中去人在墓坑里过夜,旨在用活人的热气,驱走墓中的寒气,让死者安稳舒适地长眠其中,故名。引灵,也称引魂,又称讨五谷。把装有五谷杂粮的瓶子与口袋放进棺材随葬。此俗在明清两代有些汉族地区仍有流行。元代汉人也同前代一样,土葬必立冢,即土丘。一般按家族有坟地元代称坟所、墓所。元剧《老生儿》第三折,白:“看了这坟所,好是伤感人也呵!”又同剧《鬼三台》:“则俺这坟所属刘,我怎肯着家缘姓张。”此例又说明元代亦有家族坟地坟地围以墙,则曰坟院、坟园。上述《范张鸡黍》中例子即是。又《刘弘嫁婢》,第二折,《白鹤子》:“这孩儿为无钱缺着葬礼,他卖身体置那坟园。”可见坟园是犹今公墓。由于坟地面积大小不一,各类纠纷不断。元廷明文规定品官及庶人、寺观坟地面积。规定称:“一品、四面各三百步。二品,二百五十步。三品,二百步。四品、五品,一百五十步。六品下,一百步。庶人及寺观各三十步。若地内安坑坟茔,并免税赋。”地内安坑坟茔,指不立冢或挖掘地洞深葬。火葬:亦称火化,用火焚化死人遗体的葬俗。元代尤盛。车若水《脚气集》:“今贫民无地可葬,又被他说火化上天,葬礼已被夺了。”《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三:“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日知录》卷十五:“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元代戏曲作品中,对汉人火葬多有描述。郑德辉杂剧《梅香》,第二折,《六国朝》:“怕哥哥死时,削一条柳椽儿。(白敏中云:)削一条柳椽儿,可是为何。把你来火葬了。”元无名氏《膁蒯通》,第四折,《太平令》:“便做有春秋祭飨,也济不得他九泉下魂魄凄凉,倒不如早将我油烹火葬。”上例中的“削一条柳椽儿”和“油烹火葬”都是火葬中的习俗。明人杂剧《勘金环》,第二折:“把俺伯伯削一条柳棍,油甕里醮了,去他皮肤里签入去,把他斡葬了。”斡葬,即火葬说明此俗在元明时已流行。在元代,佛教徒也举行火葬,称下火。元杂剧《度柳翠》,第三折《么篇》:“五漏作形骸,半生不全不悟,脱却驴身马身,正果天堂路,今日遇真僧,烧衣便归去。弟子烧衣,师当下火。是,弟子烧衣,师当下火,烧了柳翠的衣服也。”《猿听经》,第四折,《沉醉东风》禅师白:“哎!谁想此人言下大悟真机,归空去了,贫僧就与他亲身下火。”据元人记载,娼妓死后亦采用火葬之法。亦称下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五“与妓下火文”条:“钱塘道士洪丹谷,与一妓通,因娶为室,病且革,顾谓洪曰:‘妾死在旦夕,卿须自执薪,还肯作一转语乎!夫妾,歌儿也’”。又载道川为崑山倡周氏作下火文曰:“与君一把无名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下火文,火葬时之祭文。说明元时火化人时,书下火文,以表哀思。宋元时期由于火葬盛行,还出现了火葬场,称作“化人场”。化人场一般在城外。《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佛记》:“做了三日功课。至五日,扛去本寺后化人场。”《水浒传》二十六回:“一路上假哭养家人,来到场外化人场上,便教举火烧化。”元时把火化成的骨头称作骨灰或骨殖。尸体烧化后,把灰装进葫芦等器皿中,置于寺庙。《苍梧杂志》“望阙亭”:“,城南有小禅院,因步游之。见老僧壁内挂十余葫芦。公指曰:‘中有药物乎?’僧曰:‘非也,皆人骨灰耳。’”元时把盛骨灰的匣子叫骨殖匣或骨匣,犹今骨灰盒。元杂剧《哭存孝》,第四折,《水仙子》:“我将这引魂幡执定在手中摇。我将这骨殖匣轻轻地自背着。”《元典章》卷三十,《礼部》卷三《丧礼》,“畏吾儿丧事体例”条云:“休似汉儿体例行者,烧了,收骨殖呵,休似人模样包裹者。”这说明元代汉人中有把死者骨灰“似人模样包裹”习俗。就是说,把死者烧掉后,抬起骨灰,捣碎成粉,再和以泥或麦粉,塑成人像,高贵者像外以金、银包裹,置于寺庙。但这种葬法在元代很少见。

相关推荐:

姚学智: 收藏书画不会等待升值

豫剧的梨园春擂主是谁?豫剧韩鹏飞简介

藏族工艺品有什么艺术魅力?藏族工艺品的种类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民居特点简介

赵云还有两位师兄?三人都是“百鸟朝凤”?赵云的师傅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