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贵阳人有什么武侠事迹?贵阳人武侠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17-02-19 栏目:专题 投稿:冷酷的丝袜

中国人,大都有武侠梦,尤其是在少年时代。

不过,时光流转到现代,武术的功效,已经从“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演变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8月8日,2013年“全民健身日”展演活动暨“筑城大擂台市民展风采”贵阳武术比赛启动仪式在筑城广场举行。

记者了解到,2013’筑城广场市民才艺擂台赛武术健身竞技大赛共有四场,分别于8月10日、8月17日、8月24日和8月31日在筑城广场举行,比赛内容为集体32式太极拳、剑和集体42式太极拳、剑。通过这些比赛,宣传武术健身,推广武术健身。同时,也是对贵阳武术的一次总结。

当然,观众在台上看到的武术比赛,不过是贵阳武术的“凤毛鳞角”。本期深度生活,为你讲述贵阳人的武术生活——那些武术人那些武术事。

武术

贵阳市武协秘书长钟明英习武重在习心

贵阳武术协会秘书长钟明英,对贵阳武术发展颇有感触。“贵阳武术发展,走在全省各个地州的前列。”钟明英说,如今在贵阳各个广场、社区、公园,都有习武的身影。

贵阳习武健身,有一定的年代了,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其实,钟明英本人也正是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习武之人。

1974年,10岁的钟明英就开始习武。“那时候,觉得练武术很好玩。习武的人,国家包吃包住,还发给衣服。”钟明英说,“当然,这些都是外在的。我喜欢武侠,年轻的时候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那些武打的连环画。”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贵州的武术还是少数人的爱好,即为专业武术。渐渐地,国家重视武术健身,开始在全民推广健身武术

作为省会城市,贵阳武术,在全省处在前列。钟明英说,曾经有一些年,在全省武术比赛中,有15个项目比赛,贵阳就能拿到13枚金牌。而后来,武术开始从专业走向业余,即走向全民健身。再后来,贵阳武术协会的成立,主要就是承担着推广和普及健身武术

贵阳武术协会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的团体会员有50多家,个人会员有数千人,而贵阳现今有武校近20所。

“团体会员、个人会员、武校,这些对贵阳武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钟明英介绍说,武术协会也在培养武术教练员,这些教练员又到贵阳各地发展和培养武术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我们贵阳仅仅是练习太极拳的人就上万。”钟明英颇为自豪地说,如今走在广场、社区、公园等地,都会看到习武之人。“这是贵阳一道亮丽的风景。”

武术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呢?”记者问。

武术,最大的功效在于强身健体。”钟明英说,习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架,不是为了逞强。“习武,首先要习心。”

“因为习武,这几十年来我就没有生过病。”钟明英说,习武之人,不仅是拥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健康的心态。“其实,习武的人,会更加懂得包容别人。”

兴甫武术学校:二十年培养六万名武术人才

小时候,很多人尤其是男孩子都怀揣有一个武侠梦。希望能上少林或者武当习武,学成之后,下山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或者雄霸天下。

当然,进入现代社会,习武的最大功效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行走江湖了。古人习武,往往选择少林和武当等,而今,则选择武术学校

贵阳,说到武术学校,很多人都知道兴甫武术学校。这是贵州省唯一一所由省体育局批准的青少年武术训练基地。

击腿、跳跃、侧空翻……,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贵阳市体校(东山)训练馆的兴甫武术学校,看到训练场内,伴随教练的指挥号令,三五成排的同学正在操练。

而在贵阳兴甫武术学校约十平方米的行政办公室,门旁搁满学员们的刀、枪、剑、棍、鞭之类武术器械。

贵阳兴甫武校之名源自周辛甫--我省有名的武术家(原贵州省武术协会副主席)。

“现在学校有300多名学生,5名武术教练。”兴甫学校创始人,周辛甫之女--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裁判,现任贵州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贵阳武术协会副主席的周小菊告诉记者。该校开设有武术套路、散打和跆拳道等项目,分为青少年班和成人班。

在这里学习,学生和教练,都收获不少。

张晓东,是该武术学校的一名学生。去年12月,在全省首届武术运动会上,贵阳兴甫武术学校获得金牌13枚。其中,张晓东就获得包括南拳、南棍、软器械、全能等4块金牌。“在这里习武,让我收获了很多。”张晓东说,这种收获包括强身健体,更包括对武德的理解。

今年初,该校武术教练李海洋,前往江西参加全国最高级的套路冠军赛,获得双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得益于在兴甫武校这个平台4年多的教学磨练和培育。”李海洋说,外省武术专业队实力很强,出去比赛可以见识更多新东西。知道更好是什么概念,回来可以坚定努力方向。

事实上,兴甫武术学校取得的成绩不胜枚举。兴甫武术学校成立于1994年,建校以来,为贵州培养了60000余名青少年武术骨干。1998年以来,在历次参加的省市、国内、国际武术比赛中,共获得412枚金牌、237枚银牌、161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先后参加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国际武术比赛,参加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农运会,全国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全国武术学校套路比赛等。

2005年,兴甫武校首开贵州武术史上中外交流之先河:瑞典武术团一行25人到兴甫武校进行访问交流。2007年,美国教师团一行15人到兴甫武校进行教学考察。“加强交流,兴甫武校才会不断进步。”周小菊介绍说。

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兴甫武校从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引进实力雄厚的优秀教练,专职从事武术教学。

“我们的教学方法很独特。”周小菊说,“习武习德,关键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德育教育是兴甫武校写进教案的必修课。教练反复告诫孩子们:“你会武艺,尤其要学会宽容、包容别人。更不能以此欺负别人。”

武术

武术刘德荣:希望贵阳老人都来耍太极藤球功

如果你上午7点半到9点半之间恰好从筑城广场经过,那么,你就会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老人,身着白色太极服,手捧藤球,带着上百人耍着太极招式。

这位老人刘德荣,今年79岁,是一位武术家。他打的功法,名字叫做“太极藤球功”。

说到武术刘德荣就显得十分激动。“太极救了我的命。”10岁那年,顽皮的刘德荣爬到古城墙上放风筝,一不小心就从好几米高的墙上跌落了下来,脑袋摔伤了,留下了脑震荡的毛病,时不时就会头痛难忍。“13岁,我学习太极拳,头痛渐渐就好了。”从此,他就再也离不开太极了,而且越练越好。

久而久之,刘德荣贵阳太极界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单位和企业请他去从事太极教学。事实上,他的学生徒弟还有来自美、英、法、日、韩等国的留学生和文化交流团队。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刘德荣发现,太极功夫所运阴阳调和之气为很多人不能理解与把握,于是,他就萌生把‘气’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实体化的念头。“其实,太极拳以意念中的圆为核心,那么,学的人其实就想象抱着一个球。不过,这个虚拟的球,其大小其实是非常难以控制,那为何不把这个球实体化呢?”

正因如此,刘德荣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藤与竹制成球体,再结合气功、太极,创造了健身功法——太极藤球功。“2003年,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征集武术健身方法,我把这套功法送去参赛,经过筛选,被定为我国八种武术健身方法之一。”每当回忆起这些,刘德荣都颇为自豪:“2004年,在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太极藤球功’还获得了全民健身优秀项目一等奖呢。

刘德荣还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太极藤球:“藤球直径22厘米,用竹子作骨架,外缠藤条。由8根经条,5根纬条组成。象征八卦五行。”

太极藤球功基本套路共10个动作,全套演练大概需要5分钟。”刘德荣介绍说,动作讲究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包括起势、虚步托球、坐腕旋球、过臂靠肩、旋球伏虎、腕转平园、独立托球、架推球、翻身双推球和收势。简单易学,懂太极的人一学就会。”

从事武术60余载,刘德荣自感收获不少,“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这几十年来我就没生过病,身体好得很。”当然,习武还重在习心。刘德荣说,习武让他对这个世界和人生有了更好的认识和领悟。

说到愿望,刘德荣说,他希望自己创编的太极藤球功普及到贵阳的千家万户,让贵阳的老年人们都能够通过练习太极藤球功而获得收益: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态。

爱好武术的老两口:参与太极享受太极

清晨,筑城广场就会响起优美、平静、柔和的乐曲,市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晨练活动。其中,打太极的人数最多,他们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招式都是绵绵不断。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太极运动,却能让人们进入“慢生活”,在慢的节奏中体会生命的本质,从柔弱的动作中找到力量。让人深切感受到太极拳运动的动静皆宜、韵味悠然。

76岁的符锰金和71岁的胡秀芝家住观山湖区,是一对令人羡慕的老夫妻,都喜欢打太极拳、舞太极剑,老两口练了二十余年,晚年生活过得潇洒自在。符老说,刚开始时也不知道什么叫太极拳,只是退休后一次和老伴逛公园,看见别人在练,觉得有益身体,就学了几下,没想到,这一练就停不住了。

认识这对恩爱夫妻,是不久前在筑城广场举行的“市民才艺擂台赛武术健身竞技大赛”现场,两位老人身着同一款白色练功服,看上去显得神采奕奕。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声中,他们和其他队员一起摆开架势,表演了最拿手的42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时而白鹤亮翅,时而左右云手……只见一招一式从容洒脱,周围观看的群众称赞不已。

胡大妈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我和老伴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准备就绪走出家门,然后,乘坐第一班公交车,来到筑城广场练太极拳,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最初我们也不太会动作,就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去音像店买了光盘,逐一地模仿、练习,互相指正”。

“开始练拳的几个月,我的胳膊、腿都疼。练太极拳,贵在坚持。熬过几个月后,我的胳膊腿都不疼了,身体也轻便了许多。”符锰金老人回忆道。

多少年来,两老的身体一直很好。他们总结了自己的养生之道:生活要有规律,心态要好。不抽烟,不喝酒,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人参、补品一概不吃。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坚持打太极拳。练完太极拳回家,然后看看电视、报纸,充实头脑,提高修养,晚上10点钟准时睡觉。

如今,老两口的太极拳打得已经具备相当水平了,他们又买了太极扇、健身球……练的东西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胡秀芝至今还记得,在2006年的省九运会上,她表演的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获得单项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健康和快乐伴随着老两口,他们相敬如宾,幸福地享受着美好的老年生活。

七旬老人郭应江:在运动中收获健康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拳术,它不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更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中国人始终对自己的文化有天生的亲近感,它的魅力不仅是学拳健身,更是从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健身价值,也表现在具有良好的持久性上。

有一位精通太极拳的老人,身板挺直,精神矍铄,健步如飞,看起来不像71岁的老人,他就是郭应江。他将所学到的拳法,还有自己钻研的太极拳技巧教授给那些喜欢锻炼身体的人。

8月13日,记者见到了郭应江老人,听他讲述他的“太极”故事。

郭应江少年时就喜爱练拳,在海南当兵的7年中,他学过擒敌拳、捕捉拳等,对武术是情有独钟。一直以来,郭应江都在练习太极拳,期间,主要学习杨式、陈式太极拳和全真教道家太极拳。

十几年前,郭应江有幸拜中国武术家、道家俗家弟子顾重石为师,学习太极拳。“在遇见顾老师之前,我已学习太极拳很久,但也不过如此,只是虚有其表而已,经过大师多年的培养指导,我感触很深,品味到了太极拳的独特韵味,并且越练越想练。之后,我还跟随推手大师范守义学习推手。现在,练太极拳已成为我生活的重要部分,每日都沉醉其中,气静心闲,朝夕修习,认真演练,而且每次都力求做到弄懂规矩,反复揣摩,取得最佳效果。我的生命已经与太极拳离不开了。”郭应江如是说。

就养生与技击的效果而言,郭大伯最喜欢杨式太极拳,他认为杨式太极从缓慢松柔练起,很适合自己练拳。它有一些对身体消耗相对较少、较省力的练法,练到一定程度,同样会有极强的战斗力。

2009年,郭应江组建了太极拳辅导站,有48人加入其中。“太极拳看起来动作很舒缓,实际练起来很累人,动作要做到位才行,该下沉一定要下沉,该低就得低,一定要掌握打太极拳的要领和必须注意的事项,慢慢地找出自己在习练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区,合理地分析一招一式的技法。”郭应江时而讲解、时而比划,和学员们交流太极拳心得。经他的身教言传,习练者都受益匪浅。

郭老伯善良乐观,整天乐呵呵的,无论谁想跟他学练太极拳,他都热心教。郭师傅觉得,练太极拳是为了锻炼身体,大家在一起练气氛更好。太极拳让他也认识了不少朋友,甚至有很多人还到他家里找他玩,跟他聊天。

采访结束时,老人说,太极运动有益身心,长期坚持太极锻炼,可以少进医院。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太极,共赏中国的传统文明。

相关推荐:

山西古代壁画与泥塑砖雕:悬塑

藏族的狗崇拜习俗

古贝春酒

济南形意拳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济南形意拳传承简介

《西游记》中混得最差的大牌老资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