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走进锡伯族 极具民族特色的锡伯族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7-02-25 栏目:专题 投稿:懦弱的红酒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不在少数,而锡伯族就是其中一个。锡伯族由鲜卑族发展而来,历史十分悠久。锡伯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也比较有内涵。总言之,历史发展到今天,锡伯文化已经非常丰富,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口语中称为“slwe”,书面则为“sibe”。历史上有须卜、室韦、失韦、史伯、西伯、席北、席伯、锡北等20多种记载,都是其音转和异写。“锡伯”之称谓与汉字书写最早见于清代,此后在清代官方文献中虽多用“锡伯”二字,但未能统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始渐趋统一。新中国成立后,“锡伯”才名正言顺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而置身于祖国民族大家庭之中。

锡伯历史源远流长,其先民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鲜卑人。鲜卑属于上古东胡的一支,西周时期,东胡被匈奴击败,散居鲜卑山(大兴安岭)者便以鲜卑为名。东汉以前,其祖先拓拔鲜卑主要活动在以大兴安岭“嘎仙洞”为中心的地带,以渔猎为生。原臣属匈奴的鲜卑人,逐渐强大起来,到两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形成几个大的部落,陆续扩张南迁至中原地区,并建有国家政权。慕容氏建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秃发氏建有南凉。拓跋建有代,后改称魏,史称北魏。自北魏以后,入主中原的鲜卑在汉族文化的强大影响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并融入汉族。

拓跋鲜卑(北部鲜卑)的主体不断南迁并入主中原时,其中一部分仍居留在大兴安岭嘎仙洞及黑龙江、嫩江、辽河流域一带,这部分人后来被称为“失韦”,也就是今天锡伯族的来源。

相关推荐:

听说你的城市下雨了

甲午海战:邓世昌的“致远”舰沉没的真相

曾与朱棣约定平分天下的宁王最终却是一世凄凉?

为何乾隆统治的大清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诺尔曼《远行》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