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旗袍的历史来源是什么?男女旗袍样式简介

发布时间:2017-05-02 栏目:专题 投稿:爱听歌的裙子

也叫大衫、长袍,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满族男女皆喜穿。清初,无领,箭袖,大襟右衽,系钮扣,四开衩,衣长过膝。入关后,渐受汉族服饰影响,居常旗袍由四平衩改为左右两开衩或不开衩。马蹄改为平袖,箭袖袍成为一种礼服,惟官服袍仍不开衩,马蹄袖式外加披户或卷领,春秋冬季于袍外加穿马褂或马甲。

男子所着长袍,原为满族骑射时穿用,它的窄袖上附有马蹄形的上长下短的袖头,称为马蹄袖,满语为“挖憨”,既可保护手背御寒,又方便射箭。箭袖,满语为“哇哈”。清入关后,成为礼服定制。居常袍为平袖,礼服袍为马蹄袖,平时卷起,凡官员朝见皇帝,下属谒上司,晚辈拜叩尊长,必放袖头,称放哇哈,先左后右,单手或双手扶地。男子身着长袍,一般在长袍外腰间扎一条布带子,便于上边挂小刀、匙箸和装着火镰、火石、火绒的小口袋,还要挂一个烟荷包,里面装着烟和烟袋。是满族独有的服装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箭袖袍子,除了满族上层作为礼仪服装外,很少有人穿用。

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镶有花绦的彩牙,以多镶为美,贵族妇女镶有十道,俗称“十八镶”。有一种女式旗袍叫“大挽袖”,袖筒宽松,阔尺余,长过手半尺左右,袖里精绣各式花卉,色与袖面迥然不同。穿时将袖挽起与袍身形成鲜明对比,以示其别致、美观。外出穿此装,颈间围一长巾,婀娜多姿。辛亥革命后,女式旗袍演变成直领,右开襟,紧腰身,袍长及足,两侧开衩,宽袖改为窄袖,宽松肥大型改为紧身巾腰式,显示得合体秀丽美观。汉族及其它民族妇女都喜穿此服,成为我国传统女装的代表,不仅延续至今,而且风靡世界。

相关推荐:

平遥推光漆器的性质是什么?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

如何称呼僧人,佛教僧人等级的划分

土家婚俗中的“过礼”

藏族端阳赛马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也有不少红军将领难过“美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