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满族的乐器“节” 清代宫廷乐器“节”

发布时间:2017-05-02 栏目:专题 投稿:动听的黑夜

节,古称司节、竹节。满族敲击体鸣乐器。俗称柳节、簸箕、柳条簸箕。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和北京市。早在清代以前,东北的满族民间已将生活用具簸箕用于歌舞伴奏中。到了清代,它又进入宫廷音乐。

据《清朝续文献通考》、万依《清代宫廷音乐》载宫廷宴用乐器中有“竹节、拍板各十六”,在宫廷表演《庆隆舞》时,有十六位男子跳司节舞。《大清会典》记述甚详:“司节十六人,分左右两翼并上,左手持节若箕,右手持圆竹若箸,划作其声,与乐章及各舞相为节奏。”当时宫廷用的节是用细油竹编制的,规格尺寸也较民间使用的为小,后帮也略低。通体涂以红或绿色,背部画有虎面像。民间的节,一般多用柳枝编制而成(图),前沿置一块柳木薄板,两侧帮由前至后逐渐加高并与后帮相连。前宽40厘米、后宽20厘米、前后长30厘米、后帮高8厘米。通体保持原色或涂以红色,背部画虎面像。划棍用硬木或细竹制成,长25厘米、直径1厘米,前端划头部分直径应稍大些。演奏时,左手提握节的后帮,将背部虎面朝前,右手执两根划棍,夹握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划奏节的面、背、帮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有长、短、圈划等奏法和打、拨、顿等演奏技巧。近代,满族民间常用于自娱表演,或边舞边奏,或边歌边奏。近年来,辽宁省还将清代的《庆隆舞》发展为男子群舞。节既是伴舞的节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相关推荐:

破碑重圆矣 山西修复千年书法名碑

2017年春节是什么时候 几月几号_万年历

葡萄酒的调配技术

我国殡葬仪式有什么问题?殡葬文化的糟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道路选择:警惕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