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汉族有哪些人生礼俗?汉族人生礼俗简介

发布时间:2017-05-05 栏目:专题 投稿:怡然的篮球

偷檐灯汉族生育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人死之后,亲友要前来祭奠死者,丧家则要摆酒席酬谢大家。如死者是高寿之人,席间便常会有人将碗偷走。据说,偷到碗者便会高寿。

送祝米汉族生育习俗。又称送粥米、送大人情。流行于四川各地。妇女生了小孩约一周后,娘家父母邀请姑母、姑婆、舅母、姐妹、近邻等,带上鸡蛋、鸡、红糖、糯米前往祝贺。主人家备宴席款待。客人返回时,要带回一些涂成红色的鸡蛋,分发给家中长辈和儿童,认为这样会带来好运。

小陪送汉族生育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出嫁女儿怀孕生子后,娘家要为小孩送去一套日常长生活用品,如衣服鞋帽袄等,称为小陪送。这是与女儿出嫁时陪送的嫁妆相对而言的。

开荤汉族生活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婴儿长到一定时候(有的100天,有的4个月或5个月、6个月),举行仪式。届时,主人家备好酒、菜,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人,用筷子蘸点酒和菜抹到婴儿嘴唇上,边抹边说些吉利话,如:“吃点酒,天长地久;吃点油,穿缎穿绸;吃点肉,多福多寿;吃点饭,家财万贯。”说毕,给小孩一点赏钱,表示祝贺。从此,小孩便可随意吃饭、菜了。

抓周汉族生育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小孩满周岁时,举行仪式。届时,先为小孩沐浴,穿上新衣,然后将文房四宝、珍宝古玩、彩缎花朵、秤尺刀剪及各种玩具、用具陈列于屋中,任由小孩随意抓取。以其所抓之物来预测孩子将来的爱好、志向及前途等。

摇竹盼长汉族生育习俗。又称嫩竹娘或摇毛竹。流行于成都平原及川东地区。一般在农历除夕之夜举行。吃过年饭后,有小孩的人家由母亲或祖母将家门前竹林中的空坝清扫干净,每隔三五步插一炷香。然后,把小孩叫到竹林中,选一根长势良好的嫩竹,叫小孩抱住竹子一边摇动一边念诵:“嫩竹娘,嫩竹娘,二天我长来比你长。”以望日后小孩长得身高体壮,成为有用之才。

拉保保汉族生育习俗,又自称拉保爷、拜干爹、闯拜、寄拜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孩子出生后,如体弱多病,家人便带去请算命先生推算其生辰八字,在五行中有无残缺相克,某年、某月、某日是否犯了关煞。如有残缺或相克,则托人寻找,或于路边、街头为孩子拉一个过路人食用,度让孩子拜其为“干爹”。请他为孩子支关煞。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些地区拉保保的习俗逐渐归集于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如在川西广汉一带,人们于每年正月十五日房湖公园拉保保。

射将军箭汉族生育习俗。流行于川东等地区。若小孩犯了关煞,须依照算命先生所指方向,在桥头或贫路口冲煞。届时,家人带一小孩,备上香烛酒菜,以及竹制的弓箭,等候在路旁。若见路上有人走来,即上前拦住,请其射箭去除关煞。并请此人吃点酒菜,以表谢意,有还要小孩拜其为“干爹”。

曲耳比彝族求子习俗。彝语音译,意为促育。久婚不育的妇女,需请祭师念经,举行仪式。届时,主人家准备好一头母猪、一头小猪、一只鸡、一个鸡蛋、一坛酒和15枝柳枝作祭品,请祭师来家里念两天经。第一天,在家中念经。第二天到山上,不育妇女坐前面,祭师坐在她后面念经,边念边烧小猪肉吃。念完经,将妇女的全套衣服和她丈夫的帕子、绑腿捆在树上,并把鸡蛋扔掉,回到家里,人们认为,这样可使不育妇女尽快情孕生子。

父子连名制父系制度下父名子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古代氏羌系民族的命名制,今仍盛行于凉山彝族中,即子名联结在父名之后,如古侯笃直一笃直迪俄一迪俄曲哀一曲哀拍勒古侯是父名,笃直是子名,如此类推。这种父系命名制度便于家支谱系的口耳相传,是维系父系血缘关系的一种方式。

换裙子彝族人生礼仪。女孩在15岁前,穿红、白二色的童裙,梳独辫。满15岁时,要举行秘密仪式,换上中段为黑蓝色的拖地长裙,将独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扯下小时候穿耳的旧线,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仪式姑娘家中举行一群同龄同性伙伴主持,其他人一律不能参加。伙伴们一边说笑,一边把姑娘打扮成假新娘打扮成假新娘举行过这一仪式姑娘,便可自由社交、到歌场跳舞唱歌和谈情说爱。

成丁礼摩梭人人生礼仪。流行于盐源县泸沽湖畔。农历春节举行。摩梭小孩男女均穿长衫,到了十二三岁则要改装:男孩穿金边大襟短上衣和宽脚长裤,系腰带,穿长靴,戴礼帽;女孩穿金边大襟短上衣和百褶裙,大盘头,佩珠串,腰系红带或彩带。换装仪式由祭师主持,在正房内举行,换装的孩子需洗净全身,由合属相的同性亲属给其换上新装。女孩在右边中柱旁举行穿裙仪式。男孩在左边中柱旁举行穿裤仪式。祭师祭神祭祖,诵祝贺词。长辈们赠以礼品,表示祝贺。结束这一仪式,表明孩子已长大成人,可以进行社交活动。

看人户汉族婚姻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男女到了婚嫁年龄,经媒人介绍双方情况后,如双方都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便会择吉日“看人户”。男方看女方,一般在集镇上,经人指点,男子悄悄在远处观看女子的容貌、身材、有无残疾等。女方看男方,要郑重、具体得多,一般是先定下时间,由女子的大姑、小姨等人一道去男家做客。男家买肉打酒,热情款待。女家除看男子人品、身材状况外,还要看房屋好坏、家境贫富等情况。看人户为旧时民间婚姻成败的重要一环,如双方满意,便算“看起了”,如不满意,称为“没看起”。放人户汉族婚姻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男女方经过“看人户”的仪式后,便频繁接,相互了解一段时间后,彼此熟悉,感情加深。这时,女家便正式将女儿许配给男方,称为“放人户”。女子放了人户,出嫁在即,家里得为其准备陪奁。

打行架汉族婚姻习俗。当家中经常出现怪影或怪事时,须请端公举行仪式驱邪。届时,端公将清油烧沸装于碗内,碗中放一把汤匙。同时,点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备用。舀一匙热油浇在火把上,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间屋子里走一遍,最后来到门外。这样,邪魔便被驱逐出家门了。

添箱①汉族交际习俗。民间凡属女子出嫁,亲友和近邻中与新娘相好的未婚姑娘们,都要向新娘赠送礼物。常见礼品有镜子、热水瓶、化妆品、被盖、毛毯等。②汉族婚姻习俗。凡遇女子出嫁,家中都要置办一套嫁妆。如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可不置其他嫁妆,但必须置办两口箱子:一口红色木箱、一口皮箱。

一月不空房汉族婚姻习俗。流行于泸县等地。婚后三日或数日,女家派人持帖去迎接新婚夫妇回娘家耍。按习惯,娘家不能留宿,女儿、女婿必须回婆家新房歇息。结婚一个月之后,女儿、女婿才能在娘家留宿。

从小备嫁妆彝族婚姻习俗姑娘出嫁时,以能带大量的嫁妆到婆家为荣。嫁妆主要通过姑娘从小到大不断地积累而获得。当姑娘刚懂事时,母亲便会培养她爱劳动、善积累的习惯。比如,把一窝小鸡交给她照管,并将其中一只指定给她,说:“你好好照看,长大后就有鸡带到婆家去了。”稍大,父母会告诉她:喂好了母猪,就会有小猪;放好了羊群,就会有羊羔。属于女儿的猪羊长大了,或养或卖,父母代为保管财产,并随时告诉她有了多少积累。每年秋季,是姑娘们积蓄嫁妆的好时机。她们三五成群地到田地里拾谷穗。拾回的粮食,母亲为其单独存放。平时,姑娘们学习捻线、织布和做各种针线活。缝好的衣裙,也单独存放。这样日积月累,到了出嫁时,嫁妆一般都比较可观。新娘深知积累嫁妆的艰辛,因此不会轻易付与他人。按习俗新娘出嫁时并不带走嫁妆。在与丈夫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确认丈夫可做终生伴侣时,才回娘家抬走嫁妆

单岁成婚彝族婚姻习俗。结婚的年月,应以女方年龄是单数为吉。如13岁、15岁、17岁等。结婚的月份也多选在单月,以7月、9月、11月等为吉。

杂空彝族婚姻习俗。流行四川。民间俗话说:“打谷子的饭,栽秧子的酒。”每年栽秧时节,主人家要请帮忙栽秧的人吃栽秧酒。届时,主人买回新鲜猪肉,磨出豆花,把早已准备好的腊肉、盐蛋、花生、卤肉端出来盛情招待栽秧者。栽秧酒自晨至晚吃五餐,早、中、晚三次正餐之外的称为幺台。当太阳当顶时,主人家把幺台如汤圆等送到田边,大家一边吃喝一边说笑,议论谁栽得快栽得好,主人则殷勤劝食。酒足饭饱后,吸一袋烟,又下田栽秧。如果栽秧酒吃得不满意,栽秧人会给主人添些麻烦:或有意多栽几行,少栽几行,称为“秧鸡”;或有意栽点“弯弯秧”,这样不仅会少栽窝数,而且会给今后薅秧带来困难;或是留下一个田角不栽,让主人自己去补,以示惩罚。

帕木莫木彝族婚姻习俗。彝语音译,意为告慰丈人。新婚夫妻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便选定吉日,双方回娘家告慰父母。届时,要杀一只猪或羊,掏去内脏后,连同一坛酒送去。行前将猪或羊的尾巴煮熟,并在路上吃掉,表示不留尾巴,万事如意。老人见女儿、女婿双双来到,知道他们感情不错,将要一同创立家业、生儿育女,自然十分高兴。除杀猪宰羊表示祝贺外,还允许女儿带走嫁妆

抢帕子藏族婚姻习俗。流行于松潘县等地。当地未婚女子平常头上都搭着红色头帕,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后,不管是否认识,都可趁其不备抢走她的头帕。当姑娘追上来时,小伙子会告诉她晚上到什么地方取头帕。届时,双方都会约上自己的好朋友,来到约定地点。经过交谈,姑娘如不满意,便会要回头帕,约会很快结束;姑娘如有意,就会玩耍至深夜,临别还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随着感情的加深,双方参加约会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对有情人。顶毪衫藏族婚姻习俗。流行于金川河流域。每到夜晚,小伙子们便各自顶上一件毪衫,结队去找姑娘们对歌。姑娘们也聚到一起,坐在锅庄旁等待。小伙子们用毪衫遮住脸,躲在角落里,变着啜音与姑娘们对唱情歌。姑娘们虽看不清对方的面,却能听出哪是自己情人的歌声。唱着唱着,一对对情人便坐到一起,共顶一件毪衫倾诉心曲。

开口酒羌族婚姻习俗。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男方相中某位姑娘后,请媒人去女家说亲。女方家同意,即向男方提出需办多少酒席。吃了此酒,双方便算初步订下婚事。

小订酒羌族婚姻习俗。又称插香酒。流行于汶川、茂县等地。男方备办开口酒数月后,择吉日到女家办酒席招待其近亲,并送钱币、猪膘等财礼,在神台上插香祭神,正式订下双方的亲事。

大订酒羌族婚姻习俗。流行于汶川、理茂县、理县等地。吃过小订酒一段时间事,男方择吉日再到女家备办酒席,招待其所有的亲友。同时,送去财礼,特别要送一份贵重礼物给岳母。在这个仪式上,男女双方商定婚期、婚礼等事项。

姑娘苗族婚姻习俗。又称还种。流行于川东南苗族地区。当地习俗,把姑家女儿嫁给舅家为媳看作是姑姑出嫁的一种赔偿,故称。按惯例,姑家的大女儿必须嫁给舅家儿子,称作还娘头。如果舅家无子,外甥女出嫁也得征求舅舅的同意,并要向舅家送一笔外甥钱。该习俗现已有很大改变。

打发伞苗族婚姻习俗。流行于川东彭水县等地。婚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女婿、女儿去丈人家,丈人家要买两把伞作为打发。新娘在回婆家的路上,不管天晴下雨或阴天都要打伞。相传,有一对苗族青年相爱,当小伙子到女家求婚时,被姑娘的父亲拒绝。小伙子离开时,姑娘送给他一把伞。半路上下雨,小伙子打开伞,姑娘从伞里跳出来,从此结为夫妻。

去单回双苗族婚姻习俗。新婚之日,男方前去迎亲的人必须是单数,女方送亲的人也应是单数。迎新送亲的人加在一起就在双数,故称。拜客苗族婚姻习俗。新婚第二天早上,新娘拜见婆家三亲六戚。主人在茶盘上放一封大红请柬,摆出新娘在娘家精心制作的鞋子,按照亲疏顺序,请三亲六戚受礼。这时,亲戚们要丢拜钱。

相关推荐:

佛得角共和国国庆日

京俗百图·88卖琉璃喇叭图

各国不同饮食习惯 各国饮食常见风俗礼仪

绍兴酒文化有什么特别之处?绍兴酒的特色

藏族器物造型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