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台湾土话—宜兰俗语初探(三)

发布时间:2017-05-29 栏目:专题 投稿:负责的绿草

>*番仔加台 宜兰人的口头禪,表示「很糟糕」之意。早期泰雅族原住民十分凶悍,经常出草猎取人头,因此形成这句特殊的口头禪,如诅咒别人则称「去给番仔台 」。 *番仔台了才要栅竹围-勿会 赴了(来不及了) 由于泰雅族人有猎取人头得习性,因此汉人入垦之后为求自保,就以土围、竹篱围成防御工事,或设隘口监视防止泰雅出草。这句俗语意谓人都已经被泰雅族杀死了才要开始围竹围、做栅栏,当然是来不及了。 与原住民有关的宜兰俗语,对原住民都充满轻篾与畏惧,汉人既鄙视原住民,却又惧怕原住民会下蛊、出草,因此关于原住民俗语都是负面的,这显然是出自汉族自我中心的优越感。 干隆卅叁年(西元1768),汉人林汉生入垦兰阳平原,为噶玛兰人所杀。至嘉庆元年(西元1796),漳州吴沙率领漳、泉、闽叁籍移民,进入乌石港建立汉人兰阳平原的第一个据点头围(头城),正式揭开汉族拓垦宜兰的序幕。汉人拓垦宜兰之后,以头城为起点,逐渐向南拓展,至道光年间兰阳平原大致开发,仅存近山地区尚未拓垦,于是同治年间由陈辉煌冒险入垦叁星地区,至此兰阳平原已完全被汉人开发占据。汉人拓垦的过程充满艰辛与危险,由宜兰俗语中也反映当时汉族拓垦的艰苦历程。 *叁留二死五回头 汉人进入兰阳平原垦殖初期,由于交通不便、环境险恶,颱风水灾频频,移民必须与大自然抗争和原住民争斗,开发过程艰难困苦,因此汉人「开兰」之初,十个移民平均只有叁个留在宜兰,二个牺牲生命,五个则回到原居地。至今宜兰人仍保有拓荒者那种性格慓悍且刻苦耐劳的特性。 *爬过叁貂岭 没想厝的某子 叁貂岭为昔日入兰必经之地,当时山高险阻,交通不便,因此一旦越过叁貂岭进入兰阳平原,就无法照顾家中妻儿。 *踢一下到叭哩沙去-尽尾去了 或说「跑一下到叭哩沙去」。叭哩沙即现在的叁星乡,原名叭哩沙喃,日据时代改称叭哩沙。叁星乡开发较晚,当时宜兰人而言,叭哩沙就是很遥远的地方,因此就以「踢一下到叭哩沙去」来形容踢到很远的地方去。 *走到茅埔城-尽尾步了 茅埔城今属冬山乡得安村一带,这是汉人最靠近泰雅族部落的村落,也是汉族开垦兰阳平原的顶点,「走到茅埔城」表示已经走到尽头了。 *查某子甘愿斩给猪母吃 也不愿嫁茅埔茅埔城因土地贫脊耕作不易,当地居民普遍贫穷困苦,因此民众宁愿将女儿剁给母猪吃也不愿意让她嫁到茅埔城去终身受苦。但也由于生活艰苦,茅埔城子弟大都勤奋刻苦,因此当地在企业界、教育界人才倍出。(资料来源/吴松合先生) *起厝换吃饭 茅埔城地区因生活贫困,民众大多居住茅草屋,每当村民需要建造房舍或修补茅草屋,邻居朋友都会主动前来协助,但日后屋主也必需帮助别人修建房屋以示回报,这种互相义务帮忙的行为称为「换工」,意即交换劳力而没有报酬,换工时主人祇供应叁餐,外加两顿点心,因此帮人盖房子只是换得吃饭而已,故言「起厝换吃饭」。 *要嫁芭乐林 爱佮锄头和扁担 笆乐林(头城白雅里)地多山丘,以种植果树为主,因此女儿要出嫁到笆乐林,就必需附带锄头和扁担作为嫁妆,准备将来随夫婿垦植果园。 *武荖坑大石鼓 阿兼城隋查某婿 武荖坑溪谷盛产大石块,阿兼城(今属冬山乡东兴村)则出美女,这是指两个地区的特产。 「叁留二死五回头」「爬过叁貂岭,没想厝内某子」反映汉人入垦兰阳的艰苦与危险;「跑到叭哩沙」与「走到茅埔城」则显示当时垦拓的最顶点之处,又因茅埔城土地贫脊,所以会产生宁可将女儿剁给猪母吃,也「不嫁茅埔城」的俗语,深切地刻划出茅埔城民众生活穷困的程度。 宜兰的传统产业以农渔业为主,因此关于产业的俗语多与农渔业相关,而农谚是农民藉以判断农事、收成的根据,当然也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联。 *清明田 穀雨豆 宜兰农谚,意谓播种必需把握时机,不可逾时。播田(插秧)要在清明节之前,豆类则在穀雨之前播种,否则就会超过节气。清明节是在新历四月五日左右,穀雨则在新历四月二十日前后,因此时天候多雨,利于五穀生长。 *四九五月鸡啄沙 每年农历的四、九、五月的是小月,这时候稻作还没收成,连鸡都没得吃。其它县市则有「四九五月闲人满街迺」谚语。 *好中秋 好晚稻 如果中秋节天气晴朗,则第二期稻作也将会丰收。 *秋茄白露蕹 恰毒过饭匙枪 民间俗信秋季的茄子和白露后生产的蕹菜(空心菜)有剧毒,劝人不可食用。饭匙枪即是眼镜蛇。 *看牛相放伴 意谓民众互相帮忙插秧、收割或办理婚丧喜庆时,主人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但是当别人需要协助时

相关推荐:

昆曲当代剧《飞夺泸定桥》尾声

2017年春节假期法定假有几天,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的新奥尔良狂欢节时间是什么时候

赶社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赶社节是怎样的

道法掐诀是如何发展形成的?掐诀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