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福州民间丧葬有什么风俗?福州民间丧葬习俗之一

发布时间:2017-06-02 栏目:专题 投稿:飞快的草丛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彝族丧葬习俗的印象是,彝人死后实行火葬,在办理丧事的时候哭丧、喝酒、吃牛肉和打枪等,好象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文化氛围。这是人们没有从深层次上感受和了解彝族风俗习惯所造成的。其实在彝族丧葬习俗中,蕴藏了极其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和详实地反映了本民族迁徙的历程;这是笔者从多次参加九龙、泸定等县的彝族举行的丧葬仪式中感受到的。现对甘孜彝族丧葬习俗作如下粗浅的探讨与分析。

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云、贵、川、桂等省区都有彝族居住。实行火葬是大多数彝族的一个共同的丧葬习俗甘孜州的彝族虽然人口较少,居住也比较分散;但是至今他们还比较完整地保持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其丧葬习俗与大小凉山、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基本相同,例如除了对未满一周岁就夭折的婴儿和麻风病人死者实行土葬以外,其余的人死亡后一般都实行火葬。甘孜彝族对正常病故的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例如宰杀牛羊祭祀死者,哭丧,跳丧事舞,念指路经等。丧葬活动既复杂多样,又丰富多彩。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彝族地区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使彝族丧葬活动得到了正常有序地进行。鉴于篇幅所限,对于这些一般的丧葬习俗不再赘述。现在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发掘与探讨蕴藏在甘孜彝族丧葬习俗中的传统道德文化和历史足迹。

一、在甘孜彝族丧葬习俗中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

彝族丧葬习俗中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互相关心和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彝族社会中遇到父母去世的时候,子女父母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充分体现了他们孝敬父母传统美德。彝族传统习惯认为,由于父母生养子女,费心劳神,历尽艰辛;所以作为子女,不但在父母生前从生活上关心体贴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而且在

父母寿终正寝后,尽量为父母办好丧事。因此,凡是父母上50 岁以后,子女就为父母备好寿衣,并且在购置过程中,对寿衣的质料款式都征求父母的意见,尽量做到让父母满意。彝语称寿衣为“巳木赳卡”,意为生前就备好的寿衣。除了 备好寿衣以外,子女还备好父母病故时祭祀用的牺牲,如牛、羊、猪。所备牺牲的数量多则不限,少则猪、牛、羊必须各有一头。即“猪开路,羊带路,牛耕地。”这是因为彝族的宗教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都要归租,即回到祖先居住地去与祖先一起生活。在归祖的路上遇到野草丛生,道路不平的时候就用猪开路;彝族在迁徙过程中都牵着马,赶着牛羊,羊熟悉归祖的路线,所以用羊带路;牛是死者归祖后耕地用的。因此,彝族虽然以农为主,但是始终兼营畜牧业,特别是坚持养羊、养牛就是这个原因。

彝族的谚语说“父欠子债是给儿子娶媳妇,修建房屋,购置田地。子欠父债是为父亲办好养老送终,安葬作祭之事”。因此,绝大多数的子女都不但生前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而且非常注重父母病故后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这一问题。通常情况下,父母病故后,儿子和媳妇是举办丧葬仪式的核心人物,例如解决处理经费开支,宰杀牺牲,筹集粮食,通知亲友来吊丧,请毕摩来给死者念经开路等重大事项。女子和女婿在接到父母去世的噩耗后,邀请本家支的人跟着他们一起牵着牛羊,背着白酒,日夜兼程来吊唁。在一般情况下,子女父母举办隆重的丧葬仪式,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向众人展示他们的财力物力;二是向众人表白他们是孝敬父母的孝子孝女。

据笔者所见所闻,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说,举办丧葬仪式,不但起到了祭奠死者的作用,而且还收到了教育生者的效果。“尽管丧葬仪礼是以死者为对象的仪礼,但不能说它是与生者无关的仪礼。”“因此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观察,这样的丧葬仪礼对生者所有的功能,可以说它还会波及影响到其民族性格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凡是举行丧葬仪式都有很多亲友前来吊唁。来吊唁的人往往十分看重这样两件事,一是看死者寿衣齐不齐全和完美,二是宰杀的牺牲多不多。无论丧葬仪式办得隆重与否,都要使人们受到教育。例如对于死者子女孝敬父母,丧事办得好的,大家对他们赞不绝口,称赞他们有孝心。

这些高度的评价使父母还健在的青年男女受到鞭策。虽然他们当时不说,但是回到自己的家里就会说:“你看人家的丧事办得多好啊,以后我们的父母去世的时候也要争取办好”。对于遇到子女贫穷,出现使死者寿衣破旧,用于祭祀的牺牲有猪无羊,或者有羊无牛的情况时,死者子女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同样人们在丧葬活动中一般不会说什么,但是回去以后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议论死者子女无孝心。而这种议论对许多父母还健在的青年男女则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使那些平时不孝敬父母,游手好闲,家庭贫穷的青年男女受到深刻的教育。使他们回心转意,勤俭持家,孝敬父母。鉴于这种传统道德观念的教育作用,据笔者调查,在甘孜彝族社会中,在旧社会里,没有发现因子女不孝敬父母,而使父母生前无人赡养沦为乞丐,或者死后无人安葬而弃尸荒野的

现象;在新社会里,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没有发生过子女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而被告上法庭的案件。

由此可见,尊老爱幼的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彝族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丧葬习俗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相关推荐:

江苏阜宁:盘龙古寺重生

婴儿缚手

公关礼仪基本知识现代公关礼仪的职能

古老神秘的佤族村寨:翁丁村的民族风情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