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道教神系的演变过程

发布时间:2017-06-12 栏目:专题 投稿:善良的鼠标

大道被演化为人们崇拜的尊神,始于道教创立之初。张陵于东汉时开创正一天师道,自称“太清玄元”,得太上老君之真传。《神仙传》说:“张道陵精思炼志,忽有天人下……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这位来自天境的“柱下史”,就是先秦思想家老子,史载老子尝为周柱下史。《老子想尔注》亦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三天内解经》也说:“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从玄妙玉女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9)这样一来,本为哲人的老子便被道教神化成为道教的教主。

此外,早期正一道还吸收了巴蜀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少数民族的三官崇拜。《三天内解经》记载东汉永寿三年(157年)张道陵在蜀郡,“与汉帝朝臣以白马血为盟,丹书铁券为信,与天、地、水三官、太岁将军,共约永用三天正法。”(10)此外,经中还载有道德丈人、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气丈人、新出老君、五帝、西王母、上元夫人、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等天师道的天真神明。在另一种早期天师道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亦列有名目繁多的天地各方神君,如九水丈人、天昌君、天纲君、安气君、赤沙君、天玄君、青龙君、官席君、九地君、四明君、毕女君、破市大将军、破狱大将军、解患大将军、太阴君、玉女君、诛殃君、五谷君、万福君、行厨君、金仓君、注变君、北海君、太平君、百舌君,明星玉女、天皇君、朱雀君等,他们均各有主司,或主收邪治鬼、治病祛痛,或主祈雨求晴、利市安宅,其范围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早期道教神系其组成的成份已相当复杂,但尚缺乏系统性与条理性。

随着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一些新兴的道派如上清派、灵宝派相继出现,又出现一大批道教新神,如元始天尊,灵宝元尊、元始元王、太乙元君、北帝、天真大神、妙行真人、三十二天帝、五斗星君、五天魔王、长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等。但各派所奉神真不同,其来源亦异,故多不相关,略无统序。如灵宝派所奉第一尊神元始天尊,即援引上古的神话——盘古开天壁地,加以改造而塑的新神。题名葛洪《枕中书》说:“昔二仪未分,溟鸿,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11)这里已把盘古演变成了道教尊神元始天王。至于道教神系中的三十二天帝,则有取于佛教。中国古代是讲九天的,而道教授引佛教的“三界说”,谓“四梵三界三十二天”,所供奉的三十二天帝,这些皆明显摸似于佛教。

上清派亦创造了许多新神,并着手于对道教神系的全面整理,从而产生了被誉为道教曼荼罗的《真灵位业图》。从卷首陶弘景的自序中可知,该书的目的是理顺仙圣品阶,正确地显现位业。“祈祝跪请,宜委位序之尊卑。对真接异,必究所遇之轻重。是以三君共辞先致,学未体之尤;下班居上,智有不达之蔽。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亿。”因此,这部南朝道教的神谱将众多的真灵分为七个神团,由天界、人间、鬼域三大体系组成,包括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丰都七大世界,各有主神,左右仙真,分司专职,治理着整个宇宙。如“丰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丰山,三千年而一替。”“辛玄子,自云禁元中郎,将吴越鬼神之司。”(12)在北阴大帝的左、右两傍各有五十余位鬼神,如秦始皇、魏武帝、周文王、公孙度、马融、陶侃、王逸少、邓攸等,大都是三国魏晋时武将文人。尤其要指出的是,除第一阶所列六七位真灵纯属天神之外,其余六阶的七百余位神真中,绝大多数皆为道教中人或历史人物。这个特征及现象,值得注意,因为它涉及到道教的教理。也是研究道教神学及神系必须思考的问题。北周道书《无上秘要》卷八三、八四中所收内容与《真灵位业图》大致相同,但没有排列阶位,其神真排列的顺序有异,尤其不同的是位置的大颠倒,即《真灵位业图》中最后一名“邓攸”,在《无上秘要》中却出现在卷首开头。这是因为后者是从“得道成仙”的视角,从下至上依其修炼之程度,分为八个层次,即“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乃至“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这两者从形式看似有区别,一个从上至下,一个从下至上,但其内涵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统一道教神系,以便为人们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崇拜神团。当然,《无上秘要》一书中述及的道教神灵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神迹的介绍方面,其内容都远远地超过了《真灵位业图》。如《灵官升降品》、《众圣本道品》、《身神品》等所载众真万灵,多为《真灵位业图》中所无。总之,这是第一次编织了道教神真体系,在道教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道教由早期派别林立,各自为政的散杂状况,开始朝向诸宗归一、信仰趋同的成熟阶段发展。

时至唐代,经过南北朝道教各派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确定了道教最高尊神三清至圣的地位,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神系亦步入了新的格局。他们或以师徒的关系出现,或以大道的显化降迹,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这是道教神系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因为诸真万神遍布的宇宙之中,终于有了统领群仙众真的至高大神。道教内的诸宗诸派,无论其派内的神灵来自何处,其构成与面貌如何复杂,但都必须服从三清尊神,敬奉三清尊神。从此,道教的信仰集中于对三清尊神的崇拜,这对于道教的发展与壮大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两宋时期是道教神系得以完善、定型之际,其后变化不大,并流传至今。从《上清灵宝大法》、《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道门定制》、《道法会元》、《法海遗珠》等道书中,不仅收集,整理了近千年来道教神真谱系,并受佛教密宗的影响,造就了一大批新的神真,从而丰富了道教神系。两宋以来的神仙谱系,可以概括为十个层次。最高层是三清、六御(或四御);第二层是诸天帝,如九天上帝、五灵五老天君、三十二天帝等;第三层是日月星辰,如五斗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等;第四层是三宫大帝、三元真君、四圣元帅等;第五层是历代传经授法祖师,如玄中大法师、灵宝三师、三天大法师等;第六层是自然之神,如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第七层是山川之神,如五岳大帝、十洲仙官、诸海龙王、百种水神等;第八层是罗丰鬼神,如丰都大帝、扶桑大帝、溟冷大神、地狱主者等;第九层是各种执法功曹、直符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役使等;第十层是城隍土地、六丁六甲、太岁司命等。这是一个相当庞大但又严然有序的道教神系,其数量多得难以计算,所谓“三境高尊,万天上帝”,十方上圣,历代师真,“因经科而立教化,垂有作出法录以度人。九品三乘,递相通贯;六书八体,互以发明。传于天中,为万圣指归之路;降乎人间,开群生修进之门。”(13)

以上所述为道教神真体系的基本状况。那么,在认同三清至尊的根本信仰下,神霄派的神系又是什么面貌呢?与其它道教派别的神系相比较,又有什么特征呢?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这些情况。

相关推荐:

上海中国画院展出“56个民族风采”

千佛塔寺

2016年4月24日搬家好吗 4月24日是搬家吉日吗_万年历

2015年安门吉日一览表_万年历

墨家文化的科学贡献,墨家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