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陈景元对道教发展有什么影响?陈景元著作简介

发布时间:2017-06-13 栏目:专题 投稿:繁荣的冷风

陈景元(1024或1025~1094)为北宋著名道士。字太初(一说字太虚),自号“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父陈正擢进士第,解朐山令,寓居高邮,以疾终。母贫不能归。有子四人,陈景元为季子。才除服,而长兄、次兄继夭,乃有方外志。庆历二年(1042),拜高邮天庆观道士崇道大师韩知止为师。次年,试经为道士。辞别其师,负笈云游,入天台山阅三洞道经,遇鸿濛先生张无梦,遂得其《老子》《庄子》微旨。后隐逸于江淮间,以琴书自娱。大约在此时期,始精研《老子》,为其作解。①久之,为开阔眼界,欲观光京辇,礼部侍郎王琪推荐于翰林承旨王岐,使隶籍东京道流。初居醴泉观,众请开讲《道德经》与《南华经》,于是公卿士夫无不愿与之交识。醴泉观提总特奏请朝廷,令其充本观修撰。遇邳王谒真君祠,召问道教事,服其该通,奏赐紫衣。宋神宗闻其名,诏设普天大醮,命撰青词,复令预修奉同天节斋醮,得旨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大师”。熙宁五年(1072),进所注《道德经》,神宗极为赞赏,谓陈景元所进经,剖玄析微,贯穿百氏,厥旨详备。任命其为右街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谒告还高邮葬亲,神宗诏命中使赐白金三十镒为助。及还京,令选举精洁道士同焚修于太一宫。熙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神宗诣宫朝谒,于延祺殿召见,特转额外右街副道录,并度弟子三人,命本宫每岁许度弟子一人,月给斋粮米及缗钱,给庄田以赡众。熙宁八年,以事累稠遝,乞归庐山,不允,有旨令官吏不干预其本宫事,每岁增赐度牒二道。续奉敕旨,以九等斋科讹舛,普天醮位升降无序,令有司置局,选道士三人备检讨,使陈景元考校。据传他曾奏请在京道官补员,乞试《道德》《南华》《灵宝度人》三经十道义,神宗准其奏。此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在元丰三年(1080)十月十六日:“右街道录张居善等乞自今补道职,试《道德经》《灵宝度人经》《南华真经》等义,并宣读斋醮科仪祝读等为兼经,依迁补僧职差官考试。从之。”或许是由他建议,与张居善等人一道奏请。元丰六年,罢本宫事,归隐茅山,刊正三洞经法。后游嵩少,卜炼丹之所。元皊三年(1088),过京师。不久,朝廷复其右街道录职。

陈景元虽数任道官,却颇厌身为官事所累。乞归隐庐山时,行李无他物,百担皆经史之书。临别时,王安石问其乞归之意,答曰:“本野人,而今为官,身有吏责,触事遇嫌猜,不若归庐山为佳。”王安石韵其语,书于太一宫壁间:“官身有吏责,触事遇嫌猜。野性岂堪此,庐山归去来。”②由于他学问渊博,大臣王安石、王珪皆喜与共游,自吴奎、蒲宗孟、王岐而下硕儒大夫,与之唱酬诗歌者甚众。至垂暮之年,右仆射苏颂曾感喟地对他说:“真靖当以所业授门弟子,不尔,则恐陶、葛之学不传于来世。”③陈景元

相关推荐:

闽南民谚的哲理故事

粤语歌曲学习–满地可(何韵诗)

上海话绕口令!闯过5关侬就是模子!

绍剧武功的来源之一:目连戏是什么

兰亭书法节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兰亭书法节影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