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茅山派道经是什么?茅山派道经的历史发展概述

发布时间:2017-06-15 栏目:专题 投稿:拉长的超短裙

前文己言,陶弘景开创茅山宗。茅山宗在隋唐出现了元朗、司马承祯吴筠道教大师,他们撰作了一些重要的茅山道经

据唐礼部侍朗权德舆撰(宗玄先生文集序)说:吴筠,字贞节,华阴人,“初梁陶弘景以其道授升玄王君,王君授体玄潘君,潘君授冯君。自陶君至于先生,凡五代矣。”吴筠著述甚多,有(玄纲论)及(神仙可学论)及(形神可固论)、(心目论)等,均以老子之道为宗,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在(玄纲论·化时俗章第八)之中,他把“道德”与帝王联系起来:

遣德者天地之先,天地者万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然则道德天地帝王一也。

这是典型的皇族宗教教义。而在(玄纲论·长生可贵章)之中,他将老庄之道神仙学说密切相联:

或问曰,“道之大旨,莫先乎老庄老庄之言不尚仙道,而先生独贵乎仙者何也?”愚应之曰:“何谓其不尚乎?……老子曰:‘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又曰:‘谷神不死'。庄子曰:‘千载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又曰:‘故我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又曰:‘乘云气,驭飞龙,以游四海之外。'又曰:‘人皆尽死,而我独存。'又曰:‘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斯则老庄之言长生不死神仙明矣,曷谓无乎。”类似吴筠这样用神仙学说阐发老庄之道的思想,作为道教的基本教义,在唐代颇为盛行,对后世的道教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记载,司马承祯,字子微,自号白云子,河内(南)温县人。少而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师事潘师正,传其符录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本。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晦隐居传正一之法,至妆四叶矣。”故司马承祯亦为茅山宗重要人物。武则天、唐容宗、唐玄宗皆礼敬之。司马承祯工于词章,与陈子昂、卢戎用、宋之间、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为仙宗10友。卒后赐银青光禄大夫,号贞一先生司马承祯撰有(天隐子)、(坐忘论)、(修真秘旨)、(修身养气诀)、(道体论)、(服气精义论)、(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上清天宫地府图经)、(太上升玄经)等10余种道教著作,其中对后世道教影响较大的是(坐忘论)和(天隐子)两种。

(坐忘论)中,论述“道”与“生”之关系,认为生道合一,乃为长生之根本。他说:“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又说:“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可相离,然后乃长久。”

(天隐子)中,讲述道教修炼经过的“五渐”之门,将“坐忘”列为与斋戒、安处、存思、神解并提的五渐之一。

(天隐子)论“坐忘”曰: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日心不动故。何谓不见?日形都氓。故天隐子瞑而不视,或者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隐子果何人哉?于是彼我两忘,了无所照。

这种坐忘合道的修持理论,成为后世道教修炼的准则。唐末五代出现的钟吕金丹道,其修持理论同司马承祯坐忘学说有一定渊源关系。

隋唐其他茅山宗大师也有不少道经著述。

相关推荐:

哈尼族风俗习惯

2014年9月16日是什么节日_万年历

富裕县隆重纪念柯尔克孜族东迁节

三元通液-藏酒

毛主席筹划解放台湾始末:让粟裕主攻,却遭斯大林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