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泰州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06-17 栏目:专题 投稿:眯眯眼的人生

泰州学派,是明代中后期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的一个儒家学派,因该派的创始人王艮为江苏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县)人,故得名。

王艮曾师从王阳明,接受其学说,但他注重“自得”之风,“往往驾师说之上,持论益高远”(明史·王艮传)。王阳明病逝后,他在故乡安丰场讲学,开门授徒,创立了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人员比较复杂,有上层社会的官员,如徐樾曾任云南左布政使、何心隐是当时江西省试第一名的获得者,也有不少来自下层的百姓,如樵夫朱恕、陶匠韩贞、田夫夏廷美等,他们的思想泰州学派的形成起过不小的作用。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还有王栋(一庵)、王襞(东崖)、林春(子仁)、徐樾(波石)、颜钧(山农)、何心隐(梁汝元)和罗汝芳(近溪)等。

从哲学思想的核心来看,泰州学派属于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但它并没有严格遵循王阳明的学说,而是有他们自己的独特见解,特别是由王艮倡导的“百姓日用之道”和“安身立本”的“淮南格物”说,成为泰州学派主要学术思想。所谓“百姓日用之道”,就是把孟子之道与百姓日用等同起来。王艮曾说:“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是异端。”又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知,便不失;百姓不知,便会失。”(《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王艮强调只有合乎百姓日用思想学说,才能算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否则便为异端。王艮的“圣人之道”当然也包括孔孟提倡的伦理道德,但他把它与“百姓日用”等同,并将王阳明“人皆可为圣人”的命题代之以“满街都是圣人”、“晓得圣人即是自己”,这就表明泰州学派所提倡的“百姓日用之道有使王学进一步趋于平民化的倾向。

王艮还提出了“安身立本”的“淮南格物”。赵贞吉在《王艮墓铭》中提出:“越中良知,淮南格物,如车之两轮,实贯一毂。”“越中”即指王阳明的大弟子王畿,“淮南”就指王艮王阳明死后,王畿的“现成良知”说和王艮的“格物”论,在当时的学术界颇具影响。王艮将自己的格物论与王阳明的良知说相提并论,认为“王公论良知,某谈格物”。并对“格物”定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格物,知本也;立本,安身也。”又说:“安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是故身也者,天地万物之本也。天地万物,末也。”(《王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下”)王艮把“安身”视为立天下之大本,而所谓“安身”,实际也就是人们生活上的“安”,即能吃饱穿暖。王艮认为,“人有困于贫而冻馁其身首,则亦失其本而非学也”,吃不饱,穿不暖,这就是王艮所谓的“失其本”。从“安身立本”的理论出发,王艮强调维护人的尊严。他说:“身与道原是一体,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可见王艮之所以把身和道都视为“至尊者”,实际上是维护和满足个人的自然本能。在人性论方面,泰州学派认为人心本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快乐。王艮说:“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然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乐,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呜呼,天直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王艮的独生子王襞在解释“人心本是乐”时也说“鸟啼花落,山峙川流,饥食渴饮,夏葛冬裘,至道无余蕴矣。”这些都是把心作为生理的自然要求。所以颜钧主张人性天然是善良的,罗汝芳也说“天初生我,只是个赤子。赤子之心,浑然天理。”并提出人无贵贱贤愚,都以形色天性而为日用。正是从这种人心本体自然出发,泰州学派都反对“无欲”,承认人们物质欲望的合理性。王艮认为“君子之学,以己度人。己之所欲,则知人之所欲,己之所恶,则知人之所恶。”要求满足每一个人的“欲”,成己又要成物,使人己皆得。颜钧认为“人之好贪财色,皆自天性”,何心隐认为满足人们对味、色、声、安逸等欲望,是合乎人性的。他说:“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何心隐肯定人的物质欲望,认为它是出于天性,这等于是反对宋明理不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说教。他引援《孟子》中公刘与太王的故事,提出“与百姓同欲”的“育欲”主张。

王艮代表泰州学派的这些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时“四方从游日众,相与发挥百姓日用之学”。清初学者黄宗羲,曾严厉地批评王艮违背了王阳明“良知”学说的宗旨,指责泰州学派由颜钧发展到何心隐等人时,“遂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案一》)。泰州学派也成为后来李贽反传统思想的先导。

相关推荐:

与戏曲的亲密接触

家庭书画收藏

殡仪馆服务新规8月1日施行

人类历史上最危险一刻发生在1962年10月,世界差点就毁灭了

和亲始于那个朝代:我国的上古时代就有和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