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王通是谁?王通的成就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06-18 栏目:专题 投稿:潇洒的长颈鹿

王通(?一617),字仲淹,其门人私谥为'文中子',隋河东郡龙门(今山西万荣县)人。隋朝儒家学者,哲学家。

自北宋初以来,历代都有人怀疑王通其人及其传世著作《文中子中说》的真实性。从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较多学者认为王通确有其人,《文中于中说》也不是伪书,其中的基本思想属于王通,但也羼入了一些不实的成分(参见尹协理、魏明《王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王通出生于世宦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曾考中秀才。西游长安,见隋文帝,上《太子十二策》,下其策与公卿议,公卿皆不悦,遂末见用。被任命为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大业(605-618)年间弃官,归家以讲学、著述为业。因其学以重新振兴孔子儒学为主,被时人称为'王孔子',后世则有'河汾道统'之誉。

王通一生以'明王道'、'学孔子'为己任,以为'有绍宣尼(即孔子)之公,吾不得让也'(《文中子中说·天地》)。在自然观上,他抨击了汉代以来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在伦理道德观上,强调行'中道',提出'穷理尽性'和'主静'的方法,把儒家的'五常'置于'中庸'思想的指导之下。在历史发展观上,他提出以'道'的主宰取代'天'的主宰。在政治观上,他针对南北朝、隋朝的暴政及动乱,提出了行'仁政'的主张。认为应该取法于两汉,因为三代(尧、舜、禹时代)太久远难以取法(参见《文中子中说·关朗》),要求具有适应时代要求的内涵。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提出儒、佛、道'三教可一'的思想。他从政治着眼,认为三教对统治者都有用,但施行者需得其人,以为三教盛而亡国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他说:'《诗》、《书》盛而秦(周)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易》不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文中子中说·周公》)认为道教求'长生',是人心贪得无厌的表现:'或问长生神仙之道。子曰:仁义不修,孝悌不立,奚为长生?甚矣,人之无厌也尸(《文中子中说·礼乐》)他认为佛教由于是'西方之教',在中国难以适用,'或问佛子。曰:圣人也。曰:其教如何?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轩车不可以适越,冠冕不可以之胡,古之道也。'尽管对佛、道二教都有看法,但王通不主张废除佛、道,他认为

北魏太武帝及北周武帝用行政手段强制灭佛,也是行不通的:'程元曰:三教何如?子曰:政恶多门久矣。曰:废之何如?子曰:非尔所及也。真君(北魏太武帝年号)、建德(北周武帝年号)之事,适是推波助澜,纵风止尔。'(《文中子中说·问易》)在王通看来,魏晋以降三教长期争斗对社会统治是不利的,他的办法就是把三教统一起来:'子读《洪范谠议》,曰:三教于是可一矣。'(《文中子中说·问易》)王通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三教归儒'的意向,但从他以孔子自况,志于'王道'和'仁政'的思想取向来看,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他希望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又要克服儒学存在的问题,吸取佛、道两家之长以补儒家之所短。这一思想对后来宋代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王通的著作除《文中子中说》之外,尚有《太平十二策》、《续六经》,均已佚。

相关推荐:

中国喜酒的文化是怎样的?中国喜酒有什么礼仪

普米族宗教 普米族韩规教共分为几支

浴佛节有什么活动内容?浴佛节举行的时间

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徐向前如何指挥32万军队攻克太原

过上美好生活,你只需这5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