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史书的代表有哪些?史书成就简介

发布时间:2017-06-19 栏目:专题 投稿:缥缈的小蝴蝶

文字与历法是史学产生的必要条件。夏朝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史官把夏朝统治者的诏令、文告、事件、历法等记录下来,构成了夏代的文献资料。如史籍中常常提到的《夏书》、《夏训》、《夏小正》等,都是夏朝历史的真实记载。到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进上步发展,历史记载更加丰富,如周公曾说过:“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中的“作册”、“内史”、“太史”等职务,就是记录进行事实的专门官吏。西周时期,除夏、商已有的史官外,在古籍中还提到左史、右史之称,即太史之分左右,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从史籍中可知,各诸侯国亦有史官,如鲁太史、齐太史等等,负责记录诸侯国的大事。如果说夏、商、西周留传下来的著作还只是历史文献汇编的话,那么,到春秋时期就有了专门的历史著作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编年史书都称作“春秋”,故有“百国春秋”之说。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历史变迁,各国的“春秋”都失传了,只有鲁国的编年史《鲁春秋》保留了下来。孔子依据自己的标准曾修订过《春秋》,这是在古籍中多次谈到过的。例如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自己也说过“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的话。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亦说:孔子“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帛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春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记述了鲁国的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并涉及周王室及其他诸侯国的大事,如朝聘、盟会征伐、筑城等。也记载了一些自然现象,如日蚀、地震、水、旱、雪等。《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史实。但《春秋记事简单,最少的条文只一个字,最多的也只45个字,不能把事情叙述清楚,人们不知道事情发生的全过程,更无法了解事件的内在联系。然而,《春秋》毕竟是我国传世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先秦时代成熟的历史著作当为《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为鲁君子在丘明所撰写,有后人增补。《左传记事亦起于鲁隐公元年,然止于鲁哀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比《春秋》多13年,且附有鲁悼公四年(公元464年)之事。按照传统说法,《左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不过《公羊传》和《谷梁传》是解释《春秋》之“微言大义”的,而《左传》则重在叙述历史事实,所以与〈春秋〉和《左传》刊行在一起,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左传》资料丰富。记事完整,把激烈变动

春秋时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动,都能用生动的文字记述下来。《左传记事又能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与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相吻合。春秋时代,越往后变动越剧烈,与此相适应,《左传》前略后详,只后期的襄公、昭公时期,篇幅就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从国别来说,以晋国史实为最多;而晋辍又以晋文公重耳统治之前后最详。《左传》又以描述人物和记述战争见长。如郑庄公、宋襄公、晋文公、赵盾、子产、弦高、叔向、晏婴等人物都用历史事实衬托得栩栩如生;战争如齐鲁长久之战,晋楚城举之战,秦晋{肴殳}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等,都写得引人入胜。《左传记事已经比较裙带求是,不故意为王者讳。例如,僖公二十八年,晋败楚于氵什,晋文公在践干搞会盟,把周襄王召去,让其命自己为霸主。此事《春秋》记为“天子狩于河阳”,说周天子是来河阳打猎游玩的。而《左传》则如实记为:“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总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学名著。

另一部比较有名的史学著作是《国语》。《国语》传说亦为左丘明所作。全书20篇,即《雕语》三篇,《鲁语》二篇,《齐语》一篇,《晋语》九篇,《郑语》一篇,《楚语》二篇,《越语》二篇,记述了自周穆王西征犬戎到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国语》属于左史记言语类语体形式的国别史,是八国君臣对话的记录。因记录的是显要人物的言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历史实际和政治方面的主要问题,如春秋五霸的霸主及相关人物等。《国语》对春秋时代的大变动采取了赞许的态度,其历史观是进步的。

先秦时期史学上比较著名的著作还有《竹书纪年》、《世本》和《战国策》等。《竹书纪年》是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从汲郡战国魏墓中出土的简书,按年代顺序记载从夏至战国,主要是魏国的历史,具体载止的年代是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所以实际是一部魏国的编年史。内容多与其他文献相吻合,然亦有重大相异者,如商王太甲与伊尹关系之事,《尚书》、《左传》、《孟子》、《史记》等书皆曰太为政不明,伊尹尹放太甲于桐宫三年,太甲悔过自责,伊尹迎太甲并归之政。而《竹书纪年》却说伊尹放太甲下地桐宫,自己篡位当政,太甲潜出桐宫,杀伊尹而夺回政权。又如周厉王奔彘后,一般史书多记为周公、召公共同行政,号曰“共和”。而《竹书纪年》定论。

《世本》的内容比较广泛,其篇目,据诸书所引,有《帝系》、《王侯谱》、《大夫谱》、《纪》、《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帝系》记黄帝、尧、舜、禹等传说时代之世系,《王侯谱》记夏、商、周三代及鲁、齐、晋、秦、

楚二十余国国君之谱系,《大夫谱》记各诸侯国卿大夫的世系,为王公年谱。《纪》、《世家》、《传》分别记帝、侯、卿大夫之事迹,为王公传记。《居》篇记三代王都及各诸侯国都邑及变迁,《作》篇记武器、车服等的创造发明及其他事物之起源,《谱法》讲谥号的含义。由此可见,《世本》是包容了多种体裁的通史,给后代史学以许多启发。本书宋代以后亡佚,今本乃清人辑录。

战国策》,33卷,相传原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而成,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西汉末年,刘向进行了整理,删去重复,编订为33篇,并定名为《战国策》。东汉高诱曾为之作注。流传到北宋时,有所散失,曾巩作了校补,亦编订为33卷,计东周一卷,西周一卷,秦五卷,齐六卷,楚四卷,‘赵四卷,魏四卷,韩三卷,燕三卷,宋卫一卷,中山一卷。从宋代始,《战国策》有两种注本流传,一是姚宏的续注本,另一种是鲍彪的重排次序的新注本。元代吴师道在鲍本的基础上又做了补正。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以姚本为底本,将鲍、吴等人的注文及清黄丕烈的《战国策札记》汇集在一起,整理出版,并附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等多种资料,对研究《战国策》带来很大方便。《战国策》是研究战国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的重要史料。

相关推荐:

小旦知识介绍

中国古建|中国符号:寺、庙、祠、观、庵

内蒙古呼和浩特观音院

中国殡葬改革50年成果介绍(二)

1946年,3万苏军控制伊朗,美国宣称300枚原子弹炸平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