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两夹弦起源地是哪里?两夹弦的剧目有什么?

发布时间:2017-06-20 栏目:专题 投稿:落后的小蜜蜂

两夹弦,又名二夹弦,流行在山东省西南的菏泽、定陶、巨野、鄄城、单县、东明以及河南东部、安徽省北部,因为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根弦夹着弓上的一股马尾用来拉奏,因而得名。

两夹弦是在鲁西南一带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逐步形成的。“花鼓丁香”因经常演唱《休丁香》(也叫《张郎休妻》)而得名,主要流行在曹县、单县、定陶、成武、济宁一带。最初演唱时,只有两三个人,多在庙会上流动演唱演出乐器为一面手锣,一个梆子,一个挎在腰侧的凸肚花鼓,没有丝弦乐器伴奏,后来逐渐扩展到七八个人,并采用民间唱小曲时用的四弦胡琴作为伴奏乐器,在唱腔上有所改进有所发展,加上受到柳子和山东梆子等剧种的影响,不断丰富提高,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两夹弦”剧种。

两夹弦的独有剧目有《王小过年》、《打老道》、《吃腊肉》、《唐二卖杆草》、《翻箱子》、《穷劝》、《富劝》、《贾金莲拐马》等,至于像《康府吊孝》、《海潮珠》、《王莽篡朝》、《斩杨人》、《背箱子》等,显然是从山东梆子移植而来。

初期,两夹弦一直是“玩会”性质,没有职业班社和艺人。1928年,。两夹弦的二十多名艺人组成共艺班,主要演员有王文德,吸收了山东梆子的表演程式动作,改用二胡为伴奏主弦。他扮演《穷劝》中的张金姐、《安安送米》中的庞三娘等,受到了群众欢迎。当时,生、旦角都用本嗓演唱,红脸、花脸行当,受山东梆子唱法的影响,用二本腔(假嗓)演唱。与此同时,艺名“老白靴”的女演员张秀香参加共艺班,她是两夹弦著名演员黄云芝的母亲,赵金花、李京华的老师,曾在鲁西南及河南东部、河北南部演唱多年,她唱腔高昂,嗓音洪亮,自成一派后来在菏泽县温堂等处收徒传艺此外还有崔兰琴、王文胜、王文亮、马天仓等,由于这些优秀演员的出现,使两夹弦这个年轻的剧种,日益广泛地流传起来。它的活动范围,北到河北省的大名、馆陶;东到济宁;往南曾到过安徽省的蚌埠,江苏省的浦口;往西南流传到河南省的开封、民权、兰考、扶沟,以及安徽省的毫县等地。1949年以后,菏泽地区的两夹弦职业剧团有:菏泽县新艺剧团(后改为菏泽专区两夹剧团),巨野县新艺剧社,单县新民剧社等。

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剧团演员的艺术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1954年,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演出现代戏《离婚》和整理的传统剧目《换亲》,黄云芝获得演员一等奖,马福勤、李京华等获得三等奖。1959年10月,毛泽东在济南观看两夹弦《三拉房》等剧目演出。同年11月,两夹弦、山东省柳子戏、柳腔联合演出团进京汇报演出菏泽专区两夹剧团参加演出《三拉房》、《站花墙》、《拴娃娃》、《三进士》等剧目。1964年春,又在济南向朱德汇报演出现代剧目《向阳人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成立了定陶县两夹剧团;1979年,创作演出的现代剧目《相女婿》,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编剧王岳芳获得剧本创作二等奖,定陶县丙夹弦剧团演出三等奖。1982年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定陶县两夹剧团演出《红果累累》,孔凡凯、武斌编剧,获剧本创作奖;李京华饰春婶,获优秀表演奖;韩艳萍、牛辉庆、张兆夫获表演奖。近几年又排演了祝兆明编导的《抬爹嫁娘》、《愣姐闹房》等剧目,均参加了省地艺术节,分别获得了优秀剧目奖。

相关推荐:

“画痴”高占祥

明代古董被弃墙角 里面有纸片、烟头等垃圾

江孜县达玛节将于7月20日举行

传统文化的沿袭:苏州市评弹团简介

作为印度国父,努力了30年的甘地,为何会被印度教徒所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