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如果有这样的君臣组合,反清复明或能一举成功!

发布时间:2017-07-08 栏目:专题 投稿:怡然的大地

同样是异族入侵,同样是失去北方半壁江山,同样是王朝宗室领导的反抗斗争,为什么东晋和南宋可以将国家延续一百多年,而南明只坚持了十几年?

前人在评价南宋时有这样的一句话——“高宗时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时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这句话套用到南明历史上,也同样适用——“隆武时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永历时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

那么历史是否曾经给过南明机会呢?给过,而且不止一次,即使不能恢复全部国土,至少能够划江而治。如果当年的南明能够在下面这个组合的领导之下,至少能够再坚持一百年,甚至可能反清复明一举成功。

图-明朝末期

皇帝——隆武帝

隆武帝朱聿键,初袭封唐王,在弘光政权覆灭之后监国并在福建登基称帝。

这位爷,是为非典型的明朝藩王,身世也是相当传奇和坎坷。他是唐王世子的长子,唐藩的继承人,按照明朝的藩王政策,他将在封地的王府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辈子也难以走出那座城市。

然而,坎坷在朱聿键出生不久就找到了他,他的父亲是在世唐王的世子,然而老唐王却不喜欢这个世子,因为世子长得丑(这得丑到什么地步,丑到自己爹都不待见),所以就把世子已经幽禁了,朱聿键啥也没干就被关起来了。

后来因为当地官员的干预,朱聿键被放出来,并在老唐王死后以“王太孙”的名义继承了唐王的爵位(他爹被想夺王位的亲弟弟毒死了),应该说好不容易熬出了头,然而不仅他又遭遇了牢狱之灾。

1636年,清兵犯境,热血的唐王爷决定起兵勤王,招募兵马准备抗击清兵,然而没想到清兵没打着,倒是与农民军大了一仗,还赢了。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犯了一个明朝王爷最大的禁忌——“藩王不掌兵”。所以他被崇祯皇帝下令关到凤阳的皇室监狱去了,一直到1644年才被弘光皇帝放了出来。

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具备了一个成为好皇帝的条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十几年的牢狱生活让他知道了世道的艰难,也让他没有成为那种只知道享乐而不知道民间疾苦的高高在上的王爷,而且他在狱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开拓了他的视野,也磨砺了他的才干。

在他后来成为隆武帝之后,也表现出来一些不同于其他南明皇帝的特点,比如英勇而不畏战,不像弘光和永历那样四处奔走,就为了离清兵远一点。而且他主张“连顺抗清”,愿意接受农民军余部,与之共同抗击清朝,可以说在当时的形势之下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在后来的永历帝当政时期,皇帝是朱聿键的话,也许他能够很好的与孙可望、李定国大西军余部进行合作,恢复半壁江山也未可知。

图-南明隆武朝

内阁首辅——堵胤锡

可能有读者会问:堵胤锡是谁?首辅为什么选他而不选史可法,或者其他更加知名的人?

堵胤锡在崇祯十 年中进士,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之前并没有做到六部以上的高级官员,到了隆武帝时期才逐渐的步入了高层领导阶层,并在永历帝时更进一步,任兵部尚 书,总督军务。在这段并不长的时间里,他尽自己所能,顶着其他顽固势力的压力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联合大顺军余部,收编“忠贞营”,另一件事情是主张联合 大西军,力主封孙可望为“秦王”。

大顺军从陕西撤退时,西路军在李过等人的率领下进入湖南,声称要与明军一战高下,然而当时清兵已经步步紧 逼,对于大顺西路军南明也无力围剿,最好的办法就是招抚,然后联顺抗清,但是一些明朝官员依然抱着“流贼杀我君父,不共戴天”的迂腐思想,加上对起义军的 畏惧,不愿与之联合。

此时堵胤锡力排众议,孤身进入大顺军营,与李过等大顺高级将领推心置腹,分析当前形势,晓以国家民族大义,最终大顺军奖励被堵胤锡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同意联明抗清大顺军被改编为“忠贞营”。

永历年间,几乎是同样的形势,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等的带领下占据了云南和贵州一部,并在此地经营了三年之久,已是兵强马壮。而此时的南明永历小朝廷已经被逼到了广西西部,就差逃到国外去了。

孙 可望想与南明联手,求南明封他为“秦王”以方便控制大西军的其他几位高级将领,一个虚名(秦王)就能给南明小朝廷带来十几万精兵强将,这样的好生意不做简 直要遭雷劈,但是耿直的明朝官员就是不干,迂腐而缺乏远见的各别文官坚决不同意封孙可望为秦王,在双方机会闹崩的情况下,又是堵胤锡以督师阁部的身份从中 斡旋,最终封了孙为秦王,联西抗清终于成功,才有了后来的大西军出滇抗清,收复广东和湖南一部,为永历朝廷争取了生存空间。

有上述两件事情可见,堵胤锡作为中高级官员,是当时最具战略眼光和勇气的战略家,能够摒弃前嫌,联合大顺军和大西军两支农民起义军对抗清朝,是当时最正确的策略。如果有他来做首辅,必将大业有成。

图-南明绍武朝

内阁次辅——张煌言

恩,还不是史可法,他虽然有名气,但是没胆魄,也没眼光。

张煌言出生于1620年,所以明朝灭亡的时候他才24岁,年龄决定了他在明朝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比较高的官职。所以他的主要事迹都是在南明阶段。

他的出色主要在于个人的英勇与战略眼光两方面。

他起初跟随鲁监国抗清,积极联系义军以及打算反正的原明朝将领在江南一带与清朝奋勇作战,不幸被俘,但是他机敏的逃脱了。在鲁监国失去浙东根据地之后,他随之撤退到福建厦门,在这里他主张联合郑成功抗清,多次劝说郑成功北上抗清

到后期,永历帝被压缩到云南苟延残喘之时,他为了缓解云南方面的压力,主动联系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攻击湖南清军,虽然因为“夔东十三家”的势单力薄,效果甚微,但是无论从他的忠心,还是战略来说,都是有相当水准的,在当时大势已去的时候已经是最佳的选择了。

所以,他作为南明仅次于堵胤锡的政治家,作为次辅当之无愧。

户部尚书兼云贵总督——孙可望

孙可望,原大西军将领,张献忠的四大养子之首,在张死后率余部进入云南,并在云南经营多年,于民修养生息,最终以云南为根据地联明抗清

虽然孙可望最终因与李定国的内讧失败而投降清朝,但是他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他在云南的几年之内,与李定国等平定内乱,鼓励农耕,发展经济,是的云南成了那个乱世的世外桃源,云南百姓过上了安生的日子,同时也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与物资,为之后大西军的壮大和出滇抗清积攒了力量。

虽然他与李定国大西将领有矛盾,与南明之间也是貌合心不合,但是其在地方治理方面的水平还是相当之高,所以如果任用得当,让其去管理地方经济,还是用得其所,所以他做户部尚书和云贵总督是最好的人选。

图-李定国的反击

兵部尚书,陆军总督——李定国

定国,也是张献忠四大养子之一,原大西军将领。

他是民国蔡锷将军的偶像,蔡曾用李定国的事迹鼓舞大家。他的功绩为大家所熟悉,主要是“两蹶名王”,收复广西和湖南等地。

公元1652年,李定国经湖南进攻广西桂林,当时驻守桂林的是清定南王孔有德,因彼时清军势头正盛,孔有德对李定国的进攻并没有充分重视,最终轻敌的清定南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李定国大家围困在桂林城中的孔有德没有外援,又被李定国猛烈攻击,最终在桂林城中自尽,桂林收复。

清廷得到孔有德兵败的消息,大为震惊,马上派亲王尼堪率八旗军进攻李定国,李定国在衡阳附近设下埋伏,最终歼灭清军,并将尼堪阵斩。

定国“两蹶名王”的英勇战绩极大的鼓舞了南明的人心,掀起了抗清的第二次高潮。所以定国任兵部尚书并总领全国陆军,必将战无不克。

水军督师——郑成功

郑成功,大家耳熟能详,著名的海军将领,拥立了隆武帝,在隆武帝被俘杀之后坚持在福建厦门一带抗清,后收复台湾,并以台湾为基地抗清,郑氏在台湾坚持抗清几十年。

作为当时东亚乃至全亚洲最强大的水师,在水面上没有敌手,尤其面对满清这种根本没有水上力量的对手,郑成功的水师更是一大对抗清军的杀手锏。

郑成功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机会是在1658到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明永历十三年),为了减轻云南永历朝廷的压力,郑成功与张煌言联合由长江进攻清军,沿途攻克崇明,苏州等地,逼近南京,可惜因为犹豫延误了战机,被布防完成的清军击败,失去了一次攻克南京的机会。

纵观当时的形势,水军督师非郑成功莫属。

图-郑成功的沿海反击

左都御史——史可法

作为当时东林党在南明最高官员,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胸怀国家,虽然缺乏战略眼光,作为弘光朝的首辅任江北督师时无所作为,对江北四镇的日益跋扈也无能为力,但是如果任用他作为监察系统的最高首长,左都御史,还是最恰当的。相信正直的史可法必定能够涤荡明朝官场的腐朽之气,让人心都凝聚到抗清大业上去。

所以左都御史能够更好的发挥史可法的才能,而不是内阁首辅和督师。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没有如果,他们永远不可能作为一个组合来挽南明这座大厦于既倾,以上也只能作为今日的谈资,以作对那段悲伤历史的慰藉罢了。

相关推荐:

佛教常说的“缘起”为何意?

门巴族建筑 门巴族民居是什么样子的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伊斯兰教传播简介

神庙戏楼建筑有什么类型?重檐建筑简介

原著奉上:《伪装者》好看,原著更好看,明楼作序,还有番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