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歌婆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歌婆节介绍

发布时间:2017-07-22 栏目:专题 投稿:含糊的黄蜂

歌婆节是壮族传统歌节;芦苇节不是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外的节日,是南部非洲内陆小国斯威士兰的传统节日

关于这两个节日的介绍:

歌婆节

壮族人民自古以来以善唱民歌著称。最早有载入汉朝刘向《说苑》的《越人歌》。民间传说,初唐时有个叫刘三姐的著名的壮家民歌手,她的歌声优美,感情充沛,寓意深远,并经常用朴实的语言讴歌劳动的喜悦和甜蜜的爱情,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深受群众的喜爱。同时也招来了财主们的忌恨,他们总想害死刘三姐。一天,趁刘三姐上山砍柴财主派奴才盯住了她。当她顺着山藤往山上爬时,奴才斩断了山藤使刘三姐坠崖身亡。广大壮族人民知道这个不幸消息后人人悲痛欲绝。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遭灾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唱山歌三日三夜———“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歌圩”又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壮歌人民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喻志的手法,所唱山歌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内容涉及劳动、爱情、叙史、述事和诉苦等多方面。形式有“五四四句”和“七言四句”两种;前者称“欢”,后者叫“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广西壮族仍然爱唱“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歌词。“歌圩节”已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芦苇节:

芦苇节,是一由两万至三万斯威士兰少女聚集并在公众前表演舞蹈之活动。它通常在八月份举行,此时节的气候已不那么炎热,同时芦苇草亦已成熟。数以千计的少女从史国各地前来参与活动。

芦苇舞节起源于少女的成人节,是斯威士兰全国未婚少女参加的盛大聚会,也是国家最重要的节日,虽然很多人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远离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成千上万的年轻女孩依然对此情有独钟,在她们眼里,芦苇舞上展示的不仅是自己的青春魅力,更是斯威士兰独特的民族文化。

芦苇节上,成千上万的婀娜少女手持芦苇载歌载舞,尽情狂欢。据说,斯威士兰芦苇节本意就是张扬少女们的女性气质,展示她们纯洁的身体。

根据斯威士兰的习俗,未婚女子在结婚前一定要保持处女之身,因此,所有参加这一盛大节日女孩必须是未婚处女。无论平时衣着如何,节日期间女孩们都只穿着五颜六色的裙子,上身则毫无遮拦。

芦苇舞节斯威士兰人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少女的成人节。之所以称为“芦苇节”,是因为参加节日少女都手持芦苇入场。据称,斯威士兰的“芦苇舞节”本意是张扬少女们的女性气质,展示她们纯洁的身体,旨在鼓励少女们自觉抵制婚前性诱惑。

根据斯威士兰的习俗,未婚女子在结婚前一定要保持处女之身,因此,所有参加这一盛大节日的女子必须是未婚处女。无论平时衣着如何,节日期间女孩们都只穿着五颜六色的裙子,上身则毫无遮拦。

据称,过去的芦苇舞节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教育少女们劳动的重要;二是为太后提供足够的芦苇修葺宫殿,三是替国王物色王妃。

虽然很多人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远离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成千上万的年轻女孩依然对此情有独钟,在她们眼里,芦苇舞节展示的不仅是自己的青春魅力,更是斯威士兰独特的民族文化。

从1999年开始芦苇舞节变成了姆斯瓦蒂三世的选妃大典,他每年都可从中挑一位喜欢的少女做王妃。

如今,每当举行芦苇舞节时,斯威士兰电视台都会全程向全国转播舞蹈的盛况,在观众们欣赏舞蹈的同时,斯威士兰政府也会教育年轻女性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醒她们珍惜童贞,长大后做有责任感的人,在择偶时更加慎重。

相关推荐:

《海瑞上疏》【第八场:冒死上疏】地点:西苑。

佛教的“无我”究竟是什么意思?

两岸欢庆“三月三”畲族节庆

无锡“乐活节”完美启幕 众多民俗活动同步开展

古代战争中有哪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