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历史上的夏侯惇

发布时间:2017-07-25 栏目:专题 投稿:体贴的铅笔

三国志》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又云“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足见二人并无血缘关系,只有同乡之谊,尝有人以惇乃操堂兄弟而多受重用,此言谬矣。然,史所载惇多不详尽,现摘录如下。“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三国志》)言惇尝与布战,且击退之。《资治通鉴》载“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濮阳;惇来,布遂据濮阳。”只轻描淡写,并无叙述惇与布战之事,惇更因此而失濮阳。然,“时操悉军攻陶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若非惇轻军往救,且“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鄄城将不复操姓矣。《三国志》中有记夏侯曾遭劫持,无疑乃夏侯迷最最惨痛之事-_-||另,众多喜爱夏侯之人,皆因其于失却一目之下,犹能反将对手杀死。此事只见于演义,而正史中并无记载。《三国志》与《资治通鉴》中只言“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之后,表令备攻操,火烧夏侯于博望。《三国志》所载“荆州豪杰归先主刘备)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资治通鉴》言“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惇、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等追之。裨将军巨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惇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典往救之,备乃退。”《资治通鉴》中又载夏侯因偶然而破张卫之事:(曹操)攻阳平山上诸屯,山峻难登,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军食且尽,操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夜迷惑,误入张卫别营,营中大惊退散。侍中辛毘、主簿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操,进兵攻卫,卫等夜遁。此后,惇多以“后拒”、“前锋”等字了了带过,多无战功,政务之上却有一翻建树。“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三国志》)此事与其言惇擅治政,不若言其平易近人,体恤民众。而《三国志》对其评价亦称“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如史所载,惇并无过人之勇,只言“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年十四而杀人,较之秦舞阳犹有过之,且出于尊师而杀人,可见其勇而有道。王歆曾赞夏侯曰:元让当时雄将,惜乎传记不详,五之一而云劫质事,显韩浩也,五之一而云楙。楙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岂梁沛间真有帝王气耶?《魏书》又道:魏书载诏曰:“昔先王之礼,于功臣存则显其爵禄,没则祭于大蒸,故汉氏功臣,祀于庙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着,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于是以惇等配飨。由此本人以为,非惇无功,乃记载不详也。且《三国志》作者乃蜀人,称刘备先主,对蜀国多有回护,而《魏书》、《魏略》虽成书在先,但魏书,实乃“晋书”也,多以司马时期为重,曹魏则多有省略。王歆乃作“元让当时雄将,惜乎传记不详”之叹。

相关推荐:

荆紫关有什么地理位置?荆紫关的历史

大连话十级考试试题

普米族习俗 普米人“散羊毛疙瘩”是为了啥

畲族历史 畲族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其实,毛主席不是家里的长子,他还有两个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