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朱棣的最后一次远征(二)

发布时间:2017-07-29 栏目:专题 投稿:标致的流沙

永乐甲辰二十二年一开春,还在正月里,京城的天这几日都是阴沉沉的,雪倒是不大,也连着下了好几天。武英殿外的道上早已落住了一层积雪,直殿监不敢大意,隔一会就有小太监把殿外四周和通往武英门的路扫上一遍。下雪以来这些天,司设监掌印太监都会亲自带着人,将木炭、蜡烛等用品送进来。天黑得早,殿内早早就点燃了灯烛,照得似白天一般。武英殿——永乐时期一般为皇帝居住和召见大臣之用

兵部今日转交给内阁的奏本已递至武英殿,几位大学士刚刚退下,朱棣还在思索当中。大同和开平卫守将先后向朝廷奏报,阿噜台再次犯边。

思索中朱棣想到了金忠的话。去年十月于饮马河,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部来降,朱棣大喜,遂赐更其姓名为金忠,封忠勇王,赏其部下,所部随大军回到京城。金忠曾数次向朱棣言明:阿噜台杀害主上,残虐平民,实为边患,不除之大明边疆便无宁日;自己愿为前锋效命,请求领兵征讨朱棣赞赏了他的忠心,但却命他不许再提征讨之事。唐国强版的明成祖朱棣

方才问及诸位大学士意见时,有人主张派兵征讨,以彻底剪除祸患,还边疆安定;有人言连年征讨,累月不歇,国力损耗甚重;也有人认为当先稳固边防,发展生产,修养数年,徐图北进。朱棣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陷入了深思中。

正月二十二日,朱棣朝见大臣,将此事交由讨论。群臣皆劝朱棣当出兵征讨,以除边患,也有诸臣以金忠之言劝朱棣。于是,朝会最后,朱棣决意出兵征讨,敕令边镇整军备战,以俟命。

朱棣的决意出兵不是派遣将领率兵征讨,而是再次自己亲自统率大军征讨。这是朱棣的最后一次远征,也是他生命的终点。在榆木川,一代雄主陨落。

下面由几个问题进入此次远征的故事。

一,为什么要发动此次亲征北疆?

    “黄金家族”的无上荣耀

    整个事情要从源头说起。曾经辉煌显赫的元被明朝推翻后,夺去了政权;太祖洪武时,继续向北用兵征讨北元,历经十数年之功,终于基本扫除元之残余势力

    洪武戊辰二十一年,蓝玉统兵深入蒙古腹地。四月,抵达捕鱼儿海,出其不意攻击近在咫尺的北元汗帐。面对明军的突然袭击,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只得携太子、知院和丞相等数十人仓皇出逃,整个北元政权遭遇毁灭性打击。脱古思帖木儿在逃至土剌河一带被西部蒙古贵族支持的也速迭儿袭击并杀害,至此蒙古部落与北元政权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众所周知,蒙古兴盛起于伟大的可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统一蒙古诸部,建立了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之后,蒙古族的“黄金家族”也诞生了,即只有属于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才能被称为黄金家族。第一代黄金家族是指铁木真与其嫡皇后弘吉剌·孛儿帖所生四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逝世后,三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窝阔台病逝后由长子孛儿只斤·贵由继任大汗。在这个时期内,黄金家族在窝阔台一支内存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贵由去世后,蒙古陷入了短暂的权力真空。1250年,忽里台大会在拔都属地召开。会上,拔都极力陈说由托雷长子蒙哥继任大汗,赞扬蒙哥军功赫赫,能力出众,并公然指责贵由继承存在违背窝阔台的遗命,更是认定窝阔台后人没有继任大汗的资格。虽然大会最终是通过了蒙哥继任大汗的提议,但是招致察合台系与窝阔台系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们拒绝承认蒙哥的大汗地位。

    在这样局势僵持的情况下,托雷正妻,蒙哥生母克烈·唆鲁禾帖尼凭借自身的威望,不断笼络宗亲王室,并于次年六月在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台大会,多数宗亲王室成员应召前来。七月初,宗亲贵族们及群臣共同拥戴蒙哥,其成为大蒙古国可汗,并尊唆鲁禾帖尼为皇太后。为了巩固蒙哥的汗位,唆鲁禾帖尼对反对者毫不留情进行了镇压,并亲自下令处死贵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虽然最终蒙哥继任大汗之位,但是蒙古贵族内部的矛盾已经产生。

    1258年,蒙哥亲统大军携其四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大举攻打南宋。蒙哥率主力攻四川,一路所向披靡。1259年初大军于合川钓鱼城进攻受阻,数月不能克。八月上旬,蒙哥突然暴毙,致使蒙古上层陷入新的权力争斗,包括南下侵宋的几路兵马全部返回北方,以及正在西征之中的孛儿只斤·旭烈兀也率领军队向东返回。蒙哥四子忽必烈与七子阿里不哥就大汗之位展开争夺,历时四年,最终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由此,黄金家族百年来便一直在忽必烈的家族内拥有。此次最高权力的斗争致使蒙古贵族内部矛盾迅速激化,产生了彻底的分裂和无法弥补的伤痛,对于后来蒙古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也速迭儿是阿里不哥的子孙,他杀害了脱古思帖木儿,自己夺取了汗位。曾经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阿里不哥于一百多年后由他的子孙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新获取了最高的权力。也速迭儿废除了国号元,并不再建立新的国号,恢复了蒙古国号。在其继任大汗后,仍有诸多蒙古部落不承认他的地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蒙古逐渐分裂成东西两个势力。明人将东部的称之为鞑靼,西部的称之为瓦剌。雄踞明朝北方的两个部落——鞑靼瓦剌

    但是北元的历史并没有结束,其一直延续到清朝建立。黄金家族虽然离开了忽必烈这一支,但却依然存在于拖雷的家族之内,也一直是成吉思汗最为亲近的后裔所继承。而蒙古人也从未被彻底征服,他们游荡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以马为伴,纵横驰骋。在此后的百年时间里,由于受到当年的蒙古内部分裂的持续影响,一段时期内会出现一个强大的部落成为草原的霸主,但蒙古始终都无法获得长久的统一,鞑靼瓦剌都是这样存在的,长期以来与明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曾间断。

      从始至终的恩怨情仇

      建文帝壬午四年,正当燕军与朝廷激战之时,北方草原上风云突变。鬼力赤杀害了坤帖木儿,篡夺了汗位,并成为鞑靼的可汗,这是北元以来第一位成为大汗的非黄金家族成员。朱棣即位之初,永乐癸未元年(1403),派遣使臣前往表示与之通好,赏赐金钱并分赏其大臣如知院阿噜台等。

      此时鞑靼瓦剌就已经相互仇杀,经常还骚扰至明朝边塞。朱棣也向边镇敕令,诸镇勿大意轻敌,小心防备。

      永乐乙酉三年,正月间,鞑靼部的索和尔与其部达鲁花等,请求内属明朝,并先后前来归附。蒙古内部稳定了三年之后,再次发生动乱。永乐戊子六年(1408),二月,鞑靼知院阿噜台以鬼力赤并非黄金家族后裔为名将其杀害,并迎立额勒伯克的儿子孛儿只斤·本雅失里大汗

      明朝得知这一消息后,向本雅失里遣书言明:“自从元顺帝后,你们蒙古的局势瞬息万变,后来的继任者,从来没听闻过有一人是善终的。我太祖高皇帝在位时,对你们的子孙都是善待体恤,倍加关怀,若遇前来归附者皆立即使其北还,给予优待,如脱古思帖木儿回到蒙古即为可汗,这是天下人都知晓的。现如今,朕的心意就如同当初皇考的心意。蒙元的宗亲人数众多,该如何把握取舍,祸福由分,你们应当仔细审视处之。”北元骑兵

      本雅失里自然不会安守本分。当他看到明朝的这封书谕时,愤怒充满了他的内心。他始终认为,蒙古明朝是两个国家,不存在附属关系。显然朱棣还认为他会像前任鬼力赤一样对明朝友好相待,实则不然。身为黄金家族的继承人,本雅失里的内心激荡不已,他梦想着恢复昔日大蒙古国的荣光,夺回他们失去的土地、人口、财富等等以及整个天下。他将明朝视为真正的敌人,希望能够凭借在自己的英明带领下,击败明朝,重现辉煌。

      还没等他行动,明朝便在永乐已丑七年五月,册封瓦剌实力较强三个部落的酋长为王并大加恩赏。这一封赏实际上是想通过与瓦剌的交好,控制鞑靼,制衡其势力的不断壮大。

      本雅失里还是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时常袭扰明朝边境,明军也抓获其所部百余人。六月,朱棣为其常常侵扰十分恼怒,于是派遣给事中郭骥出使鞑靼,携书往谕之。本雅失里不仅不听从,还将郭骥杀害了。此消息传来,朱棣异常愤怒,迅速做出决定出兵征讨本雅失里。七月十日,命淇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率精兵十万,北征本雅失里朱棣在大军出征之前曾对邱福说:“不要轻敌冒进,战机一现不要纵失,一次攻击没有胜利就等待下一次攻击。”

      八月上旬,大军于胪朐河被击败,邱福与副将军王聪、霍亲等皆战死,全军覆没。战报传至京师,“上闻,震怒,以诸将无足任者,遂决计亲征。”北征之际,命总兵官何福备边,严防敌寇。九月,命武安侯郑亨、成安侯郭亮备边开平卫。永乐庚寅八年(1410)正月,召宁阳侯陈懋从北征。二月初,命皇长孙朱瞻基留守北京,户部尚书夏原吉辅导;以北征诏告天下。十四日大军从北京出发,学士胡广,庶子杨荣,谕德金幼孜随行。

      本雅失里很有趣,一听说朱棣亲征而来,心中深感畏惧。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部署迎战,而是和阿噜台商量怎么逃跑。他想和阿噜台一起往西逃跑,阿噜台不愿意,于是诸部溃散,君臣各自为政。阿噜台没有跟随本雅失里一起往西逃散,而是选择往东逃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与朱棣结下了不解的恩怨情仇啊。

      果然,六月甲辰,朱棣率领主力在静虏镇遇上阿噜台所部。朱棣派人招降阿噜台,他想要投降,但是部下都不愿意,于是准备前来偷袭。朱棣亲自率领精骑,径直冲向敌阵,大败阿噜台所部;阿噜台被打败后,继续向北逃窜,在回曲津又遭遇明军主力,再次被打败。这一打,阿噜台更加拼命逃跑,明军也在没有追击。经过此役,整个草原无法寻觅到敌寇的踪迹,于是朱棣在月底决定班师。七月四日,大军抵达开平卫,朱棣在此大宴犒劳将士。

      永乐癸巳十一年七月,朝廷封鞑靼知院阿噜台为和宁王。这个时期内,鞑靼由于受到朱棣亲征,以及明朝对其的高压政策,势力不断被削弱。与此同时,反而是瓦剌势力不断得到了壮大。恰好此时阿噜台请求归附,明朝本着制衡蒙古诸部的目的对其进行了册封。但阿噜台派遣使臣入贡一事使瓦剌首领马哈木非常怨恨,并扬言要发兵攻打阿噜台朱棣很是愤怒,命令边防严备。

      年底,本雅失里被马哈木等杀害,瓦剌从中数次作梗,假意虚言,并新立答里巴为大汗阿噜台也向朝廷请求发兵征讨瓦剌等部。于是,在永乐甲午十二年,朱棣亲征瓦剌。明军大获全胜,瓦剌称臣,谢罪,入贡。此后数年,鞑靼瓦剌数有争斗,明朝则对双方恩威并施,将其牢牢掌控。

        特殊的三年时光

        进入永乐辛丑十九年(1421),阿噜台在沉寂了数年之后,再次回到了舞台中央。二月,其贡使队伍在边境地区抢劫过往商旅,这事令朱棣很不满意。常理讲,你进贡就好好来进贡,非要干点打家劫舍的勾当来。事后,朱棣越想越无法接受这种挑衅。当初你阿噜台受到瓦剌的攻击时,前来请求归附,我不计前嫌,甚是厚待你;你向我请求出兵,我大明二话不说,朕亲征瓦剌。现如今,你的势力恢复了,又逐渐壮大,便开始怠慢大明使臣,对其不敬;又不时窥探我边镇,伺机袭扰。

        朱棣最后得出了结论:必须要收拾这个阿噜台,“吾欲亲征。”朱棣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杨荣、金幼孜,杨荣请朱棣可以不用直接出兵,先派遣使臣前去敕谕,依情况再定夺。于是,派遣使臣携带敕谕前往其部落,就这样阿噜台都不知悔改啊。

        十月,阿噜台再次发动了较大规模的袭扰,边塞奏报陆续送至京城,朱棣是“锐意亲征沙漠”。他召户部、刑部、礼部与兵部四部尚书前来商讨,都言不宜出兵,户部尚书夏原吉更是直言:“连年出师都是无功而返,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粮食负担越来越重,朝廷内外都很疲惫,就不要再兴兵了。”当听到此番言论时,朱棣显得异常愤怒。这场谈话,使得一个尚书被迫自缢而亡,两个尚书入狱收监,但这并没有改变朱棣的决心,这场仗必须要打。

        永乐壬寅二十年,三月,阿噜台率领所部大举侵犯兴和卫,杀守将王焕。朱棣再也没法等待了,于本月统率大军亲征永乐癸卯二十一年,四月,阿噜台趁所部与瓦剌交战胜利,又对明朝边塞进行侵扰。七月,朱棣再次统领大军亲征阿噜台永乐二十二年,如文章最开始所写一样,又一次亲征进行。

        小结:永乐二十二年出征是整个明代初期对于蒙古残存势力周期性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太祖洪武初的大规模征讨以及中后期的持续扫荡,蒙古北元)的主要政治、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迫使蒙古北元)中央政权解体,导致蒙古诸部陷入了百余年的分裂与斗争之中。

        永乐时期,由于受到蒙古内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的作用,即在这一时期内逐渐形成了以鞑靼瓦剌为首的两个蒙古主要势力的存在,故明朝采取周期性打击和周期性安抚相结合的方式,制衡掌控,寄希望于彻底消灭蒙古残存势力

        同时,受蒙古部落的历史,以及其特有生活习惯的影响,整个明代初期,蒙古诸部以分裂斗争为主线,以残存散居的形式,在北方草原发展。永乐时期以来,这条主线愈发明确,明朝也利用其分裂斗争的客观事实,采取普遍安抚,重点打击,持续高压相结合的政策,力图逐个将其彻底消灭;但受到其残存散居生活方式的影响,在不断的打击下,明朝上层逐渐发现无法短时期内彻底根除这些残余势力,遂通过周期性打击并保持持续高压的政策对付其的发展。就这朱棣的张画像来说,他长得还是不错的

        由于封建社会发展至明代已经进入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时代,皇帝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中央的权力逐渐强化辐射至地方,整个国家运转呈现由上到下的传递方式。明代初期,自太祖至宣宗四代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超乎常人的雄韬伟略,强硬的政治手腕,明锐的判断能力,洞察世事,果敢坚毅,并善于兼听纳谏。明初历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封建主义官僚,在这些杰出人才的辅佐下,造就了明代初期国家实力强大,安宁兴盛的局面。

        永乐时期得到洪武国力的积累,加之本朝君臣一心,励精图治,故对于北方蒙古残存势力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并将局势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以持续周期性打击的方式迫使蒙古诸部臣服于明朝,其势力完全在明朝的控制之下。而永乐时期包括二十二年在内的五次亲征就是这种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

        朱棣从某种意义上讲,不逊于他的父亲太祖皇帝。少年时的朱棣就随明代开国功臣,后来被追封为岐阳王的李文忠一起南征北战,整个少年时期,他都在李文忠的军营中长大。李文忠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还足智多谋,作战中极富有变化,其在平定江南,屡次征讨北元的过程中战功赫赫,功勋卓著。朱棣在这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也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将领。在分封至北京为燕王后,多次参与并组织对元残存力量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在洪武后期,随着开国功臣的不断逝世,其逐渐成为明朝北部边防的实际前线指挥者与军事行动的策划人。这样的成长经历,注定朱棣不会甘于寂寞,他的一生始终都渴望着在战场上驰骋。

        虽然“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但毕竟存在巨大的争议,归根结底讲朱棣的“靖难”是完全不合法的一场政变,况且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想要极力美化这场政变并宣扬自己的继承完全合乎法理,天经地义。所以,其本人成长经历,加之在夺取皇位的经历,都促使朱棣想要通过自身的领导,带领这个王朝走向辉煌,这样才能将自己留在这浩瀚的历史中,掩盖曾经黑暗的一面。而朱棣亲征便是这种心理状态的真实行为的变现,通过包括二十二年在内的这次亲征,展现作为当初“清君侧”而成为皇位合法继承人的正确抉择,并强化自己的权力,美化自己的形象,在后世中彪炳青史。

        最后,整个明代都在与北方蒙古以及后来的女真人进行长久不懈的斗争,这从根本上说是汉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斗争。自秦汉大一统以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形成了与边陲其他民族,尤其是与北方游牧民族长久的纠缠。而自魏晋以来,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加速了其自身的汉化程度,造成与中原王朝的矛盾越发激化,而汉族的自我认知深深无法接受被其他族群所统治的事实。这一矛盾在元末迅速得到扩张,才有了明朝的最终建立。但是,正是游牧民族的不断汉化与中原王朝的封建制度劣根性造成势必双方会展开激烈的斗争。而永乐时期的诸次对北方蒙古用兵,包括朱棣亲征皆是这种斗争的变现。

        同时,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需要对游牧民族在内的外族进行征讨,保持汉族主体作为统治的延续。明朝是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所以需要加强汉族自我认知的发展,更加强化汉族为主体的统治,就必须对北方蒙古残存势力保持高压态势,故朱棣亲征等军事行动皆是这一民族理念的具体体现。

        还是燕王时期的朱棣与徐王妃(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剧照)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微雕有怎样的艺术?米上刻字的技艺

        天柱山:佛教千年传承 名山古皖精粹

        刀与叉的基本使用方式

        壮族节日众神诞节是怎样的?壮族节日众神诞节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