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古代怎么称呼父母?我们被古装影视剧骗太久了

发布时间:2017-07-31 栏目:专题 投稿:清爽的发箍

现在荧屏上每天都在播放古装电视剧(或电影),不管哪朝哪代,剧中人物对父母的称呼一律都是爹、娘。其实这很不严谨,编剧没有下功夫去了解历史常识,以至于误导了观众。

古代不同的时期,人们对父母的称呼千差万别。下面炳哥为大家梳理父母的口头称谓,以正视听。

在汉代以前,人们称呼生身长辈为父、母,或考、妣。其中,考、妣偏重于书面语,而且既可指健在也可指已故。如《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

到汉魏时期称谓发生了演变,父、母之称更加书面化,考、妣专指已逝父母。这之后,对父亲口头称呼有:

(1)“爷”,或“耶”。我们比较熟悉的《乐府诗集·木兰辞》,其中有:“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爷”为古代口语中对父亲最常用、最流行的称谓。这一称呼影响至今,如“爷儿俩”、“老爷子”。

(2)“爸”。“爸”并不是外来词,而是汉语固有词汇。三国时期成书的《广雅》:“爸,父也。”

(3)称“阿爹”、“爹”。北宋书籍《广韵·哿韵》:“爹,北方人呼父。”可见,“爹”的称呼有很强的地域性。

(4)称“翁”。《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要煮刘邦之父,刘邦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称“哥”。这个称呼我们看来比较奇怪,但确实存在。比如《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唯有太平…… ’”。四哥,即玄宗之父睿宗。也有父亲和儿子交谈时自己称呼自己的。清代梁章钜《称谓录》云:“淳化帖有唐太宗与高宗书,称哥哥敕。父对子自称哥哥,盖唐代家法如是。”这一称呼或是用来表示亲切。

(6)古代方言土语对父亲称谓有“老子”、“叔”或“伯”、“大”或“大大”等等。

对母亲的口头称呼有:

(1)称“娘”。《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娘”的称谓在口语中应用也十分普遍,与“爷”相对。

(2)称“妈”。《广雅·释亲》:“妈,母也。”

(3)称“姥”。《乐府诗集·琅娜王歌辞》:“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4)称“婆”。《乐府诗集·折杨柳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5)称“媪”。《 广雅·释亲》:“媪,母也。”

(6)称“妪”。《说文·女部》:“妪,母也。”

(7)古代各地方言土语对母亲的称谓还有“妮”、“姐”、“媓”、“媞”等等。

因为我国历史之悠久、地域之广袤,以上对古代称呼母的口头语的总结,只是经学者研究最常用的几个,并不完整,各位读者不可不知。

参考资料:李琦《汉语中父亲称谓语探讨》、张玺乾《古汉语中对父母的称谓》、王丽杰《浅论几个父母称谓的溯源》

“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小历史”(microhistory)。

相关推荐:

《鸳鸯冢》 【第二场】

回荆州【第三场】

著名书画家:曾熙

晏济元对艺坛的功效

黄河流域的大寒物候特征是什么?大寒节气的简介